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变叶海棠种群分化与马尔康海棠起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变叶海棠居群内和居群间的变异与分化,已构成一个极其复杂多样的群居系统。对居群系统的深入调查分析表明:变叶海棠的某些居群内既存在着渗入杂交变异,基因重组;也同时存在着较稳定性遗传(无融合生殖)和类型(单株)的分化。地方宗(变种)的分化。地理宗(亚种)的分化。经过比较分析,深入地揭示了马尔康海棠的演化历史和分类地位,即从变叶海棠居群内变异,地方宗的分化,地理宗的分化,最后达到种(马尔康海棠)的分化4个阶段;马尔康海棠是变叶海堂与陇东海棠渗入杂交形成的种间杂种,应归属于陇东海棠系(Ser.kansuenses Rehd.)。  相似文献   
52.
可溶性糖成分及其含量是决定果实品质和风味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讨龙眼荔枝杂交群体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遗传规律,以“华农早”龙眼、“紫娘喜”荔枝及其杂交F1代68株单株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该群体果实可溶性糖组分与含量,并进行杂交群体果实可溶性糖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龙眼荔枝杂交后代果实可溶性糖主要包括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其中蔗糖含量最高,均值为67.66 mg/g,占总糖含量的51.79%;葡萄糖与果糖含量接近,分别占总糖含量的22.15%和24.82%。杂交群体的不同糖组分均表现为衰退变异,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广泛分离,变异系数分别为25.16%、22.15%和33.69%。蔗糖/单糖0.48~3.05,蔗糖含量与总糖含量之间、总糖含量与甜度值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F1代有的单株总糖含量超过170 mg/g,且甜度值超过170,具有高糖特性,为龙眼优质品种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53.
以荔枝品种妃子笑(Litchi chinensis Sonn.cv.Feizixiao)为材料,通过测定其果实发育过程中重量、体积、糖、酸、维生素C(Vc)、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分析该品种果实的发育特性。结果表明:花后40 d到果实着色阶段为妃子笑果肉发育与风味形成的最重要时期,此阶段果肉开始膨大,糖含量升高,酸含量降低。除此之外,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和果肉可能具有不同的清除自由基模式。果皮中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相对稳定,但随着果实的发育,果皮内3种主要的抗氧化功能组分变化不一,其中Vc含量和SOD活性逐渐下降,POD活性则逐渐上升。与果皮不同,果肉中MDA含量随果实的发育逐渐下降,说明果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随果实发育逐渐提高,而此过程中,果肉Vc含量显著上升,SOD活性下降,POD活性相对稳定。此结果表明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抗氧化能力的提高与Vc含量上升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54.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番木瓜基因组中获得一个泛素活化酶基因CpUBA1。利用软件分析该基因的序列特性,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CpUBA1基因在番木瓜果实成熟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CpUBA1基因序列开放阅读框为3 459 bp,编码的蛋白具有1 152个氨基酸,其分子量为128.93 ku,理论等电点为5.49,定位于细胞核。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CpUBA1基因在番木瓜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在雌花中的表达量最低。CpUBA1基因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呈上调表达模式。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分析WRKY基因在玉米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下的功能,为阐明WRKY家族基因在玉米生长和逆境响应机制中的功能和作用打下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从玉米基因组中得到3个进化关系较近的WRKY基因,应用在线预测软件对3个基因的功能和结构进行分析,并运用荧光定量RT-PCR(qRT-PCR)分析3个基因在玉米不同组织及在高盐、低温和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从玉米基因组中得到ZmWRKY22-like、ZmWRKY55-like和ZmWRKY74-like 3个玉米WRKY转录因子家族基因,预测表明3个蛋白均定位于细胞核.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3个基因在玉米的不同器官中均有表达,但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高盐处理24 h,ZmWRKY55-like基因的表达量上升为对照的4.5倍;低温处理24 h,ZmWRKY74-like基因的表达量上升为对照的2.1倍.[结论]ZmWRKY22-like、ZmWRKY55-like和ZmWRKY74-like基因可能在玉米果实发育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其中ZmWRKY55-like和ZmWRKY74-like基因可能分别参与植物对盐和低温胁迫的响应.  相似文献   
56.
可溶性糖的种类和含量是决定果实品质和风味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讨龙眼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遗传规律,以龙眼‘华农早’、荔枝‘紫娘喜’及其68株F1子代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技术,测定了该群体果实的可溶性糖组分与含量。结果表明,龙眼杂交后代果实的可溶性糖主要包括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其中蔗糖含量最高,均值为67.66 mg/g,占总糖的51.79%;葡萄糖与果糖含量接近,分别占总糖的22.15%和24.82%。杂交群体的不同糖组分均表现为衰退变异,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广泛分离,变异系数分别为25.16%、22.15%和33.69%。蔗糖与单糖比值在0.48 ~ 3.05之间,蔗糖与总糖含量之间、总糖含量与甜度值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