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遵照国家对西部开发方针精神 ,开发柴达木的关键应是大力退耕还林还草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是重中之重。为此 ,本文较为详细论述了柴达木生态环境脆弱的特征与原因 ,并提出了一些搞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方针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核用银杏优良品种及早果丰产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郯城县于1999年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授予“中国银杏之乡”。现年产银杏种核2800t,约占全国产量的19.8%。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推广了“核用银杏优良品种及早果丰产配套技术”,银杏种核产量、质量都稳步提高。采用此技术所建银杏园,达到3年结果。5~6年667m^2产量一般超过100kg,10年产量达到250~300kg。现将经多年栽培、试验及观察。综合评价较好的几个核用银杏优良品种和早果丰产的配套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01年10月中旬,临沂鸿运公司带叶移栽了0.42hm~2、698株1年生(2001年春定植)鲁北冬枣。从移栽后的观察、调查结果看,秋季带叶移栽鲁北冬枣效果良好。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石蜡在果林生产中.做为保湿材料而被广泛应用。实践证明。应用石蜡做保湿材料.比以往常用的培土、缠塑料薄膜、套塑料薄膜袋等保湿方法.省工,省料,操作简便,保湿效果好.1加热熔化石蜡的方法主要有普通加热熔化法、水浴加热熔化法和蜡水混合加热熔化石蜡法3种。2适合蜡封的蜡液温度蜡液温度一般保持在90~100℃范围内为宜。蜡液温度低于80℃.所封蜡层厚。蜡层较脆,易裂纹和脱落,保湿效果差。蜡液温度过高,容易烫伤枝芽.影响成活。  相似文献   
15.
果树高枝嫁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果树用高枝嫁接技术,淘劣换优,比伐后再植换种的方法缩短了果树达到结果期和丰产期的年限,并避免了再植障碍病的发生,是一项加速推广、普及优良品种,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16.
银杏是山东省郯城县主栽果树树种之一。全县栽植核用和叶用银杏 7760 hm2 ,共 1 3 0 0万株。年产银杏核 2 2 0 0~ 2 50 0 t,银杏叶约80 0 0 t。核用银杏产量的 95%来自分散栽植的结果树 ,单位面积产量低 ,质量差 ,商品价值不高。为探讨核用银杏集约化栽培的适宜方法 ,1 994年 ,我们在郯城县新村乡建立 0 .77hm2核用银杏丰产示范园 ,建园后第 3年部分植株结果 ,第 4~ 6年每 667m2 银杏核产量分别为1 5.6、 1 0 9.2、 1 82 .0 kg。达到了核用银杏早实丰产的预期目的 ,对核用银杏集约化栽培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1 996年以后在郯城县新村、重坊…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青海省各县域海拔、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相对湿度、风速和相对气压等做为评价自然环境的指标,选取各县域乡村人口比例、医院卫生所数、医生人数、中学生人数比例、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末单位从业人口比例、自来水收益村比例、第二产业比例、农村恩格尔系数等做为评价社会人文因素指标;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分别计算自然压力指数、社...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山东省郯城县银杏的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症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利用考古遗迹、年代和区域DEM数据,采用GIS方法,综合分析了晚冰期以来,人类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迁移与扩散。结果表明:16~6 kaBP人类活动的足迹已遍布青藏高原东北缘,早期人类活动没有固定的聚落,表现为高度流动、长距离、大范围的迁移特征;晚期则实现了半定居。末次冰消期生活在黄土高原西端较低海拔的人群沿着黄河谷地进入高原,到达海拔2 600 m的共和盆地,并以该盆地为枢纽,向北于14 kaBP进入海拔3 000 m以上的青海湖盆地,向南于11 kaBP登上了4 000 m的青藏高原主体,向西在全新世早期进入柴达木盆地,并通过格尔木河河谷翻越昆仑山进入可可西里和羌塘高原。6~2 kaBP本区跨进新石器-青铜时代,有固定的聚落,发生了2次显著的文化扩散,5~4 kaBP马家窑文化在本区黄河-湟水谷地扩散;3 kaBP畜牧业的确立,人类再次向高原腹地扩散,并实现了对海拔4 000 m以上高原的长期占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