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 毫秒
61.
“豫粱八号”,原定名为“商杂5号”。1999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豫粱八号”,适宜在长城以南广大夏播区推广种植。本杂交种,幼苗叶鞘浅红色,叶片为青绿色。幼苗生长势强,株高一般在240cm左右,(如果是育苗移栽株高可降  相似文献   
62.
随着思路的拓宽和技术的发展,市场上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青贮饲料类型——玉米果穗青贮,制作原料为"籽粒+穗轴+苞叶、穗柄"等。笔者认为,这一新的青贮饲料即玉米果穗青贮非常适合我国的小农户生产和市场需求,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一是不需要投入资金购置大型的青贮饲料制作机械,二是不需要更换品种,三是发展果穗青贮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我国玉米中存在的"水苞米"问题、籽粒烘干问题、马路晾晒玉米污染问题以及玉米籽粒侵染霉菌毒素超标等许多问题,四是果穗青贮的市场需求很大,五是如果很好地开发和应用果穗青贮技术,我国就能实现玉米和饲料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玉米果穗青贮收获期为果穗成熟期,玉米果穗粉碎时最好选用锤片式粉碎机,果穗青贮经2个月以上的贮存就可以取饲。果穗青贮饲料可以作为奶牛、肉牛的精饲料使用,还可作为牧区牦牛冷季补饲的好饲料。  相似文献   
63.
饲养管理方式对甘南牦牛繁殖力及杂交后代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研究加强种公牛和母牦牛的饲养管理对母牦牛的繁殖效果和杂交后代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本试验用大通牦牛和其冻精杂交甘南牦牛,通过对试验组的种公牛、母牦牛和杂交后代进行补饲、延长放牧时间和提前断奶等措施,研究了203头母牦牛的繁殖效果和其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自然交配试验组发情率、受胎率、繁殖成活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9.19%、11.03%、14.10%,流产率和犊牛死亡率降低3.3%、3.87%;人工授精组发情率、受胎率、繁殖成活率分别提高6.74%、5.48%、10.52%,流产率和犊牛死亡率降低4.07%、4.62%.加强母牦牛的饲养管理,所产犊牛的初生重比传统饲养管理条件下母牦牛所产的犊牛初生重公母分别增加2.92 kg和2.07 kg,提高19.80%和14.22%.6月龄体重分别增加12.82 kg和12.23 kg,提高17.45%和16.88%.[结论] 用大通牦牛改良甘南牦牛,采用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都有良好的效果,加强种公牛、母牦牛饲养管理是提高牛群繁殖力的有效方法,对后代生长发育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64.
[目的]为了提高甘南牦牛的个体生产性能,研究放牧条件下甘南牦牛的饲养管理模式,[方法]本课题通过引进大通牦牛,加强种公牛、母牦牛的饲养管理,对杂种犊牛进行全哺乳暖棚育肥试验,[结果]表明,甘南牦牛的发情率、受胎率、繁殖成活率都显著升高,流产率和犊牛死亡率下降明显.所产犊牛的初生重大,生长发育快.经全哺乳培育和暖棚育肥的犊牛,初生重和体尺与对照组相差不大,到6月龄断奶和12月龄体重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试验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宜甘南牦牛杂交改良的综合饲养管理模式,从而指导甘南牦牛的生产.  相似文献   
65.
为了明确青藏高原地区牦牛沙门氏菌(SE)感染情况,本研究采用ELISA双抗原夹心法,对2012~2021年采集自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的1907份牦牛血清样品进行SE抗原检测。结果显示:1907份牦牛血清中检测出SE抗原总阳性率为22.55%(430/1907),西藏地区牦牛SE阳性率与其他地区相比较高;2012~2021年青藏高原地区牦牛血清SE抗原年阳性率分别为7.35%、46.02%、15.31%、17.68%、8.79%、19.84%、6.04%、23.64%、14.81%、39.69%;牦牛在不同海拔感染SE的阳性率分别为13.67%(2900~3400 m)、14.61%(3400~3900 m)、28.62%(3900~4400 m)、34.72%(4400 m以上);犊牛感染SE阳性率(33.33%)低于成年牦牛(40.91%);不同性别牦牛感染SE平均阳性率分别为公(23.67%)、母(21.68%);4省牦牛感染SE阳性率分别为西藏(25.88%)、青海(13.50%)、甘肃(13.33%)、四川(1.89%)。本研究结果可为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牦牛沙门氏菌病的流行情况...  相似文献   
66.
