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3篇
林业   156篇
  9篇
综合类   58篇
园艺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会同退耕还林不同造林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会同县退耕还林工程5种造林模式(马尾松林、樟树林、杜英樟树林、杜英+乐山含笑林、乐山含笑+红花木莲林)下土壤密度、含水量、吸湿水、有机碳含量及碳储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模式下土壤密度、含水量、吸湿水、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碳储量表现为乐山含笑+红花木莲林(119.483 t/hm^2)〉杜英樟树林(104.792 t/hm^2)〉杜英+乐山含笑林(104.547 t/hm^2)〉樟树林(97.983 t/hm^2)〉马尾松林(74.497 t/hm^2).混交林模式比单一树种模式更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及改善土壤结构,乐山含笑+红花木莲林在增加碳储量、改善土壤结构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32.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3种多环芳烃污染水平(重度L3:371.79 mg.kg-1)、(中度L2:186.35 mg.kg-1)、(轻度L1:77.79 mg.kg-1)下对1年生南方绿化树种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和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绿化树种均能在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中生长;经6个月和12个月的胁迫处理后,马褂木的茎高和地径在L1、L2污染水平下均比对照高,且马褂木地径生长变化率与多环芳烃L2污染水平呈显著差异关系,而广玉兰只有高生长在L2污染水平下比对照高;马褂木地径增长量与广玉兰相比,12个月后分别在L1和L2水平下表现为显著性差异.这说明马褂木对多环芳烃的耐受能力比广玉兰强.  相似文献   
33.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湘中丘陵区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湘中丘陵区7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次生林、经济林、杉木人工林、苗圃地、坡耕地、采伐迹地、弃耕地)的表层(0~15 cm)土壤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土壤密度、pH值、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作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运用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和土壤退化指数评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质量水平及退化程度.结果表明:7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表层土壤密度、pH值、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差异显著;7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表现为次生林(95.35%)>经济林(73.83%)>采伐迹地(64.41%)>杉木人工林(62.61%)>弃耕地(56.30%)>坡耕地(27.35%)>苗圃地(4.84%),土壤退化指数表现为次生林(0)>经济林(-9.90%)>采伐迹地(-14.35%)>杉木人工林(-14.96%)>弃耕地(-22.22%)>坡耕地(-32.16%)>苗圃地(-40.44%),土壤退化指数与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评价结果一致,表明土壤退化指数和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均能有效地评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34.
第二代杉木人工幼林生态系统土壤水文学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连续8a的测定数据,探讨了皆伐对生态系统土壤水文学功能的影响,并着重研究了营造第二代杉木人工林后林木对土壤水文学功能的生物调节和恢复状况。结果表明:皆伐使土壤的蓄水能力下降25%,渗透能力下降20%~25%(初渗)和10%~24%(稳渗)。营造第二代杉木人工林后,林地土壤蓄水能力逐步恢复,5年杉木林对土壤蓄水的渗透和调节能力相当于成林的27%,38.3%~42.7%(初渗)和35.7~45.2%(稳渗)。8年生林,土壤蓄水能力已接近成林的93%,渗透能力已达到成林的91.4%~94.6%(初渗)和90%~98%(稳渗)。第二代杉木人工林土壤水分垂直变化与第一代成林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从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推断。幼林的地下径流量将大于成林。同时,根据影响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几个主要因子,建立了预测土壤水分动态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5.
樟树林生态系统中多环芳烃含量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气相色谱仪 (GC)对樟树林生态系统中植物体各器官和林地土壤的多环芳烃 (PAHs)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 :乔木层樟树各器官中树皮的PAHs含量最高 ,为 86 4 1μg·kg- 1 ;树干最低 ,为 2 84 3μg·kg- 1 ;其他依次为籽实 (75 2 0 μg·kg- 1 ) >树根 (7115 μg·kg- 1 ) >树枝 (5 35 2 μg·kg- 1 ) >树叶 (4 4 81μg·kg- 1 )。樟树林生态系统中PAHs含量空间分布为 :枯枝落叶层 (92 35 μg·kg- 1 ) >乔木层 (5 995 μg·kg- 1 ) >草本层 (36 31μg·kg- 1 ) >土壤层(14 6 6 μg·kg- 1 ) >灌木层 (2 4 5 μg·kg- 1 )。与无林地土壤的PAHs含量 (3470 μg·kg- 1 )相比 ,樟树林土壤的PAHs含量低 5 0 %以上。同时 ,随大气降水进入樟树林的PAHs,经过林木的吸附和降解后 ,林内降水和地表径流的PAHs种类和含量明显减少 ,说明樟树林生态系统对PAHs具有吸附和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36.
