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一堆在日光下显示出白色的蚕茧,在荧光灯下竟显示出黄色和紫色!原来,这是苏州大学蚕桑研究所虞晓华副教授培育出的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结出的蚕茧。据介绍,在荧光灯下发出黄光的是雄蚕  相似文献   
43.
肖芬 《广西蚕业》2007,44(Z2):38
一堆在日光下显示出白色的蚕茧,在荧光灯下竞显示出黄色和紫色!原来,这是苏州大学蚕桑研究所虞晓华副教授培育出的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结出的蚕茧.  相似文献   
44.
通过室内饲养及野外调查,研究了温度对甘薯天蛾Herse convolvuli (L.)生长发育的影响、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年生活史以及幼虫取食量、幼虫体色分化、成虫产卵前期和产卵量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甘薯天蛾在长沙地区每年发生4代;幼虫共5龄;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卵10.8℃、1龄幼虫20.7℃、2龄幼虫13.6℃、3龄幼虫14.3℃、4龄幼虫13.1℃、5龄幼虫12.9℃、蛹7.8℃,有效积温分别为45.1日۰度、11.2 日۰度、32.7日۰度、32.8 日۰度、36.6 日۰度、111.3 日۰度、252.1 日۰度;每雌产卵量43~665粒,平均276粒;产卵期2~6 d,产卵前期2~5 d;适宜交配和产卵的温度是23~30℃。光照强度是导致幼虫体色分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5.
蜡螟绒茧蜂对大蜡螟幼虫的寄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蜡螟的低龄幼虫为寄主,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蜡螟绒茧蜂的寄生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蜡螟绒茧蜂一生最多产卵68粒,平均45.85粒。蜡螟绒茧蜂卵产于寄主体内的位置多在1~4腹节;多数在寄主体内只产1粒或2粒卵。该蜂能寄生大蜡螟1~4龄幼虫,但2~4龄幼虫同时存在时,偏爱寄生2、3龄幼虫,其选择系数分别为0.35和0.42。  相似文献   
46.
基于正渗透技术的沼液浓缩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解决沼液体积过大,难以实际应用的问题,采用正渗透技术对沼液进行浓缩。通过对不同条件下沼液正渗透浓缩工艺运行性能的研究,发现较优的膜朝向为活性层朝向沼液;错流速度宜采用20.5 cm/s;汲取液宜选择浓度为2 mol/L的MgCl_2溶液。在上述优化条件下将沼液浓缩至5倍。浓缩后的沼液中溶解性有机物、总磷、总氮、氨氮和总钾浓度均显著提高。正渗透膜对上述物质的截留率均达到80%以上。该研究为沼液正渗透浓缩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