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69篇
  51篇
综合类   28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温室葡萄园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以早熟“6-12”葡萄为研究对象,在陕北风沙区开展了不同施肥处理的田间试验.以传统沟灌施肥为对照,同时设置滴灌施肥处理,设置高肥T1、中肥T2、低肥T3 3个水平,滴灌灌水量相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温室葡萄园不同时期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变化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葡萄新梢生长期,处理T2的(0,50] cm土层中速效氮质量比最大,有利于该时期葡萄植株的营养生长,为后期积累产量提供良好基础.在葡萄果实膨大期和着色成熟期,(0,50] cm土层中速效磷和速效钾质量比最大的为处理T2,对葡萄增产提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综上所述,滴灌中肥处理T2为适宜本地区温室葡萄栽培的有效施肥方式.另外,研究发现“大水大肥”的传统灌溉施肥方式会导致更多肥效流失,养分向深层土壤迁移,污染地下水,破坏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2.
为探明不同滴灌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柑橘生育早期光合特性的调控效应,以7年生"不知火"柑橘为试材,设置1个对照处理(CK),抽梢开花期(Ⅰ期)和幼果期(Ⅱ期)分别设置2个灌水水平(即高水和低水,分别记为HW、LW,灌水量分别为CK的80%、60%)和3个施肥水平(即高肥、中肥和低肥,分别记为HF、MF、LF,施肥量分别为CK的85%、70%和55%),探索最优滴灌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结果表明:各生育期不同水肥一体化模式的光合指标日变化趋势相似;施肥量一定时,Pn、Tr、Gs、Ci均随灌水量提高而增大,灌水量一定时Pn随施肥量的提高而增大,但Tr、Gs、Ci随施肥量的变化规律并不一致;复水处理后柑橘叶片Pn、Tr、Gs、Ci均大于复水前,且复水后各指标在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明显减小,Pn表现得尤为突出;增加施肥量有利于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的提高,不同生育期复水前后灌水量对WUEi的影响不一致,但HWHF处理均表现出最高WUEi;与CK相比Ⅰ期HWMF、Ⅱ期HWHF处理Pn较CK分别降低7.62%、6.08%,WUEi分别提高3.13%、9.03%。所以在抽梢开花期采用高水中肥处理,幼果期采用高水高肥处理,可以在获得较高净光合速率的同时达到节水节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33.
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水肥及速效氮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提高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水肥利用率。【方法】通过不同流量膜下滴灌水肥入渗试验,研究了滴灌结束时及再分布后的土壤含水率、电导率运移规律,并测定氮素在土壤中的动态分布特性。【结果】(1)滴灌结束时,各滴头流量下土壤含水率随着离滴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流量为2 L/h的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在垂直方向运移距离大于流量为3、4 L/h的;再分布后,不同滴头流量下土壤含水率的分布差异不大,流量2 L/h与流量为3、4 L/h的土壤电导率集中分布在不同区域,流量为3、4 L/h的土壤电导率在土体内主要分布区域相近。(2)不同滴头流量下土壤铵态氮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土壤硝态氮质量分数则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土壤铵态氮质量分数在径向和垂向上随着离滴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24 h土壤硝态氮质量分数在径向和垂向上随着离滴头距离增大而增大,72 h后呈减小的趋势。【结论】滴灌后不同流量下土壤电导率集中分布区域不同,土壤氮素随时间呈动态变化,可根据作物生长特点选择合适的滴头流量,制定合理的施肥时间。  相似文献   
34.
氮对水培生菜营养液元素动态变化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素是生菜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影响生菜的产量和品质,通过动态监测水培生菜生长及营养液矿质元素变化过程,为水培生菜合理有效的营养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深水培方法,在5个氮素浓度9,8,6,4,3 mmol/L条件下对生菜产量、品质及营养液元素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试验观测,分析了氮对水培生菜生长、矿质元素利用效率及动态吸收量的影响。不同氮素处理生菜的干物质积累量随时间差异越来越显著,在氮素水平为6 mmol/L时生菜可获得最大产量;硝酸盐含量随氮水平的增高先增高后稍有降低,氮素浓度为8 mmol/L时最高;Vc和可溶性蛋白不断增高,在氮素浓度为9 mmol/L时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先增高后减小,氮素浓度为6 mmol/L时含量最高;不同氮素浓度显著地影响了生菜对氮的吸收,高浓度氮素水平有利于生菜对氮、磷的吸收,较低氮素水平则有利于生菜对钾、钙、镁的吸收。生菜对氮、磷的吸收主要集中在定植后的20~30 d,平均吸收量分别占到全生育期的64.81%和61.88%,对钾的吸收在定植后30~40 d较多,平均吸收量占到全生育期的44.46%,生菜对钙、镁的吸收在定植后都较均匀。生菜对磷、钾、钙、镁的利用效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对氮的利用效率线性减小。当氮素水平为8 mmol/L时,生菜全生育期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最大,为582.31 mg/株,此时生菜获得较好的产量和品质,较高的磷、钾、钙、镁利用效率,但是氮的利用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35.