研究了在3种不同CO2浓度(360 μmol·mol-1、800 μmol·mol-1、1 200 μmol·mol-1)下马尾松针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当前CO2(360 μmol·mol-1)浓度下,当光强为1 000 μmol·m-2·s-1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为3.46 μmol·m-2·s-1、0.273 mmol·m-2·s-1、0.0254 mmol·m-2·s-1,针叶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分别为:(1 800±2) μmol·m-2·s-1和(24±2) μmol·m-2·s-1.当CO2加富到1 200 μmol·mol-1时,针叶的光饱和点降低了200 μmol·m-2·s-1,而光补偿点增加了4 μmol·m-2·s-1.在光照强度为50~2 000 μmol·m-2·s-1的条件下,不同CO2浓度下的水分利用率平均值分别为:1 200 μmol·mol-1浓度下的19.163 μmol·mmol-1,800 μmol·mol-1浓度下的12.912 μmol·mmol-1,360 μmol·mol-1浓度下的11.192 μmol·mmol-1.短期的CO2加富降低了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而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则上升.  相似文献   
37.
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素含量进行了定位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杉木枝、叶中碳素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均表现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杉木叶的平均碳素含量为50.44%,枝的平均碳素含量为44.79%;不同层次杉木叶碳素含量的平均值依序为上层叶>中层叶>下层叶,不同层次杉木枝碳素含量的平均值依次为中层枝>上层枝>下层枝;10年生杉木各组分碳素含量的变化范围为45.29%~49.72%,11年生的为45.80%~50.22%,14年生的为45.80%~50.93%,变异系数范围为1.68%~8.44%;不同组分的碳素含量按大小可大致排列为树叶>树皮>树根>树干>树枝>球果;同一林分中各层次植物的碳素含量按高低排列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10年生和14年生杉木林土壤各层的碳素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38.
湖南湘潭矿业废弃地土壤特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湖南湘潭锰矿废弃地的土壤基质特殊性和少量自然定居植物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尾矿废弃地土壤以砂粉土为主,通气透水性能差,渗透系数小,易造成地面积水;矿渣废弃地渗透系数大,蓄水量少而蒸发失水强,抗旱力弱.2类废弃地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低,重金属元素锰、铜的含量高,毒害大.在自然定居的少量植物中,商陆和荩草为超积累植物.采用植物生物原位修复法改善极端生境条件,既经济又高效.  相似文献   
39.
杉木林生态系统净化水质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刘煊章  田大伦 《林业科学》1995,31(3):193-199
对杉木林生态系统净化水质功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大气降水而进入杉木林生态系统的物质中,有二氯丁烷,苯等有机污染物,还有Pb,Ca等重金属元素。经过林冠层、地被物和土壤层的截留作用,这结污染物质不仅种类减少,而且浓度大为降低,进一步阐述了森林净化水的机理和效益。为森林净化水质的功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0.
从杉木人工林科学经营和自然资源管理保护出发,根据定位研究和群落样地调查结果,分析和比较了湖南杉木中心产区会同杉木人工林不同采伐方式迹地上更新群落的组成结构和数量特征.结果表明:迹地群落中共有维管植物85科164属254种,其中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分别为53种、85种、39种和77种;皆伐和间伐后物种多样性指数高;皆伐8a后迹地群落与皆伐2a后群落相似性较小,而与间伐8a后群落相似性较大;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种类成分变更快.提出了合理经营和保护杉木林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