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5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5篇
  19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不同林地条件下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根据5块标准地里的25株解析木数据,建立了落叶松人工林单木各分量(包括树干,树枝,树叶和全树重)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文中所建立树干、全树重的模型精度都高于95%,误差很小,可很好的用于预测落叶松人工林单木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72.
中华绒螯蟹白斑症病毒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江苏省吴中地区养殖池塘患病的中华绒螯蟹进行诊断。[方法]结合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对江苏省吴中地区发病的中华绒螯蟹进行实验室检测与鉴定。参考Gen Bank中白斑症病毒(WSSV)的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以从中华绒螯蟹的鳃、肝胰腺、肌肉等组织提取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经过解剖观察,发现病蟹内脏器官无明显变化。从病蟹的肝胰腺和肌肉中未分离到致病菌。通过PCR扩增,均能扩增出预期大小的特异性产物,测序比对显示扩增条带的基因序列与WSSV的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9.6%。病理切片显示鳃和肝胰腺可见大量细胞核肿大细胞,与WSSV引起对虾组织的病变相一致。[结论]经初步诊断,确定引起中华绒螯蟹发病死亡的病原为WSSV。  相似文献   
73.
为研究大熊猫轮状病毒(Giant Panda Rotavirus,GPRV)CH-1株外衣壳蛋白VP7基因的结构及功能,用MA-104细胞(恒河猴胎猴肾细胞)增殖GPRV,提取总RNA,运用RT-PCR扩增VP7基因,并测序,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其功能,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成功获得了长1042bp的GPRV VP7蛋白基因(GenBank登录号GU188284)。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此序列包含1个981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326个氨基酸;预测GPRV VP7蛋白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37354.8u,等电点为4.76,半衰期为30h,不稳定系数为26.71,总平均亲水性为-0.015,疏水性介于-2.344~3.567;1—24位氨基酸可能是信号肽序列;跨膜结构分析表明VP7蛋白有2个跨膜区,其N端和C端都位于病毒膜外区;抗原表位预测显示VP7蛋白有12个抗原决定簇;结构预测显示其可能包含2个N-糖基化作用位点,5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作用位点、4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作用位点、1个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作用位点、4个N-豆蔻酰化位点、1个原核膜脂蛋白脂附着点和1个革兰氏阳性球菌表面蛋白‘锚’六肽。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GPRV VP7基因与人A组轮状病毒VP7基因的进化距离最近。本研究成功获得了GPRV VP7基因,为今后研究此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建立该病毒的诊断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4.
为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微生态制剂对AA+肉鸡生产性能及舍内氨气浓度的影响,选取1日龄AA+肉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4200只,组内3个重复。对照Ⅰ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Ⅱ、Ⅲ和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适量枯草芽孢杆菌、泓缘菌和三仪生态菌。结果显示,各试验组鸡出栏体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Ⅱ组最为明显;Ⅱ、Ⅲ、Ⅳ组料肉比分别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了9.36%、3.45%和5.91%(P<0.05);成活率与对照组相比,Ⅱ组有显著提高(P<0.05),Ⅲ、Ⅳ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取得经济效益最高,每只鸡净利润为2.38元,分别比Ⅰ、Ⅲ、Ⅳ组高0.89元、0.86元和0.68元;在23~27、35~39日龄阶段,各试验组氨气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适量添加微生态制剂均能提高AA+肉鸡末重,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降低舍内氨气浓度,且以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5.
