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3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40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对保障我国优质水产蛋白供给具有关键作用.大黄鱼是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产量最高的品种,种质资源是大黄鱼养殖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系统开展大黄鱼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保护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回顾了大黄鱼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历史与现状,从科研、育种技术体系、产业和人才...  相似文献   
82.
福建近海竹荚鱼线粒体DNA控制区和细胞色素b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捕自福建近海闽东渔场和闽南渔场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的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和细胞色素b基因(cyt 6)序列.获得了长度为861~866 bp的控制区全序列.60个样本中共检测到66个变异位点和53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为0.993,核苷酸多样性(π)为1.093.930 bp的cyt 6部分序列共有37个变异位点,从41个样本中得到25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和核苷酸多样性(h)分别为0.937和0.3360 cyt b片段编码330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无变异位点,仅有1个氨基酸单倍型.竹荚鱼闽南群体mtDNA序列的遗传多样性高于闽东群体.构建的单倍型系统树未出现明显的以地方群体为单位的家系式分支或者聚簇,群体间的遗传距离(0.01)也较小.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2个群体的遗传变异绝大部分来自群体内部,群体间无显著遗传分化.中性检验和核苷酸不配对分析显示,福建近海竹荚鱼近期经历过种群扩张.种群扩张、扩散能力和东海环流可能促进闽东渔场和闽南渔场竹荚鱼群体间频繁的基因交流,并导致群体间较高的遗传同质性.  相似文献   
83.
本研究分析了8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微卫星标记引物在石首鱼科5个亚科8属10个种中的通用性。结果表明,大黄鱼微卫星标记引物在黄鱼亚科鱼类中有较高的通用性,其中位点PC1C4,PC4H12,PC5E11,PC8F5,PC10F10,PC10G6的引物可在小黄鱼(P.polyactis)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中获得清晰扩增条带,位点PC7H4引物也可在小黄鱼中扩增,上述可扩增位点在两个种中均得到多个等位基因,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大黄鱼微卫星标记引物在白姑鱼亚科、叫姑鱼亚科、牙[鱼或]亚科及石首鱼亚科鱼类中也有较高的通用性,其中在银牙[鱼或](Otolithes argenteus)中得到6个可扩增位点(PC1C4,PC4H12,PC7A2,PC7H4,PC10F10,PC10G6),在鮸状黄姑鱼(Nibea miichthioides)、丁氏[鱼或](Wak tingi)和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中各得到5个可扩增位点,在浅色黄姑鱼(N.Chui)和尖头黄鳍牙[鱼或](Chrysochir aureus)中各得到4个可扩增位点,在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中得到3个可扩增位点(PC7H4,PC10F10,PC10G6)。位点PC10F10和PC10G6引物在10个种中都可得到清晰的扩增产物,可作为10种石首鱼的通用标记。引物PC5E11和PC8F5只在黄鱼亚科中得到扩增产物,为黄鱼亚科特异性标记。[中国水产科学,2008,15(2):237-2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