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3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51.
苹果早熟新品种秦阳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阳是从皇家嘎拉自然杂交实生苗中选出的苹果早熟新品种。果实近圆形,果形指数0.86,单果重198g;果皮着鲜红色条纹,果面光洁无锈;肉质细脆,汁液中多,风味酸甜,有香气;果实硬度8.32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8%,可滴定酸含量0.38%,维生素C含量72.6μg/g,综合品质优良;结果早,丰产;在陕西渭北南部地区,果实7月中下旬成熟。2005年5月通过陕西省果树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2.
陕西苹果主产区果实农药残留水平及其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2005年连续3年对陕西20个苹果基地县的农药残留状况采用GC和HPLC方法进行了监测,并以国家规定的苹果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陕西苹果的农药检出率为48.6%,样品农药检出率为93.6%。检出率2%以上的农药依次为多菌灵(89.5%)、甲氰菊酯(18.7%)、六六六(16.7%)、氯氰菊酯(15.7%)、氰戊菊酯(13.4%)、乐果(11.5%)、溴氰菊酯(11.2%)、滴滴涕(9.0%)、三氟氯氰菊酯(6.7%)、百菌清(5.8%)、异菌脲(5.3%)、毒死蜱(3.8%)、敌敌畏(2.3%)、氟氯氰菊酯(2.2%)和克菌丹(2.1%)。超标的农药有多菌灵(9.50%)、敌敌畏(1.54%)、辛硫磷(0.77%)和氰戊菊酯(0.75%);经单项农药污染指数、污染指数≥0.5的样品比率、检出率、超标率的综合评价发现,陕西苹果主要污染农药为杀菌剂中的多菌灵,拟除虫菊酯类的甲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和有机磷农药中的敌敌畏。  相似文献   
53.
陕西苹果产业现状及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陕西的苹果产业是近20多年来发展起来的。通过对近年来苹果及苹果汁国际竞争力分析,认为陕西具有生产苹果的优越自然条件,生产苹果的成本远远低于世界主产国美国、日本、新西兰等。苹果出口的价格显著低于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主要国家;苹果整体质量较低,产业化处理和贮藏、加工能力不足是主要问题,对如何进一步增强陕西苹果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4.
由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赵政阳带队,团队成员王雷存、渭南综合试验站站长梅立新、咸阳综合试验站站长查养良及白水县有关人员等一行7人,于2012年3月31日至4月13日对新西兰、澳大利亚两国苹果产区和有关研究机构进行了考察访问。通过与多位专家座谈交流和实地考察,了解了新、澳两国的苹果产业现状及科研情况并进行总结,以供今后在工作中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55.
几个苹果品种的鲜食加工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苹果产业的发展,我国苹果栽培品种已由原来的单一鲜食品种转变为现在的鲜食加工品种并举的格局。苹果加工企业需求大量的适宜加工的高酸苹果原料,对苹果的品种品质特性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在苹果生产栽培中选用鲜食加工兼用品种,可有效地提高生产经济效益。因此,笔者对粉红女士、澳洲青苹、信浓红和富士苹果品种的鲜食和榨汁加工品质特性进行分析,以期为生产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6.
我国苹果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国内外苹果生产布局的发展趋势和变化特点,探讨了促进我国苹果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的必要性及战略意义。提出苹果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苹果商品化生产的基本要求,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提高苹果的"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是提升中国苹果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和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57.
介绍几个苹果新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早红霞 陕西省果树研究所选育的早熟苹果新品种.7月初开始着色.果实条纹红,底色黄绿,果面光洁,色泽艳丽.陕西关中7月10日前后成熟.果实圆锥形,较整齐.平均单果重157g,最大果重195g.果形指数为0.85.果肉黄白色,细脆,多汁,味酸甜,口感好,品质佳.含酸量0.6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9%,硬度8.2kg/cm2.常温下可贮放7~10天,5℃冷藏可贮放15~20天.是替代藤牧1号的理想品种.该品种采收时正值高温季节,果实易发生日烧,栽培时应注意果实周围适当多留枝.  相似文献   
58.
苹果双矮密植早期丰产高效栽培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苹果双矮密植栽培就是将苹果短枝型品种嫁接于矮化中间砧上,由于综合了短枝型品种和矮化中间砧的双重矮化优点,更适于高度密植栽培.1993年我们用富平楸子(Maluspronifolia)作基砧,M26作中间砧,嫁接秦富1号(陕西省果树研究所1991年从长富2号选出的芽变短枝型品系),在当地培育出一批双矮苹果苗木.  相似文献   
59.
 通过田间观察测定七星瓢虫成虫及高龄幼虫对苹果蚜的捕食控害效果表明,瓢虫捕食时蚜虫群体燥动不安持续时间1min12s,蚜虫腹部和后肢翘起、腹管不断分泌排泄。七星瓢虫2种虫态对苹果蚜虫口密度捕食性能可用Holling-Ⅱ型方程很好地拟合,瓢虫自身不同密度捕食性能可用Hassell数学模型较好地反映。七星瓢虫不仅直接捕食,还惊扰苹果蚜食无定所,生活紊乱,繁殖率下降,捕食控害效果明显。捕食效果在一定范围内随蚜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瓢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盛发初期0.067hm2果园人工助迁3000头,2周后苹果蚜自然  相似文献   
60.
陕西省果树研究所1991年从美国引进皇家嘎拉苹果品种,经高接观察和建园试验,认为该品种色泽艳丽,果面洁净,肉质细脆,酸甜适度,早果丰产,成熟期正值水果供应淡季,在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1998年2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正在渭北各县区推广栽培。1 试验园基本情况试验园设在渭北苹果优生基地南部的富平县梅家坪镇周家村,年均温13.1℃,极端最高气温40.9℃,极端最低气温-15.7℃,≥10℃积温4241℃。年降雨量533mm,多集中在7~9月份,伏天多干旱。年日照时数2451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