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9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选择适宜机收籽粒的玉米品种是实现玉米全程机械化的重要条件。玉米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高、后期脱水速率慢以及成熟后田间站秆性状差是制约玉米直收籽粒的重要原因。通过比较12个玉米品种在生理成熟期的籽粒产量、籽粒含水率以及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和倒伏倒折率、籽粒霉变率等田间站秆性状指标,结果发现:迪卡653和C1210两个玉米品种比较适宜河北东部旱作区直收籽粒,可作为苗头品种进一步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92.
肖岚  唐英明  张浩  陈援援  肖宇 《核农学报》2020,34(1):104-112
为了解四川安岳坛子肉的特征风味及烹饪方式对其特征风味的影响,采用电子鼻、电子舌及气质联用仪研究不同烹饪方式(蒸制和烤制)对坛子肉风味物质组成及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烤制坛子肉与生制坛子肉、蒸制坛子肉与生制坛子肉、烤制坛子肉与蒸制坛子肉的判别因子分析聚类差异极显著(P <0.01)。2种烹饪方式得到的熟制坛子肉的风味化合物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酯类、酮类、醚类、含硫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七大类。烤制形成的风味物质种类高达101种,常温蒸制61种,此外,异戊醇、乙醛、丁酸丁酯、乙酸乙酯、正己酸乙酯、吡啶、呋喃和丙酮构成蒸制坛子肉的特征风味,己醛、丁酸丁酯、正己酸乙酯和4-羟基-4-甲基-2-戊酮构成烤制坛子肉的特征风味。本研究结果为坛子肉即食食品的精深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
为比较不同处理措施对苜蓿品质的影响、探索获取苜蓿最优品质的最佳处理模式,设计了不同茬次、不同时期、不同留茬高度、不同生长部位以及是否淋雨条件下的苜蓿品质对比,通过比较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苜蓿品质变化,结果表明,第1,4茬苜蓿的品质显著优于第2,3茬苜蓿;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苜蓿品质逐渐下降,但综合考虑,现蕾期-初花期收获品质较好,产量较高;苜蓿叶片的品质显著优于苜蓿茎的品质;留茬8~10 cm既能保证产量,又能维持较好的品质特性;同时苜蓿收获后若淋雨应及时对其进行翻晒,以保证其品质特性。因此,综合比较苜蓿收获时留茬高度不宜过低,且收获时期不宜过晚,培育多叶苜蓿是改善苜蓿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4.
95.
跟踪式光伏发电技术是提升光伏利用效率的重要技术。分析了多种跟踪式光伏发电跟踪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授时的跟踪式光伏发电控制器,根据时间换算出太阳在空中位置,控制太阳能电池板追踪太阳。控制器采用两级分布式控制设计,中央控制器通过TCP/IP网络向区域控制器授时,区域控制器通过 IRIG-B码向独立控制器传送时间信息,实现整个电站的跟踪控制。同时介绍了研制评估系统、系统的各组件移植操作系统和开发配套软件的过程。  相似文献   
96.
针对苹果修剪后伤口易感染病菌、造成腐烂等问题展开研究,探索出一种使伤口快速愈合、防治腐烂的药剂.以15年生的‘金帅’为研究对象,配制由不同浓度纯松烟墨液、NAA和6-BA组成的药剂,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苹果树体的机械损伤进行修复试验.分析了伤口大小、着生位置及不同药剂处理对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促进愈伤组织快速形成的最优处理为松烟墨原液、300 mg/L NAA和50 mg/L 6-BA.在药剂的3个组成成分中,NAA是影响愈伤组织快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6-BA、松烟墨汁的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97.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人畜共患病。人和多种动物对炭疽易感,但猪对炭疽的抵抗力较牛、羊等草食动物为强,临床症状不明显,只在屠宰后才发现病变。因此,猪炭疽宰后检验及处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8.
本文综述了过瘤胃脂肪的种类、营养特性及近年来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其在反刍动物日粮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
不同外源寡糖对崂山奶山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外源寡糖对奶山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用 6只平均体重为(32.80±2.45)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崂山奶山羊,采用分期分组试验设计。各组羊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以及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 1%甘露寡糖(MOS组)、半乳甘露寡糖(GMOS组)、寡木糖(XOS组)、低聚异麦芽糖(IMO组)、果寡糖(FOS组)的试验饲粮。共进行4期试验,每期 23d,其中预试期 14d,正试期 9d。于晨饲前(0h),晨饲后 2、4、6、8h以及晚饲前(晨饲后 10h)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液中细菌总数以及纤维素分解菌、原虫和真菌数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瘤胃液细菌总数趋于增加,仅晨饲前 MOS组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瘤胃液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有所提高,其中 MOS组(0h)、GMOS组(0、2、4h)、FOS组(0、2、4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瘤胃液原虫数量有所提高,其中 MOS组(2和 4h)、XOS组(4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瘤胃液真菌数量有所提高,其中GMOS组和 FOS组(0h)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MOS组(2h)、IMO组(2h)、FOS组(2h)、MOS组(4h)、FOS组(6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总数、纤维素分解菌和原虫数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真菌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本试验条件下,添加不同外源寡糖对瘤胃微生物影响有所差异,其中甘露寡糖、半乳甘露寡糖和果寡糖对瘤胃液纤维素分解菌、原虫和真菌的增殖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0.
农村规模养猪场在规划设计、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不合理,导致各种疫情时常发生,从而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农村规模化猪场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做好以下工作:1、完善场内常规性工作,为疫病综合防治创造必要的条件(1)合理建场,科学布舍。①场址应建在地势高、干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