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3篇
  7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44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2 毫秒
3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宠物数量猛增,仅襄樊市市区就有犬15万多只、猫11万多只。宠物已逐渐成为许多家庭的一个重要部分,甚至以家庭成员相待,与人类接触甚为密切。但是,宠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乐趣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难以察觉的  相似文献   
32.
33.
34.
草莓病毒脱除方法的比较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感染病毒的草莓品种宝交早生为试材,利用多重RT-PCR同时检测SMoV和SMYEV技术,对茎尖培养、热处理、抗病毒药剂处理3种脱毒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评价,以期为草莓脱毒苗培育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0.2mn茎尖和0.5 mm茎尖都能够有效地脱除SMoV和SMYEV;热处理能够脱除草莓试管苗中的SMoV,但不能脱除SMYEv,39℃恒温处理30 d,SMoV脱除率达到63.0%;利巴韦林不能清除草莓植株体内的SMov和SMYEV.综合脱毒率和茎尖分化成苗率2个指标,认为0.5 mm茎尖培养是适宜的草莓病毒脱除方法.  相似文献   
35.
灵芝科Ganodermataceae真菌我国已报道93种。本文报导了作者在1992—1994年于海南采集到的灵芝科真菌5种,对每种作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36.
为探明灰胸突鳃金龟子幼虫在土壤中全年的垂直移动动态、成虫的出土时期、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作者于2019年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幼虫具有明显的垂直移动规律,在81~100 cm土层中越冬;在0~20 cm土层内集中分布区,用毒辛200倍或白僵菌50倍液灌根,防治效果分别达80.0%、42.6%;在其成虫的出土盛期,用药剂防治或者增加杀虫灯的数量,可减少成虫产卵数量。  相似文献   
37.
解淀粉芽孢杆菌抗菌脂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淀粉芽孢杆菌作为益生菌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领域,其产生的抗菌脂肽在植物病害防控上发挥重要作用,具有绿色、安全、高效等优势。该研究从抗菌脂肽类型、抗菌脂肽合成酶相关基因、抗菌脂肽生防作用及抑菌机理、通过突变菌株的选育和发酵工艺提高抗菌脂肽产量等方面对解淀粉芽孢杆菌抗菌脂肽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8.
5%卡死克防治豇豆荚螟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9.
<正> 大蚕室外简易蚕台饲育,是对现行养蚕形式的革新,是解决日益发展的蚕业生产与简陋的蚕房、落后的手工操作、复杂的工作程序、繁重的体力劳动、低下的劳动生产率等之间矛盾的一条出路,也是保证蚕业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科技化方向顺利发展的良好途径。积极推行大蚕室外简易蚕台饲育,已成为普及蚕业科技,走科技兴蚕之路的重要课题。在此,笔者就高县推广大蚕室外简易蚕台的有关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0.
[目的]针对土壤中农药的吸附-解吸过程会影响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生物利用这一现象,分析了扑草净在我国南方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征及吸附机理.[方法]吸附试验采用批量平衡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南方水稻土,红壤和黄壤对扑草净的吸附动力学特性,等温吸附-解吸特征.[结论](1)扑草净在3种供试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经历了快速(180 min之间)、慢速(180 min之后)及平衡(720 min)吸附3个阶段,这种现象与供试土壤表面吸附位点有限有关.采用不同吸附动力学方程对吸附数据进行拟合,其中准二阶动力学方程与水稻土(R2=0.98)、黄壤(R2=0.97)对扑草净的吸附动力学过程较为吻合,红壤(R2=0.95)对扑草净的吸附动力学用Elovich方程来拟合更适合;(2)扑草净在3种供试土壤的等温吸附均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这表明扑草净在3种供试土壤中的吸附作用主要属于单层吸附,吸附位点均一,是一个以物理作用为主的,自发(?G<0)吸附过程,扑草净在3种供试土壤中的吸附能力(Kf值)由大到小依次为:红壤(6.20)、水稻土(4.77)和黄壤(1.10);(3)扑草净在3种供试土壤中的吸附系数Koc为72.74~154.80,吸附较弱,说明扑草净在土壤中的施用对地表、地下水环境等存在潜在污染风险.解吸试验结果表明,扑草净不易从水稻土和红壤中解吸(0.71)中解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