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探明果园种植藿香蓟+增施有机肥的应用效果,以从江椪柑为试材,在贵州从江县大塘生态精品柑橘产业园区开展果园行间播种霍香蓟,在霍香蓟初花期刈割埋入施肥沟中使其腐烂作肥,不覆盖;在椪柑开花期前期每株树用猪粪水25kg+碳铵0.3kg混合淋施,在果实膨大期施入有机肥(有机质≥45%)10kg+尿素0.3kg+硫酸钾0.5kg,混合施于绿肥沟中盖土,研究其对从江椪柑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藿香蓟+增施有机肥的果园土壤及叶片含水量均高于常规施肥对照,且含水量年变化范围较小;土壤养分含量比对照高;单产为5 424.90kg/667m~2,优果率为87.5%,优果产量为4 746.80kg/667m~2,与对照相比,单产增产49.5%,优质果提高99.6%,果实品质提高。椪柑园种植藿香蓟+增施有机肥可保持土壤含水量和叶片含水量平衡,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含量及果实品质与产量。  相似文献   
12.
13.
为进一步调查贵州柑桔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疫情,本研究在贵州15个县(市)采集了104份柑桔黄龙病疑似样品,从中检测出19份样品感染了该病,阳性检出率为18.27%。贵州柑桔黄龙病发生仍以黔西南地区的老病区为主,从江、榕江等黔东南地区疫情得到一定控制,黔南、遵义及铜仁等地区没有发现疫情。通过特异引物扩增贵州省内柑桔黄龙病病原菌种群发现,产物呈现扩增多态性,表明贵州柑桔黄龙病菌种群在遗传特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和代谢组学方法检测、分析牛肉红朱橘果皮生长发育期5个不同阶段类黄酮动态积累特征.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发育期内共检测到206种物质(包含黄酮、黄烷酮、黄酮醇等);生长发育期不同阶段类黄酮组分和丰度存在显著差异,大部分类黄酮含量随着果实逐渐成熟呈下降趋势,仅少部分物质如根皮素、根皮苷、槲皮素-7-O-葡萄糖苷等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地面覆膜对椪柑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地面覆膜在贵州山区椪柑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以8306椪柑为试验材料,在贵州天柱、从江和锦屏3县试验点采用果园对比试验研究地面覆膜对椪柑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面覆膜椪柑果实的总糖含量、VC含量、糖酸比、固酸比、果形指数、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食率分别为10.60g/100mL、39.29mg/100mL、9.53、11.65、0.89、143.04g、13.03%和69.24%,分别比地面裸露增加19.64%、33.95%、41.40%、36.74%、8.54%、20.20%、1.83百分点和3.2百分点;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和优质果产量分别为57.9kg/株、3 323.8kg/667m~2和2 854.5kg/667m~2,比对照分别增加13.98%、14.74%和85.9%,平均优质果率达85.9%,比对照64.3%增加21.6百分点,且椪柑果实着色早、着色均匀一致,并可提早10d上市。  相似文献   
16.
为丰富贵州省柑橘品种类型,对8个引进柠檬品种分别在贵州省惠水县、毕节市、锦屏县、镇宁县及罗甸县等低热河谷地区进行引种试验示范研究,分析其丰产性、生长发育特征、果实外观品质、内在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8个引进柠檬品种的单果重和产量分别为85.34~283.55g和236.80~1 221.00kg/667m2;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和出汁率分别为7.3%~8.8%、0.70~1.28mg/g和33%~46%,各产地和各品种间差异不大;可滴定酸含量差异较大,含量为3.92~67.27mg/g,相差17.16倍。除木里柠檬果形为扁圆形外,其他均为长椭圆形;成熟果实果皮为浅黄色;除甜柠檬口感清甜外,其他品种口感均为极酸;8个柠檬品种在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罗甸县,黔东南州锦屏县,毕节市清水铺镇及安顺市镇宁县的示范生产中均未出现明显冻害,各品种生态适应性较好。试验点所在区域均适宜8个引种柠檬的栽培。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分析‘利王柚’果实黄皮层挥发性物质特征,利用GC-MS技术,以‘利王白柚’和‘金钱橘’为对照,比较了3个品种挥发性物质含量差异。共检测到10大类72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单萜、倍半萜、单萜醛、醛、醇、酸、酯等。