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量及种植密度对姜三七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经过人工驯化的野生姜三七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施肥量及种植密度试验。[结果]最佳的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处理组合为A2B2,即人工种植姜三七适宜的施肥量为有机肥11 250 kg/hm2,复合肥225 kg/hm2,合理的种植密度为12.6万株/hm2,在此条件下,可使产量提高到11 740.5 kg/hm2,比野生生长姜三七的产量(约1 500kg/hm2)提高7倍左右。[结论]该研究可为中草药姜三七的高效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桑树粉垄栽培的根系、植株及产量性状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用粉垄栽培技术种植桑树对其根系、植株性状及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粉垄栽培的桑树与传统栽培的相比,根系数、单株枝条数、单株枝条总长、单位面积叶片产量分别增加64.71%、37.55%、34.65%、54.81%,且都达到显著水平。粉垄栽培有利于桑树的生长发育及经济产量的提高,并提出了"‘根’本理论"的栽培新理念。  相似文献   
43.
粉垄技术栽培木薯中后期结薯情况及产量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木薯华南205为材料,进行""粉垄栽培""试验,在植后160d、290d分别进行单株结薯数、薯长、薯径、单株薯重及鲜薯淀粉含量的测定分析。结果显示,粉垄技术栽培木薯的单株结薯数增加21.71%~23.13%,薯长增加15.09%~17.60%,薯径增加4.08%~8.40%,单株薯重增加36.36%~43.90%,产量增加36.36%~37.74%,鲜薯淀粉含量增加8.84%~18.67%。表明应用粉垄技术栽培木薯可以增加经济产量,提高薯块品质。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武汉经济开发区(汉南区)26个重点湖泊中水质劣于Ⅳ类标准的湖泊有16个。研究武汉乌金港底泥中重金属和磷的污染特性,分析确定合适的清淤深度,对该区域类似的小微水体污染防治及环保清淤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以乌金港为例,通过2组实验分析乌金港底泥重金属和磷的污染特性:①对乌金港3个点位0~60 cm深度的底泥进行分层采样,分析6种重金属(铜、汞、砷、铅、镉、镍)的分布规律,采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进行分析评价。②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3个点位污染层(0~15 cm)、过渡层(15~30 cm)和正常层(30~50 cm)底泥中磷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评价,并通过解析实验分析底泥中可溶性活性磷与总磷的释放规律。  结果  乌金港底泥重金属污染特性:重金属质量分数随着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40~50 cm重金属质量分数趋于稳定,50 cm深度以下重金属质量分数接近土壤背景值或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地累积指数(Igeo)分析可知:重金属污染程度大多处于轻度-中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值均小于40,风险较低。乌金港底泥中磷的污染特性:污染层、过渡层、正常层总磷质量分数呈现显著的递减规律;污染层和过渡层释放的可溶性活性磷质量浓度与总磷质量分数高于原上覆水,正常层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释放的可溶性活性磷与总磷均最低。  结论  乌金港底泥中的污染主要集中在污染层和过渡层,铜和铅是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但处于低生态风险。为了更好地清除内源污染,综合分析底泥重金属和磷的污染特性,确定小微水体乌金港最优清淤深度为40 cm。图3表6参14  相似文献   
45.
由于现有的用于农业作物生长监测数据的特征优化方法—局部保持投影(locality preserving projection,LPP)只保留局部信息,同时存在未考虑样本类别信息导致特征提取时误分类,准确率与数据优化效率并不理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改进型LPP方法,并将其用于作物生长特征的优化。首先将样本利用二维主成分分析(two-dimension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2DPCA)进行初步降维,保留原样本数据中的整体空间信息;然后提出优化的2类子图—聚集子图和分离子图,用来描述不同类别数据之间的关联信息;然后提出优化的2类子图对不同类别数据间的远近关系进行描述;最后采用改进型LPP算法,将数据进一步投影到低维空间,提取样本的局部信息,完成样本特征优化。试验分析表明,改进型LPP具有很好的适应性,最高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准确率能够达到96%以上,使精度达到最高的最优维数比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二维主成分分析2种算法降低了25%以上,同时算法运行效率比PCA与2DPCA算法提升32.4%与8.3%,整体性能比基本LPP算法更为优越,能够适应农作物多维数据的优化处理。研究结果为现代精准农业信息监测过程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