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变叶海棠(Malus toringoides (Rehd.) Hughes)的形态特征、种质特性、分布的生态环境具有极其复杂的多样性,也是苹果属植物中具有多种高抗性的种类.作苹果砧木利用,嫁接亲和性好,嫁接树半矮化,进入结果期早,果实品质好,是极重要的苹果砧木资源.变叶海棠种群是变叶海棠与陇东海棠和花叶海棠3 个种的杂交复合体,由于杂种的全部或部分能育子代中发生的基因重组和增加基因的突变率,丰富了物种的基因库,从而深入的揭示了变叶海棠具有高抗性的遗传机理.变叶海棠是横断山脉地区特有种,是极珍贵的种质资源.因此,对变叶海棠及其近缘种(陇东海棠和花叶海棠)的保护,对于研究物种生物学理论以及资源利用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2.
为进一步研究WRKY转录因子在玉米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过程中的作用,通过生物信息方法,从玉米基因组中得到3个同源性较高的WRKY家族基因:ZmWRKY1-like、ZmWRKY4-like、ZmWRKY21-like。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这3个基因在玉米不同组织及不同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3个基因在玉米的不同器官中都有表达,但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200mol/L NaCl胁迫处理后,ZmWRKY21-like基因呈上调表达;200g/L PEG6000胁迫处理后,ZmWRKY1-like基因出现下调表达;4℃低温胁迫下,3个基因的表达都没有出现显著变化。上述结果表明,ZmWRKY1-like和ZmWRKY21-like基因可能分别参与玉米植株对干旱和盐胁迫的响应。  相似文献   
33.
用AFLP分析小金海棠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金海棠、变叶海棠居群内分化出的似小金海棠的植株、变叶海棠×陇东海棠(似小金海棠)、陇东海棠、变叶海棠进行了AFLP分析。结果表明:小金海棠、变叶海棠居群内分化出的似小金海棠的植株和变叶海棠×陇东海棠(似小金海棠)具有高度的遗传一致性,相似性系数为0.977~0.986;小金海棠与陇东海棠和变叶海棠之间有相近的亲缘关系,小金海棠的谱带有98.08%是来自于变叶海棠和陇东海棠的叠加。该研究表明小金海棠是变叶海棠物种分化及陇东海棠种质渗入所形成的多倍体杂种。  相似文献   
34.
以龙眼早熟品种‘华农早’为母本,荔枝优质大果品种‘紫娘喜’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得到F1代共141株。利用纯合显性RAPD分子标记鉴定出100株真杂种,然后对100株真杂种中59株开花结果的单株的27个果实品质性状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4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在0.61~1.50之间;13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在6.58%~19.36%之间,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16~2.20,表明杂交后代果实品质性状变异类型丰富,果实多样性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35.
不同干燥方式对龙眼多酚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和热风干燥对龙眼酚类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高品质龙眼干的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龙眼果肉经过3种不同干燥处理,龙眼果壳和果核只经过热风干燥处理,利用福林-酚比色法和液质联用技术(UPLC-QqQ-MS/MS)分别检测龙眼总酚含量和各酚类物质的组分,同时利用DPPH、ABTS和FRA...  相似文献   
36.
薛鑫  石胜友  侯世奎 《园艺学报》2020,36(5):827-836
以龙眼‘蜀冠’ב大乌圆’的F1代65个单株为材料,对其果实的27个品质性状进行了连续3年的观测,应用SPSS19.0软件对各性状进行变异系数、Shannon-Weinner多样性指数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5个单株果实品质性状存在着极显著差异,13个数量性状(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果皮厚度、果皮质量、果肉厚、种子质量、维生素C含量、蔗糖含量、葡萄糖含量和果糖含量)变异系数在6.95% ~ 41.64%之间;多样性指数在1.33 ~ 2.02之间;14个描述性状(成熟期、果皮颜色、果形、果肩、果顶、龟裂纹、疣状突起、果肉颜色、果肉质地、果肉透明度、果肉离核难易度、果汁、化渣程度和果肉风味)多样性指数在0.56 ~ 1.28之间;主成分分析发现前5个性状(单果质量、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成熟期和果实风味)的累积贡献率为87.50%;建立了‘蜀冠’ב大乌圆’杂交后代果实品质性状综合评价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在65个杂交后代中筛选出了5个优异的单株(SD7、SD11、SD36、SD53和SD120),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37.
以"凤梨朵"×"大乌圆"的杂交后代F1200株(FD群体)作为作图群体,结合父母本,利用RAD-seq技术开发SNP标记,采用Joinmap 4.1软件构建遗传图谱,使用Mergemap进行整合;并采用MapQTL软件对单果质量进行QTL定位,确定QTL位点的数量、位置.结果表明,使用MergeMap软件对父母本连锁群...  相似文献   
38.
丛枝菌根(AM)真菌与共生植物物质交换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能与约 80% 的陆生植物形成共生关系,植、 菌间矿质养分、 碳水化合物的物质交换是自然界物质循环的重要内容。目前,AM 真菌促进共生植物矿质养分吸收的研究相对较多。研究表明, AM 真菌可通过根外菌丝更小的吸收直径,加强矿质养分的空间有效性; 通过释放有机酸、 土壤酶,活化土壤中被固定的矿质养分; 通过根外菌丝上较低 Km 值的矿质养分转运蛋白,保证养分从土壤至根外菌丝的转运效率; 通过矿质养分在菌丝内运输形式的改变,增强养分的运输速率; 通过诱导共生植物矿质养分转运蛋白表达,提高植、 菌间养分的转运效率。相较于 AM 真菌促进共生植物养分吸收,植物反馈真菌碳水化合物的研究相对较少。鉴于 AM 真菌与植物共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明晰植、 菌间矿质养分和碳水化合物交换的具体场所(丛枝、 根内菌丝、 根外菌丝)、 具体形式(离子、 聚合物、 氨基酸、 蔗糖、 单糖)、 具体过程(主动运输)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文对 AM 真菌与共生植物物质交换的丛枝、 菌丝双膜结构,氮(N)、 磷(P)、 糖等物质交换的具体形式以及跨双膜、 耗能量、 互耦连的物质交换过程进行综述,并从物质交换的场所、 形式、 过程三个方面提出了植、 菌物质交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9.
重庆涪陵磨盘沟桫椤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以重庆涪陵磨盘沟桫椤群落为研究对象,对调查样地内的桫椤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种群结构为增长型类型;桫椤种群至聚集分布,但聚集程度不是很高,聚集面积不是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小种群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格局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40.
重庆涪陵磨盘沟桫椤群落主要种群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2联列表,应用方差分析、Χ2-检验、Ochiai指数、Dice指数和Jaccard指数,研究了重庆市涪陵磨盘沟桫椤(Alsophilaspinulosa)群落中19个主要种群间的联结性。并以半矩阵和星座图形式表达测度结果:除少数种对外,多数种群间的联结性不显著;桫椤-石生楼梯草(Elatostemampertre)、羊耳菊(Inulacappa)-乌蕨(Enomerischinen sis)、新月蕨(Abacopterisaspera)-石生楼梯草、艳山姜(Alpiniazerumbet)-石生楼梯草种对间有较高的正联结;桫椤-芒萁(Dicranopterisdichotoma)、桫椤-华里白(Hicripterischinensis)、紫马唐(Digitariaviolasens)-茅叶荩草(Arthraxonprionodes)种对间表现出极显著的负联结。这说明由于群落尚处在恢复初期,且人为干扰较大,因而,群落结构发育不完善,种间关系还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