‘利王柚’‘利王白柚’‘金钱橘’检测到挥发性物质个数分别为44、42、50个,其中三者共有的物质有19个。差异代谢物筛选结果表明,差异代谢物的个数与柑橘种类密切相关,种类差异越大差异代谢物个数越多,从而赋予不同柑橘独特的香味。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利王柚’与‘利王白柚’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更为接近,说明挥发性物质可能具有种质特异性,且这种种质特异性可以作为区分柑橘种类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三种类型柑橘成熟果实表面蜡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中国主栽柑橘类型(‘鄂柑一号’椪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Ponkan)、尤力克柠檬(C. limon cv Eureka cv. Lemon)和沙田柚(C. grandis Osbeck cv. Shatian Yu)成熟期果实表面蜡质,建立中国柑橘果实蜡质基础数据,为科学指导柑橘采后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3种类型柑橘的成熟果实为材料,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果实表面蜡质晶体结构;用GC-MS测定果实表面蜡质成分及含量;用定量PCR检测蜡质相关基因在不同类型柑橘果皮表达特性。【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沙田柚蜡质晶体呈较大的倒伏片状,椪柑片状晶体较小,柠檬介于上述两者之间。GC-MS分析表明,3种类型柑橘果实表面外蜡中脂肪族物质主要组成成分相同,分别为:脂肪醛、饱和游离脂肪酸、饱和正链烷烃和伯醇,但品种之间各组分比例及碳原子分布有一定差异。椪柑、柠檬以及沙田柚外蜡含量分别为1.1、2.2和9.3 μg·cm-2。椪柑外蜡中醛、脂肪酸、烷烃和伯醇所占比例为50%、16%、28%和6%;柠檬中各个成分比例分别为42%、30%、18%和11%;沙田柚中则分别为50%、31%、12%和7%。椪柑中26醛和28醛含量最高;柠檬中碳原子数分配比较均匀,没有绝对占主导的成分;沙田柚脂肪族物质中高碳原子数所占比例比其他柑橘类型果实蜡质中高,尤其是32酸、31和33烷烃含量很高。椪柑和柠檬总蜡含量分别为4.3和4.6 μg·cm-2。椪柑总蜡中醛、脂肪酸、烷烃和伯醇与外蜡各成分所占比例相似,分别为57%、14%、23%和4%;柠檬总蜡各成分所占比例则分别为53%、15%、19%和8%。总蜡不同种类脂肪族物质碳原子数分配与外蜡基本相同。萜类物质种类和含量在不同品种类型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柠檬中主要的三萜类成分是软木三帖酮(friedelin)、羽扇豆醇(lupeol)、α-香树精(α-amyrin)和β-香树精(β-amyrin);椪柑中主要含有后3种,没有检测到软木三帖酮;角鲨烯和法尼醇为紧皮柑橘(柚和柠檬)特有。定量表达分析表明,超长链脂肪酸辅酶A合成酶KCS6在不同柑橘类型之间的表达趋势与其对应的物质含量比较吻合,推测该基因造成了这些柑橘类型蜡质含量的差异。酰基转移酶CER2在沙田柚中表达量最高,推测该基因则导致了沙田柚中大于30碳原子数的蜡质成分在不同柑橘类型中占据最高比例。3种类型柑橘果实表面总蜡和外蜡中脂肪族物质均以醛为主,烷烃或酸次之,伯醇最少。总蜡和外蜡物质分配存在差异,其中伯醇和超长链脂肪酸在外蜡中占据比例更高,烷烃则是在外蜡中占据比例较低。萜类物质中三萜类和淄醇仅在总蜡中可以测定出,而角鲨烯和法尼醇则在外蜡和总蜡中都含有。【结论】蜡质成分在柑橘果实中受遗传背景和果皮结构共同影响。宽皮柑橘与紧皮柑橘具有不同的蜡质特征,本研究结果对宽皮柑橘和紧皮柑橘品种特异性的果蜡配方研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贵州柑橘主栽品种果实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永涛  罗怿  李金强  李文云 《种子》2017,(10):110-112
以贵州不同区域主栽脐橙类、椪柑及柚类柑橘成熟期果实为试材,对各柑橘品种果实的主要品质特性,如果皮颜色、单果重、果形指数、可食率、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和固酸比等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脐橙类果实、椪柑及柚类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在罗甸地区均高于其他区域,可滴定酸含量低于其他区域;椪柑在全省不同区域生理品质变异系数不大;柚类中琯溪蜜柚果实单果重最大,具较高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较其他品种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