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3篇
林业   156篇
  9篇
综合类   58篇
园艺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湘潭锰矿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湘潭锰矿废弃地土壤中Ni、Cd、Cu、Mn、Pb和Zn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并采用污染指数评价法对矿区废弃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湘潭锰矿矿区废弃地土壤中Mn、Cu、Pb、Zn 、Cd、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 853.21、95.80、1 211.29、685.36、13.15和91.33 mg/kg;用3种不同的背景值对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评价结果是一致的,6种重金属元素的单项污染指数均大于2,表示被污染,其中以Mn、Pb、Cd污染最为严重;综合污染指数均大于3,达5级为重污染.  相似文献   
52.
根据定位观测的数据,探讨了杉木人工林凋落物量及其分解过程中碳素释放率.结果表明,14~16年生杉木人工林平均每年约有1 201.24 kg*hm-2凋落物,其中以针叶为最多,占凋落物总量的69.8%,其次是小枝,占24.54%,落果和其它碎屑物质仅占5.63%.不同组分的碳素含量高低顺序排列为:针叶>落果>碎屑>枯枝,变异系数在3.36%~8.24%之间.针叶、枯枝的碳素含量均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而其释放率均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大,针叶中碳素的释放速率明显高于枯枝中碳素的释放速率.凋落物中碳素的释放规律与总干物质的分解速度并不完全一致.杉木人工林年凋落物碳素释放量约为149.25 kg·hm-2a-1,占凋落时碳素量(548.24 kg·hm-2a-1)的27.22%.经一年的分解后,针叶释放碳素量为120.12 kg·hm-2a-1,占总释放量的81.03%,枯枝、落果及其它碎屑释放碳素量为29.13 kg·hm-2a-1,占总释放量的18.97%.  相似文献   
53.
洞庭湖湿地景观破碎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洞庭湖湿地景观破碎化过程、特性、原因及其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①现有洲滩湿地1 037块,破碎度2.00块/km2,其中环境资源斑块面积只占32.08%;水域1 337块,破碎度2.00块/km2;②在120多年间,由一个湖泊斑块变成2 374个斑块,中间经历了5个分割阶段,以近21年间的景观破碎速度最快;③被分割的321个洲滩斑块变成820块,破碎度增大了150.00%,破碎景观面积占98.5%,扁长状斑块消失,鸟足状和岛屿状斑块占总斑块数减少了6.77%和11.34%;原始资源斑块面积减少24.2%~81.56%,人工替代引进(杨树)增加100%,干扰斑块(荻)增加63.70%,从而引起生物多样性变化;④杨树入侵、沟河引入、荻、芦扩张、自然资源无价的错误认识是造成天然湿地景观破碎的原因.同时,提出了洞庭湖区自然保护区的最小面积和管理机构模式.  相似文献   
54.
马尾松林杆材阶段养分循环及密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田大伦 《林业科学》1989,25(2):106-112
我们于1978—1981年在广西禄峰山调查了14年生马尾松人工林标准地16块,以探讨马尾松人工林各器官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营养元素的积累以及密度与生物循环和养分利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杆材林阶段,Ⅱ密度组林分(3210株/ha)的生物量、净生产量和养分积累量最高,养分利用效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55.
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CO2释放量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采用碱液吸收法对湖南省会同生态定位站郁闭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CO2 释放量进行测定 ,并分析温度、水分和土壤C N比对林地土壤CO2 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郁闭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CO2 释放量在 0 10 5 2~0 5 5 90g·m- 2 h- 1 之间变化 ,且具有一定的季节变化规律 ,总体趋势是夏季高 ,其他季节低 ;林地土壤CO2 释放量与林内气温、土壤各层 (0、5、10、15、2 0cm)温度和土壤各层 (0、10、2 0cm)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呈一元线性正相关 ,与土壤C N比也呈一元线性正相关 ;以林内气温、土壤各层 (0、5、10、15、2 0cm)温度为依据得到的Q1 0 依次为 2 0 8、2 2 2、1 94、2 2 8、2 5 1、2 2 3;林地土壤CO2 释放量与林内气温的相关性最强 ,为极显著相关 ,偏相关系数为 0 916 (p <0 0 1) ,与土壤各层 (0、5、10、15、2 0cm)温度也是极显著相关 ,偏相关系数均在 0 818以上 (p <0 0 1) ,但与土壤C N比和土壤各层 (0、10、2 0cm)含水量相关不显著 ,偏相关系数为 0 4 5 2~ 0 6 12 (p >0 0 5 )  相似文献   
56.
