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41.
冬季喷施烯效唑(S-3307)已成为荔枝成花诱导期"控梢促花"的重要措施,阐明S-3307对叶片光合能力的影响将为其在荔枝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在荔枝成花诱导期,喷施S-3307(1 250 mg/L)和GA3(90μmol/L)后15 d,用叶绿素荧光仪对荔枝叶片的荧光特征参数和光响应曲线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喷施S-3307和GA3可以显著提高荔枝叶片的Fm、Fv、Fv/Fm和Fv/F0等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响应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3307和GA3处理使Fv’/Fm’、q P、PCR和ETR等叶绿素特征参数增加,NPQ降低;从荔枝叶片PSⅡ反应中心能量分配比率上看,S-3307和GA3处理后P和E增加、D减小,将有利于更多的能量用于光化学反应,提高光化学效率。表明在荔枝成花诱导期喷施S-3307和GA3均可提高荔枝叶片的光合能力,但其作用机制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42.
变叶海棠起源的AFLP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4对AFLP引物组合( EcoRⅠAAC +M seⅠCAC, EcoRⅠACG +M seⅠCAG, EcoRⅠACC + MseⅠCTA, EcoRⅠACT +MseⅠCAG) 对花叶海棠、陇东海棠和变叶海棠不同的变异类型进行分析, 共得到扩增位点231个, 其中多态性位点211个, 多态性比例为91.34% , 区分率达100%; 利用AFLP标记对变叶海棠、陇东海棠、花叶海棠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与形态学、细胞学和同工酶的结果一致, AFLP数据表明变叶海棠是花叶海棠和陇东海棠的杂交种, 从而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变叶海棠的杂种起源。变叶海棠的变异类型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变叶海棠与花叶海棠和陇东海棠产生渗入杂交的结果。  相似文献   
43.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玉米基因组中得到1个泛素结合酶家族基因序列,将其命名为ZmUBC-76。该基因序列开放阅读框为2 589 bp,编码的蛋白具有862个氨基酸,其分子量为98.91 ku,理论等电点为8.07。预测定位于细胞核。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在根和幼果中的表达量最高,在穗丝中表达最低。非生物胁迫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在盐胁迫和干旱胁迫下,ZmUBC-76的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在处理24 h时达到最低;在低温胁迫时,ZmUBC-76的表达量未出现显著变化。上述结果表明,ZmUBC-76可能参与了植物对盐和干旱胁迫的响应。  相似文献   
44.
本研究以‘凤梨朵’ב大乌圆’的F1群体(FD)200 株杂交后代作为作图群体,结合父母本,利用RAD-seq技术开发大量SNP标记。采用Joinmap4.1软件构建遗传图谱,使用Mergemap进行整合获得整合图谱。并采用MapQTL软件对单果重进行QTL定位,确定QTL位点的数量、位置。结果表明:使用MergeMap软件对父母本连锁群进行整合,整合图谱共形成15个连锁群,总的遗传距离为2 873.39 cM,平均遗传距离为0.36 cM,包含8 014个SNP位点。在该图谱上监测到65 个与单果重性状相关的QTL位点,分布于lg1,lg3,lg4,lg5,lg8,lg10,lg14 连锁群上。本研究所构建的遗传图谱是目前龙眼上所建立的标记数量最多,密度最高的遗传图谱,为未来龙眼数量性状精细定位、图位克隆以及功能基因挖掘等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45.
46.
引进油梨种质果实品质特征的分析与评价,是引进油梨品种筛选、利用及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参考依据。本研究以12份引进油梨品种为试材,对果肉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粗脂肪和含水量等果实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油梨品种间果肉中可溶性糖、蛋白质和粗脂肪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淀粉含量相对稳定;可溶性总糖含量在17.35~40.76 mg/g FW之间,‘迪普伊’和‘威尔逊无核’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果肉中葡萄糖含量明显高于果糖和蔗糖;淀粉含量在30.46~63.32 mg/g FW之间,‘西蒙兹’中含量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布在在5.35~15.35 mg/g FW之间,‘西蒙兹’含量最高;出油率在1.33~7.33%之间,‘门罗’出油率最高。可见,油梨果肉中可溶性糖的积累模式是以葡萄糖为主,并含有少量果糖和蔗糖;与淀粉含量和相对含水量相比,可溶性糖、粗脂肪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更宜作为油梨优质引种和新品种选育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7.
输出载体OsPIN1a是水稻PIN-FORMED(PIN)的家族成员之一,参与调节生长素在植物组织中的不均衡分布。然而,OsPIN1a蛋白的功能结构域如何调节激素的极性运输仍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拟以日本晴水稻为材料,利用OsPIN1a基因的非编码区设计引物,特异地克隆目的基因,并借助Quickchange XL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技术分别构建单突变[pET30-OsPIN1a(Ser233/Ala)和pET30-OsPIN1a(Ser254/Ala)]及双突变[pET30-OsPIN1a(Ser233/Ala和Ser254/Ala)]表达载体,通过体外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活性分析,明确了OsPIN1a蛋白水解结构域中Ser-233和Ser-254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NOID,PID)的磷酸化活性位点,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杧果种质遗传多样性的表型分析和AFL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表型和AFLP标记,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杧果种质资源圃的56份国内外杧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种质的表型性状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多样性指数(H′)在0.56 ~ 1.64之间,平均为1.05,表型性状欧氏距离系数在0.02 ~ 0.45之间。8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713条谱带,其中多态性带为630条,占88.36%,遗传相似性系数0.38 ~ 0.85之间。Mantal测量结果表明表型和基因型距离矩阵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 = 0.72,P = 0.05)。表型性状和AFLP分子标记分析的结果相对一致,56份杧果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49.
杧果种质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杧果种质资源圃40份杧果(Mangifera indica L.)种质的果实品质性状进行了连续3年的观测,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从物理指标(果实形状、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单果质量、果核质量、可食率、果实纤维、果皮颜色)、化学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和维生素C)和感官指标(风味和香气)3个方面对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0份杧果种质的果实品质性状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具有丰富的多样性。Shannon-Weinner多样性指数(H′)在0.94 ~ 1.60之间,主成分分析表明果实品质性状变异的多向性。除可滴定酸和还原糖外,各种质品质特性年度间的差异不显著;一些果实品质性状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0.
研究龙眼石硖和储良2个品种的花部形态、开花生物学特性、花粉形态特征及萌发率、花粉量、P/O值、柱头可授性及其黏液分泌情况。结果显示,二者花部特征相似,储良花期较石硖长;二者的花粉形态相似,储良的花粉较石硖稍大,萌发率较石硖高;P/O值说明龙眼为专性异交植物;石硖和储良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是同步变化的,尤其在盛花期花粉活力趋于最大,柱头分泌黏液与柱头可授性变化也一致,都在柱头展开成水平,开花约48 h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