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果实寄生蝇(Bactrocera sp.)属双翅目Diptera,实蝇科(Tetriphitidae),果实蝇属(Bactrocera)。其成虫产卵于果皮内,孵化后幼虫在果实内蛀食及排粪,常造成果实变质腐烂,或未熟先黄而提早落果,受害严重的落果率高达80%一90%,严重影响水果的产量和品质,有的甚至完全失去食用价值。被其为害的果实达250多种,杨桃、黑李、芒果等受害最为严重。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对外交往的频繁,该虫在福州市发生为害程度呈上升趋势。为了控制果实寄生蝇的发生与为害,本文对其发生规律与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制订合理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2.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橄榄富含黄酮,可作为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概括了橄榄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橄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技术及药用产品开发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3.
为明确引起福建省芙蓉李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采自永泰、连城等地的芙蓉李炭疽病果实和叶片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分析不同培养基、光照、温度、pH值、碳氮源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引起福建芙蓉李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Sacc.)。该菌在温度为10~35 ℃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 ℃;在CA、PCA、OA和PDA等4种培养基中生长较好;在pH值为4~13均能生长,pH值为5~9时生长较好;当温度低于25 ℃时,光照对菌丝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菌丝体生长的最佳碳源为乳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 关键词:芙蓉李;炭疽病;胶胞炭疽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54.
为筛选出李果腐病菌、桃枝枯病菌和蓝莓枝枯病菌的有效防治药剂,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1种杀菌剂对上述3种拟茎点霉病菌(Phomopsis sp.)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40%氟硅唑WP、40%咪鲜胺EW和12.5%腈菌唑EC等3种药剂对蓝莓枝枯病菌、桃枝枯病菌和李果腐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值均小于1μg/mL。其中40%氟硅唑WP对桃枝枯病菌和李果腐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值分别为0.02和0.13 μg/mL;40%咪鲜胺EW对蓝莓枝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66 μg/mL。本研究结果为这3种病害的田间防治药剂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5.
雪柑(Citrus sinensis‘Xuegan’)是福州传统名果,为了筛选出优良株系,多年在福州地区对雪柑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及选种研究。结果表明,福州雪柑资源可分为长圆果、圆形果、扁圆果、小叶早熟及晚熟等5个品系,其中,圆形果品系的产量高、品质好。在调查初步选出的4个株系中,闽选2号单果质量大,种子少,总糖含量高,酸含量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固酸比最高,可食率较高,综合表现最优,可作为优良株系进行培育;闽选5号株系的晚熟性状突出,可作为储备的晚熟优系进一步观察。雪柑丰产性与有叶花序花比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