丘陵区速生杉木林是我国南方扩大栽杉形成的一个新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在其生产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与中心产区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有明显的差异性。本文以桂中丘陵地带一个典型的速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经过试验控制和三年定位观测,在获得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对以下五个方面问题作较为详尽的分析。即:(1)杉木各器官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2)速生杉木林的养分积累与分配;(3)林分生产力和养分积累速率;(4)营养元素的归还;(5)养分的生物循环。试验结果对丘陵区杉木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施肥和抚育间伐等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7.
柑橘类植物叶片的气孔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用扫描电镜观察30个柑橘类植物叶片气孔密度、气孔长轴、气孔器长轴和短轴及气孔器的形态。结果表明,枳叶片气孔呈平列型,金柑和柑橘属植物气孔属无规则型,气孔呈狭长椭圆形,北京柠檬气孔器为圆形,其他试材气孔器为椭圆形。同种类试材的气孔密度、气孔长轴、气孔器大小具有较大的相似性或完全相同,不同种类之间的上述性状则表现较大差异,这说明柑橘叶片气孔密度、气孔长轴和气孔器大小和形态可以作为研究果树遗传育种,区别品种、类型的重要微观特征。  相似文献   
58.
杉木人工林间伐后,掌握其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及植物的富集系数对促进人工林养分良性循环和维护林地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定位研究方法,分析了会同县杉木人工林间伐区和对照区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结果表明:间伐区土壤中大量营养元素含量由对照区的30.08g/kg降为27.50g/kg,下降9.38%,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不大,但因间伐后林下植被大量增加,它们对补充林地养分和养分的生物循环具有积极意义;植物种类不同,其富集系数则不同,就是同一植物,它对各元素的富集系数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9.
不同年龄阶段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径流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8-2004年17年的水文观测数据,对湖南会同生态站不同年龄阶段杉木人工林的径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Ⅰ龄级杉木人工林受抚育等经营措施的影响,地表径流量最小,年均地表径流系数为0.007 1.抚育停止后,地表径流增加.到第Ⅲ龄级时,地表径流系数达到最大值,为0.018 4.第Ⅳ龄级开始,地表径流逐渐减少,地表径流系数为0.009 8,为第Ⅲ龄级的50%左右.Ⅰ龄级杉木林的地下径流最大,地下径流系数0.301 2,为采伐前成熟林(0.157 7)的2倍.随着林分年龄增大,受林冠截留、土壤结构改善和蒸腾作用等方面的影响,地下径流逐渐减少,到第Ⅳ龄级时径流系数为0.208 2,为第Ⅰ龄级的65.8%.Ⅲ集水区径流输出以地下径流为主,地表径流量只占总径流量的2.3%~7.9%.不同龄级径流的月变化规律和降水量一致,降水量大的月份,径流量也大,4-8月的降水量占年总降水量的62.2%,径流量占年总径流量的75.4%,其中Ⅰ、Ⅱ、Ⅲ、Ⅳ龄级在4-8月的平均径流系数分别为0.378 4、0.322 4、0.279 0和0.263 4.逐步回归筛选后,影响月平均径流量的主要因子为月平均降水量和林龄.3次多项式的回归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各龄级月降雨量与月径流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60.
速生阶段杉木人工林产量结构及生产力的代际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定位观测取得的数据 ,对速生阶段第 2代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研究 ,并在时间和空间上与第 1代杉木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第 1、2代杉木林单株和林分生物量分别为 37 5 4、34 74kg和 85 6、71 4 5t·hm- 2 ,第 2代比第 1代下降了 8.5 2 %和 16 5 3%。第 1代杉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为 87 93t·hm- 2 ,第2代为 76 0 2t·hm- 2 ,比第 1代低 13 5 4 % ,乔木层所占比例也比第 1代小 ,而灌木、草本和死地被层的生物量约是第 1代的 2倍。第 1代杉木树干有较大的生物量积累优势 ,对地下养分空间的竞争力强 ,而第 2代对地上养分空间的竞争力强。各生长级林木生物量分布呈反J形 ,表明杉木林处于速生阶段时林木竞争才开始 ,分化不明显。第 1代杉木林的生产力是第 2代的 1 2倍 ,杉木连栽导致生产力下降。但第 2代杉木叶的光合生产率比较高 ,说明第 2代杉木林还有一定的生产潜力可挖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