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1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76篇
林业   180篇
农学   150篇
基础科学   126篇
  115篇
综合类   835篇
农作物   64篇
水产渔业   50篇
畜牧兽医   356篇
园艺   177篇
植物保护   62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CARAH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模型在天水的应用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及时准确预报马铃薯晚疫病在天水市的发生与流行,甘肃省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天水市秦州区中梁乡何家湾村马铃薯基地,运用DAVIS自动气象站收集马铃薯主要生育期内温度、湿度及降水量数据,运用比利时CARAH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模型进行分析,以确定马铃薯主要生育期内,晚疫病病菌生成潜在侵染的次数和代数,准确地预报发病期,确定最佳防治期及防治次数。2013年在马铃薯生长期间(5月20日至9月30日),晚疫病病菌共繁殖15代,共产生39次侵染,其中轻度侵染9次,中度侵染8次,重度侵染4次,极重度侵染18次。根据预警系统预测结果,用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作为保护性药剂,用687.5 g/L银法利悬浮剂作为治疗性药剂进行防治,平均防效达78.4%,比大田对照提高11.1百分点,平均鲜薯产量达27 833.3 kg/hm2,比大田对照增产17.19%。  相似文献   
992.
基于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研制的ADTD闪电定位系统获取的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江苏省的云—地闪电资料对江苏省的空间闪电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闪呈比较明显的纬度变化,也呈比较明显的经度变化.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不同包装材料对黑仙子1号小冬瓜耐贮性的影响,为小冬瓜贮藏保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黑仙子1号小冬瓜在秋季栽培,果实老熟后进行冬季贮藏。设置保鲜膜、葡萄糖纸、报纸和黑色塑料袋4种材料包装处理和1个常规贮藏对照,随后每隔15 d测定果实的维生素C(V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水分和可滴定酸含量6个营养品质性状,共贮藏90 d,分析黑仙子1号小冬瓜使用不同包装材料的耐贮性。【结果】秋季栽培的黑仙子1号小冬瓜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采收后的老瓜耐贮藏性较好,常规贮藏30~45 d除Vc含量有较大幅度下降外,其他营养品质含量变化不大;包装处理的小冬瓜贮藏后的营养物质含量均高于对照,尤以保鲜膜包装处理的小冬瓜营养物质含量最高,其在贮藏15、30、45和90 d后的Vc含量分别为44.79、24.13、16.31和0.17 mg/100 g。【结论】包装处理可提高黑仙子1号小冬瓜的耐贮性,其中保鲜膜是小冬瓜贮藏保鲜的最佳材料。  相似文献   
994.
树冠覆膜对沙糖橘采后保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树冠覆膜对沙糖橘果实品质和保鲜性能的影响,为规范沙糖橘树冠覆膜技术的应用、合理采收和采后生产,以及延长沙糖橘的市场供应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桂林产区的沙糖橘为试材,树冠覆膜为处理组,未覆膜的留树果实为对照,分7个时期采样,测定果实的色差值、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初生代谢物、呼吸速率、激素水平、果面蜡质组分、蜡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失重速率及采后腐烂率。【结果】与对照相比,树冠覆膜延缓了果面光泽度下降速率,果皮颜色更红,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1.37%—3.37%,固酸比提高1.87—8.12,果实呼吸强度降低1.93%—16.45%,内源ABA含量提高13.48—15.04 ng·g-1,蜡质总量提高1.14—3.47 μg·cm-2,与蜡质合成相关基因如CER1CER26等表达量高于对照、失重率降低22.24%—29.27%,采后腐烂率下降1.06%—17.65%。覆膜后随着采收期的推迟,沙糖橘果面光泽度及果实固酸比从12月底一直降至2月28日,3月份略有回升,果皮颜色也由鲜红色逐渐转黄并于3月份再转为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失重速率呈上升趋势;采后腐烂率逐渐增加,2月3日、2月28日和3月16日采后贮藏25 d的腐烂率分别为19.26%、32.06%和30.00%;且桂林产区的沙糖橘开花时间多为3月下旬,过晚采收可能会影响树体的开花坐果。【结论】树冠覆膜能显著提高沙糖橘脱落酸含量(ABA)和果面蜡质总量,降低采后腐烂损耗,改善沙糖橘的保鲜性能,但过晚采收会降低果实的保鲜性能,广西桂林产区的沙糖橘采收期最晚应控制在2月下旬前。  相似文献   
995.
