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N P K施用量与芹菜硝酸盐积累和产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N、P、K施用量与芹菜硝酸盐积累和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三元二次回归方程。结果表明:N肥的施用与芹菜体内硝酸盐积累呈正相关,P、K肥的施用与之呈负相关;N、P、K皆有利于芹菜产量的形成,作用大小的顺序为N>P>K;三元素在影响芹菜硝酸盐积累及产量上具有交互作用。无土栽培芹菜N、P、K最优组合方案为N:89.60~112.55mg·kg-1;P:20.80~24.96mg·kg-1;K:171.60~218.40mg·kg-1。  相似文献   
42.
植物低温胁迫响应及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温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生理代谢直接受到低温的影响。低温胁迫下,植物从内源激素、膜质组成、抗氧化成分及基因转录水平等多个方面做出复杂而剧烈的响应,因此,植物抗寒性研究是农业和植物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植物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变化、分子水平响应等方面系统论述植物低温胁迫响应机制;比较了直接、间接和综合评价植物耐低温性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植物抗冻锻炼、外源生长调节剂调控、基因工程等途径提升植物耐低温性的效果,并对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3.
南方冬闲田马铃薯播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寻南方冬闲田马铃薯高产优质的播种技术,分别于2008年12月至2009年5月和2009年12月至2010年5月在湖南农业大学蔬菜试验基地进行春马铃薯播种时期、种植密度和播种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南方冬闲田马铃薯生产最适宜的播种期为12月中、下旬,产量(20 952.60~24 924.30 kg/hm2)较高,效益好...  相似文献   
44.
湖南省马铃薯主产区马铃薯病毒种类及流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其病毒病危害严重。2010年对湖南马铃薯主产区采集的66个病毒标样进行了RT-PCR检测,结果表明,检测出的马铃薯病毒有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A病毒(PVA)和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d)。其中PVS的检出率最高,为54.5%,其次是PVX,检出率为45.5%,PVY的检出率为39.4%,PSTVd和PVA的检出率均为21.2%,PLRV的检出率为18.2%。2~4种病毒的复合侵染现象较为普遍。PVY中重组型PVY占85.7%。  相似文献   
45.
播种方式对费乌瑞它马铃薯生长与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通过改变马铃薯种薯播种方式(芽眼朝向),研究其对南方冬作区费乌瑞它马铃薯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深度10 cm,以芽眼朝下方式播种马铃薯,收获的马铃薯产量与商品薯率(667 m22150.66 kg,90.59%)均比芽眼朝上(667 m2 2 001.95 kg,80.44%)播种方式高,并且植株长势健壮,青薯率低。南方地区适合运用种薯芽眼朝下播种方式进行马铃薯种植。  相似文献   
46.
为筛选出适合湘南中高海拔地区春季露地栽培的苦瓜品种,以本地主栽苦瓜品种蓝山苦瓜为对照,引进17个苦瓜新品种,调查各品种物候期、植株性状、商品果实性状、产量、抗热性、枯萎病和白粉病抗性。试验结果表明,粒条相间瘤类型品种中,闽研6号苦瓜生长势最强,抗热性好,田间表现抗白粉病,枯萎病抗性较好,折合每667 m^(2)产量2800.0 kg,比对照蓝山苦瓜(1427.0 kg/667 m^(2))增产96.2%,商品瓜颜色及果型等外观性状符合本地种植和消费习惯;条状瘤类型品种中,碧绿三号苦瓜折合每667 m^(2)产量2522.0 kg,比对照蓝山苦瓜(1427.0 kg/667 m^(2))增产76.7%,条状瘤苦瓜在湘南地区有部分消费市场,同时可作为外向型蔬菜供应粤港澳大湾区。闽研6号和碧绿三号苦瓜适合在湘南中高海拔地区春露地栽培和推广。  相似文献   
47.
依据马铃薯转录组数据,鉴定马铃薯脯氨酸转运体(Proline transporter,ProTs)在逆境中的作用.以马铃薯GS393(Solanum commersonii-LZ3.4-Wisconsin,United States)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StProT3基因在不同组织及激素、重金属、盐、干旱和...  相似文献   
48.
施氮和施钾水平对冬播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费乌瑞它’为材料,在南方冬闲田设计5个施氮水平(N1、N2、N3、N4、N5,分别施0、75、150、225和300 kg/hm2纯N)和5个施钾水平(K1、K2、K3、K4、K5,分别施0、75、150、225、300 kg/hm2 K2O),研究不同施氮、施钾水平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施氮、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块茎膨大期叶片SPAD值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块茎形成期叶片SPAD值与施钾量相关性不显著;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马铃薯的株高与茎粗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施钾量相关性不显著;块茎成熟期马铃薯的地上部、地下部干质量及总干质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施钾量相关性不显著;马铃薯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上升趋势,施氮量在225 kg/hm2时各处理平均产量最高,为28 707.25 kg/hm2;马铃薯产量、单株块茎质量、单株块茎数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干物质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负相关;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单株块茎质量、单株块茎数、干物质含量与施钾量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49.
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对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scc8-D和对照材料cry1cry2的植株总蛋白进行了分离,通过考染显色,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然后选取30个差异蛋白质点用MALDI-TOF-TOF-MS进行肽质谱指纹图分析,有22个蛋白质点得到了可靠鉴定.其中在scc8-D突变体中有3个蛋白上调,16个蛋白下调,有3个蛋白仅在cry1cry2中表达.分析发现,这些差异蛋白可能参与了碳水化合物代谢、光合作用、光呼吸、胁迫响应、蛋白质合成和氧化还原平衡等过程.这些蛋白中光合蛋白占32%,说明这些与矮化相关的调节性蛋白和功能性蛋白丰度的表达受到光的调控,从而抑制了植物下胚轴的伸长.  相似文献   
50.
低温胁迫是影响我国南方冬闲田马铃薯种植的一大阻碍因素,发生在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前期。以马铃薯品种金 湘为试材,研究不同硒浓度(1、3、5 mg·L-1)和适宜浓度的喷硒次数(1、2、3 次)对马铃薯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 明:外源喷施1、3、5 mg·L-1 亚硒酸钠处理均可以提高低温胁迫下马铃薯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以及丙 二醛(MDA)、H2O2 含量,且3 mg·L-1 的喷施效果最佳。低温胁迫下喷施3 mg·L-1 亚硒酸钠溶液1~3 次的幼苗叶绿素含 量高于未喷硒对照,MDA 和H2O2 含量均降低,且喷施2 次时效果最好。综上,适宜的喷硒浓度(3 mg·L-1)和次数(2 次) 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低温胁迫所带来的伤害,从而提高马铃薯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