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综述了基因芯片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与类型,以及在植物-病原物基因组测序、植物病害快速诊断、植物抗病基因的分离、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转基因植物的检测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并简要介绍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以病叶率、病情指数和鲜重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环境条件包括温度、相对湿度、露水期和光照对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侵染鸭跖草的影响。结果表明,SYAU-06菌株侵染鸭跖草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要求最适的温度范围是28~32℃,环境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接种后露水持续时间至少需要48h。保湿期的光照时间与病害发生程度成反比,光照时间越短,病害发生越严重。  相似文献   
13.
在离体条件下比较了胡椒科荜茇、假蒟、黑胡椒、白胡椒4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灰葡萄孢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4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灰葡萄孢发育各阶段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白胡椒乙醇提取物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_(50)为0.007 9 g·m L~(-1),其次为荜茇、黑胡椒和假蒟;当浓度为0.5 g·m L~(-1)时,荜茇和假蒟的乙醇提取物对灰葡萄孢产孢量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分别为92.8%和92.0%;黑胡椒和白胡椒乙醇提取物对灰葡萄孢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强于荜茇和假蒟;4种植物粗提物浓度高于0.062 5 g·m L~(-1)时,均能完全抑制灰葡萄孢菌核产生。  相似文献   
14.
番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年从辽宁省不同地区的保护地中采集番茄灰霉病果或病叶,经单孢分离共获得番茄灰霉病菌70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嘧霉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番茄灰霉病菌已对嘧霉胺产生中等水平抗药性,抗性频率为20.0%。经室内药剂诱导获得了高抗菌株,抗性倍数最高达35.7倍。嘧霉胺与多菌灵及嘧霉胺与速克灵间不存在交互抗药性。野生抗性菌株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连续转接9次后抗药性无明显下降。不同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鲜重和渗透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但该差异与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敏感性无相关性。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具有同样的致病能力。  相似文献   
15.
绿色木霉菌固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组合正交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测定绿色木霉菌产孢量和分生孢子萌发率为指标,分析比较了5种单一固体培养基和7种一般组合固体培养基的发酵结果,初筛出单一培养基玉米碎粒、稻壳和麸皮以及一般组合培养基玉米碎粒+麸皮+稻壳+脲为基本培养基。在此基础上选取玉米碎粒、麸皮、稻壳、脲为4个组分因子进行不同配比的正交试验,筛选出6号为最佳组合配方,其分生孢子量最高为9.90×1010个/g,比初筛出的最佳基本培养基麸皮+脲(3.37×1010个/g)提高约3倍,孢子萌发率为95.01%。  相似文献   
16.
番茄叶霉病菌对氟硅唑抗药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2003年,从辽宁省不同地区番茄保护地采集番茄叶霉病病叶,经单孢分离共获得叶霉病菌51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各菌株对氟硅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测定的番茄叶霉病菌中,中抗菌株占15.69%,高抗菌株占11.76%。在对不同抗性菌株生物学特性比较中发现,高抗菌株和敏感菌株在菌丝生长速率、菌丝鲜重及渗透敏感性方面均达到显差异水平,说明高抗菌株的适合度下降。氟硅唑与速克灵、嘧菌酯无交互抗药性,但与腈菌唑、三唑酮有交互抗药性。  相似文献   
17.
土壤中莠去津对几种农作物安全临界浓度的确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盆栽实验表明 ,土壤中莠去津对大豆、甜玉米、小麦、水稻和甜瓜的安全临界浓度分别为0.7911,1.5360,0.2932,0.0493和0.0879mg·kg-1,水稻和甜瓜的死亡浓度为0.5mg·kg-1。当土壤中莠去津含量低于安全浓度时 ,可促进上述作物生长 ,而高于安全浓度时 ,则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18.
以取代苯甲酸和异戊醇为原料,合成了1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取代苯甲酸酯类化合物,其结构均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确证。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4个新化合物对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稻瘟病菌Piricularia oryzae和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活体杀菌活性均好于离体杀菌活性,尤其是化合物3j在500 μg/mL下对黄瓜灰霉病的活体防效达96.4%,3e(500 μg/mL)对水稻稻瘟病的活体防效为96.3%。  相似文献   
19.
 二硫氰基甲烷及其分解产物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具有很高的生物学活性,LC50和LC65分别为0.7220和1.6527μg/mL;1μg/mL二硫氰基甲烷处理二龄幼虫10min以上,二龄幼虫致病力下降;0.5μg/mL二硫氰基甲烷处理0~5min时,能增加线虫的呼吸作用,但随药剂处理时间延长(5min~12h),线虫呼吸作用受到抑制,2.5μg/mL二硫氰基甲烷对线虫呼吸的抑制作用高于0.5μg/mL;药剂处理的线虫悬浮液的电导率明显高于对照,且药剂浓度越高,悬浮液的电导率越大,这种变化在药剂处理的15~120min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0.
稻瘟病菌对三环唑抗药性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紫外线和亚硝基胍(MNNG)方法对辽宁省7个市最敏感稻瘟病菌进行抗性诱变.紫外线诱导获得1个低抗菌株UV-DL-8,1个中抗菌株UV-FS-10;100μg·mL-1MNNG诱变获得3个低抗菌株MNNG-DL-8、MNNG-DD-9和MNNG-TL-7,2个中抗菌株MNNG-BX-4和MNNG-PJ-9.采用菌落直径法分别测定咪鲜胺和嘧菌酯与三环唑的交互抗药性情况,结果表明:三环唑与二者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药性.从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和致病力3方面研究了抗性菌株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速率与菌株的敏感性EC50无关,可能与菌株的个体差异有关.各菌株产孢量与其对三环唑敏感性存在直线负相关,菌株敏感性越强,产孢量越大.菌株致病力与其对三环唑敏感性存在直线负相关,抗性越强的菌株,致病力越差.可以推断在田间出现抗药菌株时.抗药菌株也难以形成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