马铃薯休眠块茎上芽眼组织休眠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鹏  连勇  金黎平 《中国马铃薯》2002,16(4):195-198
以早熟品种中薯 3号和加工品种大西洋脱毒试管薯为试验材料 ,通过对休眠块茎芽薯分离培养 ,研究休眠块茎上芽离体培养后的生长发育变化。初步结果表明 ,休眠马铃薯块茎上侧芽停止生长始于匍匐茎生长期 ,主要受顶端优势的影响 ;顶芽停止生长开始于块茎形成起始 ,可能是因为匍匐茎上的细胞分裂中心和代谢重心转移影响 ;在块茎休眠过程中顶芽和侧芽不生长主要是受到来自块茎内部因素的抑制 ;当芽从休眠块茎上分离出来 ,在培养基上能够很快的生长。马铃薯块茎休眠和块茎上芽的休眠可能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机制所控制。  相似文献   
996.
赤霉素解除马铃薯块茎休眠的调控敏感位点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马铃薯栽培品种“大西洋”和“中薯 3号”脱毒试管薯为试验材料。以针沾取GA3处理休眠期试管块茎不同部位 ,研究GA3 解除马铃薯块茎休眠的调控部位。结果表明 :块茎顶部对GA3 处理最敏感 ,其次是基部 ,然后是第一侧芽、第二侧芽 ,说明GA3 解除块茎休眠过程中的敏感调控部位主要是在块茎的顶部  相似文献   
997.
试验研究了草炭土育苗对烤烟移栽苗和烤烟生长期农艺性状的影响。昌乐点试验结果表明,育苗中草炭土使用比例为20%时移栽苗的颜色最深,茎粗与茎高略低,符合壮苗特征,烤烟鲜重积累量略高于对照,产量与产值均比对照提高5.67%;草炭土比例为40%时移栽苗根系的鲜重高于对照,对促进根系生长有较好的作用,同时产量产值高于对照但是低于草炭土比例20%的处理。安丘点试验结果表明,草炭土用量为30%时团棵期烤烟茎高、茎粗、鲜重均高于对照,其次为40%的草炭土处理;在烤烟的现蕾期,30%~40%草炭土处理的农艺性状最佳。综合分析认为,烤烟育苗中草炭土用量以20%~40%为宜。  相似文献   
998.
第一任职能力是指进入职业生涯,承担最初职位的资格与能力,即担当某职位工作的最基本要求.通过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发现目前动物科学专业的研究生,普遍存在第一任职能力欠缺的问题.本文从对现有动物科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对创新动物科学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力求以强化动物科学专业研究生第一任职能力为目标,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有价值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99.
分别利用参数模型和无参数估计法预测南海陆坡沉积物柱MD05-2896中的细菌丰度.基于非培养的PCR-RFLP的16SrRNA基因分子技术,扩增了沉积物柱中的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并构建16S rRNA基因文库.系统发育分析表明16S rRNA基因文库中,大多数序列属于17个已知的“门”.分别以99%、97%、90%和80%序列一致性作为分类单元分界点,将16SrRNA基因序列组群为分类单元.使用逆高斯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负二项式分布模型、帕雷托分布模型、双指数分布模型以及ACE、ACE-1等估计方法预测不同分类单元分类水平下的细菌丰度.结果表明在“种”级分类水平上,负二项式分布为最优估计模型,估计细菌丰度为244±10(SE).不过,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该估计值可能偏低.  相似文献   
1000.
王鹏  况福民  邓育武  田亚平  谢卫妮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799-1801,1860
根据湖南省区域环境及土地利用特点,运用P-S-R模型建立湖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和研究区域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值,对其2001~2010年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态进行动态综合评价,划定安全等级。结果表明,湖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压力指数呈减小趋势;2001~2010年湖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态指数总体为增加趋势,但是在2006~2008年出现小幅度下降;湖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响应指数呈上升趋势;综合安全指数变化表现为增加趋势,但是至2010年仍为临界安全。湖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面临的压力仍较大,区域土地资源状态仍不乐观,在人类的干预和维持下,生态安全受人类的影响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