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2篇
  3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4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辣椒核质雄性不育系2298A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辣椒雄性不育系4556A为不育源,以骨干亲本2298为回交亲本材料,经过多代回交,选育出不育性稳定、综合性状优良、不同核型的辣椒雄性不育系2298A。丰富了辣椒三系育种材料,对辣椒杂种优势育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
化学诱变及其在园艺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园艺植物化学诱变育种的研究现状,并对诱变剂种类及诱变机制、诱变材料、处理方法、化学诱变育种的特点和突变体的筛选作了总结,同时对化学诱变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3.
为了解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果皮颜色性状的遗传规律,筛选与皮色性状紧密连锁的SNP分子标记,本试验以中国南瓜墨绿无斑果皮自交系CMO-1(P1)和浅绿有斑果皮自交系CMO-97(P2)为试验材料构建F_2遗传群体,对果皮颜色pc(pericarp color)基因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研究,将定位区间内的SNP分子标记转化为dCAPS分子标记进行开发及应用。结果表明,浅绿有斑果皮对墨绿无斑果皮表现为显性,由1个显性单基因控制。此外,利用前期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在8号连锁群上检测到了1个与中国南瓜果皮颜色性状和斑纹性状连锁的基因位点,2个性状可能由同1个基因控制。将此基因定位在具有最高表型解释概率的标记R1_47757附近,两侧翼标记为R2_47028和R2_63809,遗传距离为1.86 c M,物理距离为145.13 kb。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区段存在32个预测候选基因。同时,根据检测到的与皮色性状相关基因位点内的SNP分子标记信息,设计dCAPS分子标记引物,经过PCR扩增及酶切验证,开发出2个扩增效率高、稳定性好的dCAPS分子标记,根据酶切带型可以准确的将F_2群体中的墨绿无斑表型和浅绿有斑表型区分开,且可以用于鉴定中国南瓜自交系材料的果皮颜色。本研究结果为南瓜果皮颜色的形成机理及开展南瓜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4.
辣椒抗疫病遗传与育种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国内外辣椒疫病的抗性机制、抗性遗传、抗病育种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未来需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5.
对湖北仙桃某养殖场温室黄鳝(Monopterus albus)炼苗不同时间段的患病黄鳝进行病原分离,从7日龄、14日龄和21日龄苗中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株,命名为B-1,对分离菌株B-1进行药敏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同时对养殖池塘的水质指标进行测定,并对患病黄鳝肝、脾组织进行了病理学研究。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B-1对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硫酸新霉素、氯霉素和环丙沙星敏感,对恩诺沙星、红霉素、庆大霉素、阿奇霉素耐药。经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分析、生化检测及动物回归试验,确定B-1菌株为病原菌——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水质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水体环境有一定的恶化。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不同时期黄鳝苗的肝、脾组织都发生了较明显的病变。  相似文献   
96.
利用空间诱变处理福田菜心种子的试验结果表明,其在SP2代群体中出现了广谱性变异,变异幅度大,频率高,其性状变异频率达6.7%;通过调查植株的株高、株幅、叶长、叶宽、叶形指数,发现在株系间、单株间均有较大的差异;福田菜心在SP3代群体中出现性状变异频率相对下降,为1.7%,群体性状表现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7.
中日紫茄是用元岗红茄S-2-1-0作母本,屏东紫红茄S-1-3-1-0作父本制制而成的茄子一代杂种。该品种早熟,丰产,优质,抗逆性强,果长棒形,头尾匀称,果长24 ̄26cm,果径4.5 ̄5.0cm,单果重0.2kg,适宜华南地区春、秋季节种植  相似文献   
98.
苦瓜早熟新品种碧绿3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苦瓜是华南地区重要的蔬菜种类,栽培历史悠久,因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最近几年更是受到消费者的偏爱,成为市销及北运、出口的高值蔬菜。为满足生产上早熟栽培、提早上市的要求,我们开展了早熟、丰产、优质、抗病的苦瓜一代杂种的选育,现将选育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
为了研究β–胡萝卜素加酮酶基因在南瓜中合成酮基类胡萝卜素的功能,采用农杆菌介导瞬时表达技术,将含有衣藻β–胡萝卜素加酮酶基因CrBKT的pBI121-CMTPCRBKT载体和pBI121对照载体的农杆菌菌液注入授粉后2、5、10、15和25 d的南瓜果实中,3 d后观察发现,授粉后2和5 d的果实转化后果肉呈微红,其中授粉后5 d的颜色较深,而10 d以上的无红色色素积累。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色素成分,发现积累的红色色素为酮基类胡萝卜素角黄素和虾青素。与对照相比,注入CrBKT基因的授粉后2和5 d的幼果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增加,5 d的幼果约增加了1/3,且含有106.31μg·g~(-1)酮类胡萝卜素,其中角黄素占80.65%,虾青素占19.35%,而授粉后10 d以上的果实类胡萝卜素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也没有酮类胡萝卜素的积累。PCR扩增表明转化组织中表达了该基因。结果表明,CrBKT基因只能在授粉后5 d以内的幼果中表达,并将幼果中的类胡萝卜素转化为酮基类胡萝卜素;随着果实成熟,菌液在果肉组织中无法渗透而阻碍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