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6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68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山东省主要苹果产区苹果黄蚜抗药性水平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山东省主要苹果产区苹果黄蚜的抗药性现状,测评了山东省12个苹果产区苹果黄蚜对顺式氯氰菊酯、吡虫啉、氧化乐果和啶虫脒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以费县苹果黄蚜种群对4种测定药剂较敏感,潍坊、福山、泰安、荣成等11个苹果黄蚜种群对顺式氯氰菊酯的抗性为8.7~128.6倍,对吡虫啉的抗性为2.7~72.0倍,对氧化乐果的抗性为10.8~155.7倍,对啶虫脒的抗性为1.2~18.6倍;虽然7个苹果黄蚜种群对吡虫啉产生17.4~72.0倍的抗性,但该药剂和啶虫脒的毒力仍然较高,仍是目前防治苹果黄蚜的高效药剂,应注意科学使用,以延缓抗性发生。  相似文献   
202.
对灵石山米槠林优势种不同叶龄叶绿体色素的差异以及优势种叶绿体色素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少数优势种在某海拔梯度以外,不同叶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一般在中高海拔梯度差异最大,且2年生叶片含量高于1年生叶片;而不同叶龄间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差异性表现复杂,表现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不同优势种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在海拔梯度间存在显著差异,并且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米槠林优势种中有7种优势种不同叶龄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均随海拔的升高先升高,一般在A5(442m)或A6(531m)达到最大值,然后随海拔的升高逐渐降低,而叶绿素a/b随海拔升高变化趋势比较多样化。类胡萝卜素作为功能色素由于其功能比较复杂,对海拔的响应规律也不尽相同。海拔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对于植物叶绿体色素产生显著影响,不同的优势种沿海拔的变化规律存在差异,说明其对环境的适应对策不同。  相似文献   
203.
绵羊双胎素及其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诱发绵羊产双胎最有效的方法是双胎素免疫法。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研究所依据激素免疫学原理,于1986年5月在国内率先用蛋白质与性笆体,经化学合成具有特异免疫功能的双羔抗原兰州TIT双胎素(以下简称双胎素)。该双胎素免疫效果经1989—1991年新疆兵团开展的“双胎素国产化的试验研究”证实,可提高母羊产羔率23.94个百分点,优于国内其它双胎素,达到澳大利亚同类产品的效果。双胎素的配方和生产工艺改进完善后,于1993年定型投入批量生产,当年就开始在兵团大量推广应用,截止目前己累计推广40余万头份。大量实践证明,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母羊注射双胎素可稳定增加双羔,羊群平均产双胎率提高20%左右,即用双胎素免疫5只母羊可以增产1只羔羊。应用双胎素免疫技术已成为当前提高养羊业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4.
用30%福连悬浮剂防治苹果腐烂病、枝干轮纹病和斑点落叶病.结果表明,该悬浮剂400、600倍液对腐烂病菌的抑制效果分别为96.37%和85.08%;休眠期喷施600、700倍液,对铲除病瘤内轮纹病菌的效果为81.05%和68.42%;生长期使用800和1000倍液喷雾,对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效果为83.84%和86.65%.  相似文献   
205.
番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抗药性的试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辽宁省不同地区保护地采集番茄灰霉病菌。经单胞分离获得代表性菌株35株,彩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各菌株对嘧霉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番茄灰霉病菌已对嘧霉胺产生中等水平抗药性,抗性频率为22.9%。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嘧霉胺使用较多的锦州和瓦房店地区抗药性频率较高。在离体条件下,抗药性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与敏感菌株相似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6.
[目的]了解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在防治玉米大斑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2012、2013年两年的田间示范试验研究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玉米植株的保健作用.[结果]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该药剂处理后的玉米穗长明显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秃头率降低、产量增加.[结论]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对玉米大斑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对玉米有保健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207.
[目的]探究杰效利与常规农药混用防治苹果褐斑病的效果及成本节约量。[方法]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农药增效剂杰效利与常规杀菌剂(波尔多液)混用后对苹果褐斑病的节本增效作用。[结果]与常规农药混用后,杰效利能够增强杀菌剂药效,降低30%的喷雾量,节约成本15元/hm2。[结论]为苹果褐斑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8.
外源NO在低温胁迫下对茶树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模拟低温胁迫,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在低温胁迫下对湖南地区大面积种植的4个茶树品种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对下降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NO可不同程度地降低低温胁迫下四个茶树品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且以0.2mmol/L的SNP处理效果最好,但不同品种以及低温胁迫处理时间的长短对外源NO的响应有差异;0.2 mmol/L SNP处理在低温胁迫24 h时对碧香早和湘妃翠的相对电导率相对下降量分别达7.37%和8.68%,在低温胁迫48 h时对白毫早和湘波绿的相对电导率相对下降量分别达7.23%和5.88%。  相似文献   
209.
苹果是烟台市主要经济作物,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为此,广大果农十分重视果园栽培管理,尤其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舍得投入,每次药基本都是多种农药混合使用,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危害带来的损失.但由于对病虫发生种类、发生特点缺乏了解,在防治措施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导致病虫害的再猖獗,增加了防治成本,浪费了人力物力.针对上述情况本文重点介绍了烟台市苹果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病害及其发生原因和应采取的防治措施,供广大果农参考.  相似文献   
210.
缓控释肥料应用于我国水稻生产中,对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研究以连续在湖南进行6年(2013—2018年)的双季稻控释尿素施用试验为研究平台,分析控释尿素施用下环洞庭湖区早晚稻主要生育期地上部氮素累积、氮素阶段吸收速率与氮素利用的关系,探究控释尿素减施对水稻持续稳产增产的原因。结果表明:早稻各施氮处理均有1次明显的氮素阶段吸收速率峰值,控释尿素(controlled-release urea,CRU)处理氮素吸收相对延后,氮素累积主要在幼穗分化始期至抽穗期阶段,占生育期总量的35.31%~42.33%,其次为始分蘖期至幼穗分化始期和抽穗期至乳熟期。晚稻于始分蘖期至幼穗分化始期和抽穗期至乳熟期出现2次明显的氮素阶段吸收速率峰值,均以1.0 CRU(等氮量控释尿素)处理峰值最高;始分蘖期至幼穗分化始期、抽穗期至乳熟期水稻大量吸收氮素,累积增量分别占35.92%~40.52%和23.05%~24.58%。控释尿素还能显著提高双季稻产量,早晚稻分别以0.9 CRU(控释尿素减氮10%)和0.8 CRU(控释尿素减氮20%)处理最佳,控释尿素减施的晚稻增产效果优于早稻,且显著提高早晚稻氮肥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CRU处理早晚稻产量与幼穗分化始期、抽穗期、乳熟期、腊熟期氮素累积量和有效穗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晚稻产量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早晚稻幼穗分化始期氮素累积量与氮肥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呈显著负相关,氮肥偏生产力与早稻幼穗分化始期、抽穗期、乳熟期和腊熟期氮素累积量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晚稻抽穗期氮素累积量呈显著负相关。因此,控释尿素施用使水稻氮素阶段吸收速率、地上部氮素累积后延,有利于后期生殖生长及籽粒结实,显著提高双季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结合双季稻吸氮特征和籽粒产量,建议环洞庭湖区早稻采用释放期较短的控释尿素或配合速效氮肥施用,进一步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