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4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开封是传统的西瓜产区,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常年栽培面积在4万hm2左右,是当地主要经济作物。但开封瓜区多为沙质土,保水保肥能力差,浇水常采用大水漫灌,水肥渗漏现象严重,肥效利用率较低。特别是西瓜膨瓜期遇到旱天,3~5d浇1次水,费时、费工,增加了种植成本。为此,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西瓜研究所从2013年开始尝试应用膜下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从实践效果看,节水、节肥、产量高,有效降低了棚内湿度,  相似文献   
42.
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mRNA差别显示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本研究总结了几年来运用差别显示技术对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研究的结果,改进并建立了相对稳定,且重复性良好的mRNA差别显示技术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对一对水稻抗稻瘟病的等基因系H7R和H7S进行了分析,在约120个引物组合的反应中部计获得了33个cDNA差异片段,并将它们归为抗病相关,感病相关和致病性诱导相关三大类群。对影响mRNA差别显示技术的一些因素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3.
44.
通过对西瓜新品种区试试验中的产量结果进行GGE双标图分析,从而获得了比简单联合统计分析更为详尽的品种与试验点的相关信息,更有利于对试验品种进行客观的综合评价,对于品种的审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该文对4个供试品种产量性状进行了GGE双标图分析,发现了各自品种特性与环境的适应性关系,对于这些品种的推广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5.
分析了早熟西瓜产量与中心糖含量、边糖含量和糖梯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从产量和糖度内在联系的角度分析了供试品种的增产潜能,认为西瓜产量和糖度之间存在协同的平衡关系,科赛神龙和开抗早花红仍然具有一定的增产潜力。本文重点深入论述了早熟西瓜增产潜能和产量与糖度相关性,旨在为育种和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并就生产上目前大面积应用的嫁接西瓜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矛盾的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46.
随着养鸡业的蓬勃发展,规模化养殖程度的提高,鸡病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病情也随之复杂,导致部分养鸡户的效益不佳,可以说,鸡病是养鸡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能  相似文献   
47.
通过调查钟萼木天然分布种群的结实情况、种子更新能力、不同龄级小树分布以及影响小树不同时期生长的环境因子,采用分株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应用环境筛分析种群在群落竞争中的生存情况;应用种子更新编制生殖力表,应用种子生殖与生殖生态分析种群增长力与影响种群增长的主要因素;应用因子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与筛选环境影响种群增长过程主要因子.结果 表明,该树种种子安全岛的缺失,种子深休眠抑制种子萌发,第1、2年生幼苗抗病虫害能力较弱,导致该树种生殖增长力差,使种群在自然竞争中处于弱势状态.种群动态增长模式研究表明,影响该树种种群增长因子作用强度表现为种群年龄>郁闭度>土壤湿度>植被盖度>种群密度>坡度.在自然更新过程,幼树生长期长,30多年个体还不能进入生殖阶段,且具有生殖母树结果大小年明显,间隔期通常在3~4年,显著影响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48.
铁蛋白基因的水稻转化及其功能初步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铁蛋白是与铁离子结合的一种铁贮藏蛋白,用来调节细胞内的自由铁离子浓度.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豌豆铁蛋白(pea ferritin, Fer)基因转化到水稻秀水11品种中.经对转基因水稻(T0代)进行了PCR检测,及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表明,Fer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通过测定光合作用过程中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值)分析了由百草枯处理引起的水稻叶片的氧化损害.结果表明,转Fer基因的叶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抗百草枯氧化的能力.用水稻稻瘟病菌接种水稻叶片,发现转Fer基因植株可以减少或延缓病原菌侵染后活性氧的产生.另外,对不同组织中的铁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转Fer基因水稻的种子和叶片组织中铁的含量明显提高.这些结果说明Fer在水稻中已表达,增加了转基因植株中铁的贮藏量,同时减少了体内的游离铁从而也减轻了转基因植株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49.
林业生态模式试验示范栽培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生态模式属于高效农业新技术开发领域。本文介绍了三种林业生态模式,即:林、草、畜(禽)复合经营模式;枣粮(棉)间作复合经营模式;保护地果、菜套种经营模式。通过三种模式的试验、示范,总结出了不同作物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合理利用土、肥、水、光、气、热等自然资源,提高了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率,解决了造林前期投入大、收益周期长的问题,实现了以短养长,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50.
为拓宽甘蓝型油菜遗传背景,明确油菜新种质表型变异水平,筛选优异基因资源,本研究利用芥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种间杂交创制新型甘蓝型油菜54个品系进行田间表型鉴定,分析其表型多样性水平及其性状间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22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4%~99%,遗传多样性指数1.64~2.04;22个形态特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86。其中角果长度、单株有效角果数、单株产量、生育期、有效分枝高度、蛋白质含量和含油量等7个性状的多样性水平高于国内外已报道的其他甘蓝型油菜的多样性水平,表明芥甘种间杂交能够创制丰富的遗传变异,拓宽甘蓝型油菜遗传背景。(2)主成分分析将44个表型性状转化为10个综合指标,其中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单株产量芥酸、亚油酸、油酸、蛋白质、含油量等与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是反映新型甘蓝型油菜表型特征的主要差异指标,表明通过这些产量和品质性状的选择可获得目标品系。(3)受甘蓝型油菜定向选育的影响,本试验参试材料具有偏向甘蓝型油菜的表型特点;聚类分析综合44个表型性状将54个参试油菜品系划分为3个类群,其中29个品系与甘蓝型油菜亲本聚为一类,代表了甘蓝型油菜亲本群;18个品系聚为一类,与甘蓝型油菜亲本类群距离较远,营养生长无优势,产量较低,综合性状较差;7个品系聚为一类,与甘蓝型油菜亲本类群距离较近,表现较强的营养生长优势和丰产特点,综合性状优良,可作进一步选育对象,为西藏高产优质甘蓝型油菜品系的选育奠定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