受地理生态环境和传统饲养方式的影响,牦牛在冬春季节掉膘严重,恶劣天气下甚至会大批死亡,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本文根据牧区牦牛养殖特性,结合牦牛消化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建议牦牛冬春季节进行补饲管理,减少由于营养匮乏造成的掉膘及死亡现象。根据高原牧区草原生态环境,提供适宜牧区牦牛冬春补饲的全价日粮配方,可满足冬春季节牦牛生长营养需要,降低牦牛养殖成本,提高牦牛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7.
为了研究不同培育方式对冷季犊牦牛体重和养殖效益的影响,试验选取已阉割、生长发育良好、体重相近(平均体重为60 kg)、健康的6月龄甘南牦牛公犊牛100头,按照不同培育方式分为5个处理(A1、A2、B1、B2、对照),每个处理20头。处理A1、A2均采用“传统牧户自建简易棚圈(简棚)全舍饲”的培育方式,分别饮用温水(25℃)和冷水(未加热的自来水);处理B1、B2分别采用“放牧+高寒牧区标准化暖棚(暖棚)补饲”的培育方式和“放牧+简棚补饲”的培育方式,均饮用温水;对照采用“放牧+简棚补饲”的培育方式,饮用冷水。另设挤乳组和哺乳组,每个处理随机选择10头犊牛作为挤乳组,其余作为哺乳组,每组50头,挤乳组对应的母牛(1头犊牛对应1头母牛)每日挤乳1次,同时为犊牛少量哺乳;全哺乳组对应的母牛(1头犊牛对应1头母牛)只给犊牛哺乳,不挤乳。预试期8 d,正试期89 d,分别测定各处理和各组试验期间的总增重和相对生长率,并测算养殖效益。结果表明:处理A1的总增重和相对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处理A2(P<0.05),处理B1的总增重和相对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处理B2(P<0.05),以上4个处理的总...  相似文献   
68.
湖羊是我国优秀的绵羊品种,在甘肃省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近年来,甘肃省相继引入澳洲白、杜泊、萨福克、特克塞尔和陶赛特等绵羊品种,并开展不同肉羊品种与湖羊的杂交组合效果研究,在甘肃省羊产业发展良种繁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对甘肃省引入绵羊品种与湖羊二元杂交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以期为后续杂交繁育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为探究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细胞凋亡对肌肉内环境、细胞凋亡因子及嫩度的影响,以经环孢菌素A(CsA)处理的牦牛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成熟过程中肌肉内环境指标、凋亡因子及嫩度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24~120 h时间内,CsA组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横截面积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大于对照组;宰后6 h、72~120 h,CsA组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宰后6~168 h,CsA组AT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在宰后12 h、72~168 h两者之间ATP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成熟过程中CsA组MPTP开放程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成熟前期CsA组胞浆中Cyt-c浓度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成熟后期CsA组胞浆中Cyt-c浓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整个成熟过程中(除72~120 h),CsA组caspase-3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CsA组Hsp27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12~24 h,CsA组剪切力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表明CsA能够通过抑制MPTP的开放而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并影响肌肉内环境、caspase-3活性、Hsp27表达,剪切力及肌原纤维微观结构的变化,说明细胞凋亡的发生对肌肉内环境变化及宰后牦牛肉嫩化具有重要影响,且可以通过控制宰后肌肉细胞凋亡发生进程来调节肌肉内环境变化及肌肉嫩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