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29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15篇
  36篇
综合类   185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75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研究了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PC12细胞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的分析方法。细胞样品经过破碎后,以0.5%乙酸乙腈提取,涡旋离心,过0.22μm滤膜后上机测定。在细胞中添加浓度为0.1、 1、10、 100μg/L 4个水平氟虫腈的回收率为83.53%~114.11%,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7.54%。氟虫腈及其代谢产物在PC12细胞中的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0.05μg/L和0.1μg/L。氟虫腈细胞孵育初步结果显示,其在PC12细胞中24 h内无显著的代谢变化。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可靠和简便,适用于细胞中氟虫腈及代谢物的检测及代谢转化行为研究。  相似文献   
32.
研究了美国WL系列的5个包衣紫花苜蓿品种种子在不同盐浓度下的发芽特性,筛选出适宜不同盐浓度的苜蓿品种,为紫花苜蓿推广种植提供依据。试验使用人工气候箱,采用纸上发芽法,滤纸作为发芽床。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种子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各品种的苜蓿种子,包衣完整无破损,每皿50粒,试验设7个浓度梯度:0、20、40、60、80、100、120 mmol/L,每个品种3组重复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每天记录当天的发芽数目,各个梯度的盐溶液在种子的生长阶段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幼苗单株鲜重、幼苗根长、幼苗茎长、叶重、根重、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有不同影响,对数据进行测定分析后,结果发现:(1)在20~60 mmol/L盐溶液中的紫花苜蓿种子萌发良好,说明紫花苜蓿种子能够在弱盐环境中正常发芽。(2)5种紫花苜蓿种子对盐的耐受性由高到低排列为:WL903WL168HQWL343HQWL353LHWL363HQ。  相似文献   
33.
[目的]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口服免疫的评价方法。[方法]应用灭活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口服免疫5日龄仔猪,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检测免疫后28 d仔猪唾液、小肠黏液、大肠黏液、粪便及血清中特异性分泌型IgA(SIgA)抗体水平,采用空斑减少中和试验和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评价消化道不同部位黏液抗PEDV水平,最后通过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比较消化道不同部位SIg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小肠中特异性SIgA水平较高,大肠次之,而唾液和粪便均低于肠道中SIgA水平,且唾液、粪便和血清中SIgA水平与肠道中SIgA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仔猪消化道不同部位的黏液具有一定抗病毒作用。[结论]首次证明仔猪口服免疫后消化道各段黏膜中SIgA水平的相关性,提示检测唾液、粪便和血清特异性SIgA水平可以评估猪群中口服PEDV的效果,为建立口服免疫评价方法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4.
呼伦贝尔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林业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针对呼伦贝尔地区发展林下经济进行了探讨,对呼伦贝尔地区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进行了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5.
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能够为农作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是粮食的"粮食"。但化肥的过度使用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要积极实行化肥减量政策。基于此,对重庆市化肥使用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化肥减量政策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6.
本文将借助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理论,即音美、形美、意美,鉴赏并且分析几首汉诗英译的佳作,作为今后诗歌翻译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37.
38.
为了探讨西南"旱三熟"(小麦/玉米/大豆)套作种植模式下农田土壤团聚体的分布特征及有机碳含量变化情况,进而估算该模式下的土壤固碳潜力,在重庆北碚西南大学试验农场对传统耕作(traditional tillage,T)和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raditional tillage+straw mulching,TS)2种处理下的土壤团聚体进行筛分和测定。结果表明,3种作物种植下的2mm粒径与2~0.25mm粒径团聚体含量此消彼长,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985,P0.05)。土壤团聚体结构对不同作物的响应不同,水稳性大团聚体(0.25mm粒径)含量在小麦和大豆种植后高达90%左右,玉米种植后约为80%,说明种植玉米有利于土壤水稳性微团聚体的形成。2~0.25mm粒径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最高,而水稳性微团聚体的两个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相差不大,有机碳含量在团聚体中的分布规律不受种植作物和耕作方式的影响。秸秆覆盖显著提高了0~5cm和5~10cm土层的本土及各个粒径中的有机碳含量,且5~10cm土层团聚体有机碳受秸秆覆盖的影响较大。通过估算固碳潜力发现,玉米条带的土壤固碳潜力显著大于小麦-大豆条带,在耕作处理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对农作物的响应不同。因此,在西南"旱三熟"地区,农田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和不同粒径有机碳含量受到耕作措施和种植作物的双重影响,土壤固碳潜力主要由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固碳能力决定,水稳性大团聚体更易受到耕作措施和种植作物的影响,在实践中通过秸秆还田提高土壤固碳外,合理安排农作物也有助于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39.
人工育苗中对受精卵进行消毒,可以很大程度上预防各种病原对受精卵的危害,防止病原体的垂直传播。但是,用化学药物消毒,总会对鱼的受精卵产生一定程度的毒害作用。因此,人工育苗中进行受精卵消毒处理时必须控制药物种类、药物浓度及消毒时间。本研究在(27.0±0.5)℃条件下,使用药物浸泡的方法,研究了4种常用水产消毒药物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受精卵[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孵化效果的影响。聚维酮碘、甲醛和二氧化氯的处理时间均为10 min,臭氧处理分1 min、2 min和3 min共3个梯度。使用SPSS 17.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其受精卵的孵化率和畸形率与药物的浓度、处理时间呈负相关。甲醛和二氧化氯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孵化率、畸形率差异显著;聚维酮碘处理组中25 mg/L、50 mg/L与75 mg/L各处理与对照组无差异,100 mg/L处理出现显著差异;臭氧处理组,0.3 mg/L处理中的各时间梯度间的孵化率和畸形率与对照组差异性不显著,0.5 mg/L、0.7 mg/L及1.0 mg/L处理中各时间梯度间差异极显著,0.5 mg/L处理2 min时,孵化率已极低,仅为4.14%,畸形率为50.00%。试验结果证明,在珍珠龙胆石斑鱼苗种生产中,其受精卵的适宜消毒药物、浓度范围及处理时间分别为:聚维酮碘20–70 mg/L处理10 min,臭氧0.3–0.5 mg/L处理1 min;二氧化氯、甲醛对受精卵刺激显著,而且对环境及人体有毒副作用,建议在生产中尽量不要使用。  相似文献   
40.
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对自然成熟的条纹锯精子、卵子及精子入卵过程进行观察。观察结果显示,其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头部主要由细胞核构成,无顶体结构;中段由线粒体、中心粒复合体(近端中心粒和基体)、袖套组成;尾部主要由轴丝组成,外部包裹质膜,轴丝为典型的"9+2"结构。卵子表面分布纵横交错的网纹,均匀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微小孔,在卵壳的动物极精孔区的中央有一个受精孔。在授精后10 s即可见到精子通过受精孔进入卵子,刺激卵子发生形态变化封闭受精孔,阻止其他精子入卵,60 s可见受精孔完全封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