滴头流道结构对悬浮颗粒分布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迷宫滴头内部结构复杂尺寸微小,研究流道结构对悬浮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对于流道优化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齿形流道,根据两相流理论,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对设计滴头进行了液固两相流数值分析。模拟得到入流浓度及颗粒大小不同时滴头内的速度及颗粒浓度分布,分析了结构参数、颗粒大小及入流浓度对悬浮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道结构参数对颗粒分布均有影响,程度从大到小顺序为:齿角度-齿间距-流道深度-齿高;入流颗粒大小为流道最小尺寸的1/10~1/6时滴头不易堵塞;齿高与齿间距的比值小于0.5时有利于提高滴头的抗堵塞性。研究为滴头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为了研究氮磷钾对水培生菜(Lactuck sativa L.var.ramosa Hort.)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别对氮磷钾设置5个浓度梯度,在收获时测定生菜的产量和维生素C、硝酸盐、可溶性糖以及可溶性蛋白等品质指标.结果发现,随着氮素水平从3.0 mmol/L增加到9.0 mmol/L,生菜的产量、维生素C、硝酸盐、可溶性糖以及可溶性蛋白都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磷素水平从0.2 mmol/L增加到1.0 mmol/L,生菜的产量和硝酸盐先增大后减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逐渐增大,维生素C逐渐减少;钾  相似文献   
37.
U形渠道圆头量水柱测流影响因素试验及模拟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为研究U形渠道圆头量水柱的测流规律及影响因素,基于绕流理论和RNG k-ε湍流模型,对18种体型圆头量水柱5种工况下的水力性能进行全流场数值计算,获得了时均流场、断面流速分布及柱后水流流态,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同时,通过模型试验与数值仿真研究了V形尾翼对测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力参数的实测值与模拟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渠道底坡为1/1 000,流量为45.01 L/s,收缩比及长宽比分别为0.50和2时,驻点处横断面最大流速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为1.51%,水深15 cm位置剖面最大流速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为0.45%。适宜长宽比的V形尾翼可以有效改善过槽水流:当收缩比为0.50~0.75时,建议长宽比为3/2~2;当收缩比0.50时,长宽比应相应增大,但不宜5/2。通过回归分析得到的圆头量水柱流量计算公式,在收缩比为0.63时最大测流误差为4.95%,平均误差仅为0.10%,该研究为圆头量水柱在中国北方灌区末级渠系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水价是促进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合理制定灌溉水价对于节水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近年来农业灌溉水价形成机制的研究和实践现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激励机制缺乏是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的瓶颈,通过水价调控实现对农民节水行为进行奖励,对于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奖励补偿机制,对泾惠渠进行实例分析,提出了推广低压管道地面灌溉节水技术的灌溉水价合理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39.
【目的】基于临界流原理,研究不同因素对U形渠道圆头量水柱水力性能的影响,为其在我国北方灌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U形渠道上6种喉口收缩比(ε=0.75,0.70,0.63,0.56,0.50,0.44)的圆头量水柱在5种流量(Q=0.015,0.025,0.035,0.045,0.055m3/s)、4种渠道比降(i=1/1 000,1/2 000,1/3 000,1/5 000)下的测流公式、适宜喉口收缩比、水头损失、临界淹没度、测流精度等水力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圆头量水柱的驻点水深与流量间存在良好的指数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997。根据试验数据回归分析得到了4种渠道比降的流量计算公式,公式符合量纲和谐原理,满足了测流精度的要求,实测流量与计算流量之间最大误差为6.79%;圆头量水柱的适宜喉口收缩比为0.50~0.70时,上游壅水高度和水头损失均较小,且临界淹没度较高,可达0.90。【结论】圆头量水柱具有结构简单、抗淤堵等优点,适合在我国北方多泥沙水源的渠道中应用。  相似文献   
40.
在稻田淹水到排水干田的过程中,稻田的土壤水分由饱和态转为非饱和态,这一过程中稻田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的变化以及水量各平衡要素的转化对稻田水分管理以及减缓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具有实际意义.为探寻稻田不同阶段土壤水分状况下的差异性,基于重庆丘陵区紫色土常规轮作水稻土壤水分的连续监测数据,利用HYDRUS-1D模型对稻田淹水、排水落干和收获后3个不同干湿阶段(阶段Ⅰ,Ⅱ,Ⅲ)的土壤水力参数和土壤含水量开展验证模拟分析.研究表明:(1) 根据R2与RMSE的误差分析结果,HYDRUS可以实现对不同阶段稻田土壤水分变化的有效模拟.(2) 根据土壤水量平衡分析,阶段Ⅰ的稻田土壤水分以水分补充的形式为主;阶段Ⅱ和Ⅲ的土壤水分以水分损失为主,底层渗漏量分别占总水分损失量的52%和95%.(3)根据HYDRUS的模拟结果,降雨直接影响土壤上下边界流的变化;阶段Ⅱ的实际作物蒸腾量和实际地表蒸发量低于阶段Ⅰ的,阶段Ⅲ稻田土壤的地表实际蒸发量与日照时数的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