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用冠接法建成93-114×PR107,天任31-45×PR107组合种子园,可分别提早2~3年和1~年开花结果,是建立优良有性系种子园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规模推广级橡胶抗寒高产品种IAN873的引种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IAN873是从国外引进的一个速生高产抗性较强的橡胶树优良品种,在广东省高州市3个农场的生比区和南亚所高级系比区,开割9割年内的平均株产干胶产量和每公顷干胶产量均显高于GT1(对照种),增产幅度均达30%以上,干胶含量与GT1相当,胶乳和生胶性能好;开割前后的茎围生长和抗寒性均显强于GT1,抗白粉病和炭疽病能力也强于GT1,抗风性与GT1相当,适宜在轻风轻寒区,轻风中寒区(北坡除外)作大规模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以菠萝‘无刺卡因’(Ananas comosus‘Smooth Cayenne’)为试材,对栽培管理条件一致的冬季果和夏季果的糖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2月份采收的冬季果发育为快—慢不典型的单‘S’型规律,而7月份采收的夏季果发育为典型的单‘S’型规律(慢—快—慢),且夏季果比冬季果发育期短40 d。2月份采收的冬季果,成熟时己糖与蔗糖的比值为0.37,主要以积累蔗糖为主;而7月份采收的夏季果,成熟时己糖与蔗糖的比值为5.92,主要以积累己糖为主。不同产期菠萝果实蔗糖积累与蔗糖代谢酶的活性存在明显差异。2月份采收的果实发育过程中积累较多的蔗糖,主要与蔗糖磷酸合酶和蔗糖合酶的合成活性升高、转化酶活性降低有关;7月份采收的果实蔗糖积累较少,主要与转化酶活性的升高有关。表明不同产期的菠萝果实发育及糖代谢不同。  相似文献   
14.
硝酸镧和硝酸铈对菠萝产量品质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菠萝谢花后喷施稀土溶液对菠萝产量品质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200mg/L硝酸铈处理效果最好,果实横、纵径分别较对照增加5.08%、10.82%,单果重提高20.13%;Vc含量提高135.81%,糖酸比增加17.75%;SOD活性显著提高,增幅达69.96%,POD活性降低,但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以栽培管理条件一致的‘巴厘’菠萝为试材,研究钾肥的不同处理对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分组成、含量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肥处理提高了菠萝果实内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果实不同发育时期,不同处理对果实蔗糖代谢酶的变化具有不同影响,但总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均表现为随着果实的逐步成熟、糖逐渐积累,转化酶活性、蔗糖合成酶(SS)活性由低到高逐步上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不同处理均增加了果实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分解活性,降低了果实的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合成活性。其中以喷施K2SO4和土施K2SO4混合使用对果实糖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效果最好,其次为喷施K2SO4,土施的效果不明显。表明,在土施和喷施2种方法一起使用时,果实是通过改变4种酶的活力来提高库强度。果实库强度增加的同时,相应地促进了同化产物的运输。  相似文献   
16.
17.
季节性干旱下农艺节水措施对甘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农艺节水措施在甘蔗应对季节性干旱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以‘粤糖94-128’为材料,设置地膜覆盖+有机肥(T1)、保水剂+有机肥(T2)、蔗叶覆盖+有机肥(T3)、蔗叶覆盖+保水剂(T4)4个处理,以常规种植为对照(CK),研究不同农艺节水处理下土壤水分和出苗率、农艺性状和干物质积累、光合活性和根系指标以及经济性状对季节性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前期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地膜覆盖>蔗叶覆盖>无覆盖;T1处理出苗率最高且显著高于CK。2015年,与CK相比,T1处理显著增加株高(18.1%)和+1叶长(30.6%),T4处理显著增加茎粗(21.8%),而T2处理的株高、茎粗和叶宽则显著降低;T1处理显著增加+1叶的最大光能利用效率(Fv/Fm)和叶片SPAD值(SPAD-502叶绿素仪测定值),T3处理显著增加+1叶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其余各处理与CK之间差异不显著;T1、T2、T3、T4处理的总干物质积累分别增加94.5%、-37.0%、53.4%、79.9%;T3处理显著增加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和根数,T2处理各根系指标则显著降低;T2和T3处理单茎重高于T1处理,但有效茎数远低于T1处理,有效茎数高是T1处理高产的主要原因;有机肥处理显著增加田间锤度,T3处理增幅最高。2016年,与CK相比,甘蔗不同处理的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和干物质积累差异不显著;但与2015年相比,T1处理农艺性状指标呈下降趋势,而T2处理则呈上升趋势;各处理+1叶的ΦPSII均呈下降趋势;T1、T2和T3处理总干物质积累呈下降趋势,而T1和CK则呈上升趋势。T3处理根系生物量和根长密度显著高于CK,主要是由于细根增加所致;T4处理有效茎长显著高于CK,但茎径和单茎重并无显著差异,产量差异源于有效茎数的差异;有机肥处理显著增加田间锤度且各处理的田间锤度与2015年比呈上升趋势。综上,农艺节水措施主要通过在旱季减少土壤水分散失而提高甘蔗出苗率从而增加有效茎数,并通过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和促进根系生长以应对季节性干旱,进而保障后期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18.
因气候变化引起的季节性干旱已日益成为限制华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阐述了华南四省(区)季节性干旱的类型及分布、节水农业技术在华南地区主栽作物上的应用现状,对节水农业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并初步提出了以下重点研究思路:应用集雨补灌技术解决丘陵坡地旱季水源问题;引入半旱式耕作制减少水稻生态耗水,在深入研究作物需水规律的基础上研发农田精准控水技术;设置长期经费支持及政策配套以保障相关研究的连续性,为农田精准控水提供理论基础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香蕉枯萎病抗病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香蕉枯萎病(又称巴拿马病)其病原菌为古巴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rse(E.F.Simth)Snyder et hansen],是一个世界性的严重的土传真菌病害.曾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造成香蕉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流行病害,使得中南美洲4万hm2和台湾1200 hm2蕉园化为平地.该病属土传病害,随土壤和灌溉水传播,药剂防治困难,因此已分布于亚洲、非洲、澳大利亚、南太平洋及热带美洲的香蕉主产区,使得不少业内专家发出了"香蕉大劫难--十年内灭绝"的警告.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省(区)均有枯萎病发生.1995年报道该病在广东危害香蕉栽培种(系生理小种1号和4号侵染),发生面积约1.4 hm2;而在2002年,发病面积猛增到1.4万hm2;2003年发病面积增加到2万hm2,并有迅速发展的趋势.在目前有枯萎病发生的蕉园里第1年发病率为10%,第2年发病率为20%~30%,第3年发病率达70%以上,遭此危害的蕉园基本上不能继续种植香蕉[1].有关此病都陆续有研究报道,在病原、传播途径、致病机制、抗病育种及综合防治等领域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12个毛叶枣品种(种质)园艺性状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毛叶枣(ZizyphusmauritianaLain.)又名印度枣,是鼠李科枣属果树,原产印度、缅甸和我国云南等地,是一种速生快长、当年种植当年即可开花结果的南亚热带果树,被第23届国际园艺学会定为亟须开发利用的果树种类。我国台湾从1944年开始陆续从印度、缅甸等地引进良种,大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良种,并进行良种选育,现已选育出优良品种“高朗一号”.促进了我国毛叶枣产业快速发展。毛叶枣栽培品种可分为印度品种群、台湾品种群、缅甸品种群,品种群间的生物学特性、抗逆性及果实品质存在较大差异。现将引进品种的观察调查资料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