Bacillus属由于其成员表现出广泛的多系性以及彼此间几乎没有共同点,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分类和系统发育异常的属。随着测序技术和纯培养技术的进步,自Cohn建立Bacillus属以来,不断有新的菌株从不同生境中被分离,也有许多该属的成员被重新分类为其他的属。Bacillus属由于其具有芽孢的特性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不同环境,其嗜盐嗜碱成员已经成为人们高度重视的双重极端微生物类群,在盐碱的双重压力下经过长期的进化选择,形成了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代谢途径、新的调控机制及与这些生理生化特征有关的新基因类型。因此,针对Bacillus属中嗜盐嗜碱菌的发现历史、分布与分类现状、生理生化特征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以期为嗜盐嗜碱芽孢杆菌新物种资源的挖掘及功能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制剂对三黄鸡生产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试验选取体况相近的1日龄三黄鸡仔鸡150只,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喂含0.06% 阿莫西林的基础饲料|其他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0.7% 、1.0%、1.3% 复方中草药制剂的基础饲粮。试验期共42 d。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制剂的试验组三黄鸡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肠道健康状态均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尤其是1.0% 复方中草药制剂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21 ~ 42日龄间平均日增重提高13.91 %(P < 0.05),且整个试验期间添加1.0 %复方中草药制剂组与对照组相比料重比下降了7.37%|空肠的绒毛高度和SIgA分泌量分别增加了15.62%和30.95%(P < 0.05)|盲肠中双歧杆菌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7.15%(P < 0.05)。综上,饲粮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制剂能改善三黄鸡的生产性能,促进肠道健康。 [关键词] 三黄鸡|复方中草药制剂|生产性能|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77.
拮抗根癌农杆菌的真菌筛选与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中筛选出对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T-37有拮抗作用的真菌菌株,采用琼脂柱法筛选真菌菌株,滤纸片法测定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出来的52株真菌中首次筛选到1株对根癌农杆菌T-37有抑制作用的拮抗真菌Xj-Ⅴ-2,当Xj-Ⅴ-2菌株26℃,140 r·min-1,摇瓶发酵到第9天的发酵液其抑菌效果最为明显,抑菌圈直径为5.2cm,同时,生物量也达到最大,为0.460g·40mL-1.Xj-Ⅴ-2菌株所产生的抑菌成分主要向胞外分泌,且抑菌效果与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8.
大口黑鲈鱼种弹状病毒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佛山一突发批量急性死亡现象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池塘中的患病大口黑鲈鱼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濒死的大口黑鲈在水面漫游,烂身、烂鳍,停止摄食,严重者体色发黑;解剖病鱼鳃有少量出血点,肝脏严重肿大、充血,脾脏肿大,胃肠空虚,肾脏肿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具有明显的传染性;从病鱼肝脏、脾脏和肾脏中未分离到致病菌,也未检测到大量寄生虫;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发现,肝脏、脾脏和肾脏均呈弥漫性坏死;参考Gen Bank中弹状病毒的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检测引物,以从自然发病鱼提取的DNA作为模板,检测结果显示,病鱼均能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片段相符的特异性产物;经过克隆测序比对显示,扩增条带的基因序列与杂交鳢弹状病毒(HSHV)、鳜鱼弹状病毒(SCRV)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9%、95.3%。因此,初步诊断引起大口黑鲈鱼种急性死亡的病原为弹状病毒。  相似文献   
79.
原料乳中三聚氰胺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原料乳中三聚氰胺经乙腈萃取后,采用Biobasic SCX色谱柱(250 nim×150mm,5μm)分离,二极管阵列紫外检测器检测.流动相为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体积比=30:70),检测波长240 nm.在添加浓度为5~20mg/kg范围内,回收率为92%~9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方法检测限为0.25 mg/kg.  相似文献   
80.
[目的] 研究黑土区低山丘陵地形侵蚀沟土壤养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黑土区土地资源合理运用,土壤肥力精确化管理和退化土壤修复工作提供数据与理论支持。[方法] 以黑龙江省延寿县不同发育类型侵蚀沟表层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0—40 cm层侵蚀沟各部位的土壤进行取样测定,量化分析土壤养分特征。[结果] ①不同侵蚀沟道间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较CK差异显著(p<0.05),随侵蚀沟发育,0—40 cm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呈递减趋势,土壤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随着土层加深,土壤养分差异显著(p<0.05),呈下降趋势。受侵蚀—沉积影响,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含量在沟头段降幅明显;土壤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在沟尾因沉积作用下降平缓。②土壤退化指数在0—40 cm层呈A2>A1>A3,随侵蚀沟发育,土壤退化程度加重。[结论] 土壤养分与容重总体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黏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剖面与构型差异是造成土壤养分差异的根本原因,侵蚀沟发育是土壤养分变化的次要原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也受到部位差异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