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利用茄子再生能力强的特性,创新了广西露地茄子一茬多收的再生栽培技术,与传统栽培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提早上市、效益好、植株根系发达,能省去育苗管理投入等优点,一茬每667 m2定植成本减少1 240元,上市提早15~20天,总效益增加15%以上,实现了节本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适合广西种植的耐贮运长豇豆新品种,对在广西推广的5个长豇豆品种的条荚密度、种子与嫩荚鲜质量比、失重率、发泡率4个指标变化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农丰1号、农丰3号、农家宝2号嫩荚的耐贮运性明显好于春秋2号和丰成18号,适宜在广西作外销长豇豆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正>节瓜(Benincasa hispida Cogn.var.chieh-qua How.)属葫芦科冬瓜属冬瓜种一年生攀缘植物,别名毛瓜、毛节瓜,是冬瓜的一个变种[1]。节瓜原产我国南方地区,广东、广西、海南广泛栽培[2]。节瓜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具有清热、消暑、利尿、解毒、消肿等功效,老瓜、嫩瓜均可供炒、煮或作汤用,尤以嫩瓜为佳[2]。节瓜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南菜北运、补充蔬  相似文献   
14.
以农业农村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为契机,开展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与评价鉴定。结果表明,收集到的58份地方资源主要分布在桂东北以及0~400 m的中低海拔地区。12项农艺性状表型分析显示其遗传多样性丰富;主成分分析将12个农艺性状分为3个主成分,分别为种子产量、生物产量及生育期特征,累计贡献率达72.089%;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得出综合排名前10位的种质资源为GXLF20180011、GXLF2019109、GXLF2019156、GXLF2019118、 GXLF2019112、 GXLF2019117、 GXLF20180006、 GXLF2019125、 GXLF2019111、GXLF2019136;排名前10位的种质资源全生育期为134~147 d,盛花期茎粗(直径)为2.83~3.66 mm,盛花期株高为41.63~54.73 cm,单株分枝数为2.83~4.19个,每分枝花序数为5.85~6.99个,总花序数为17.55~26.23个/株,结荚花序数为14.33~19.97个/株,鲜草产量...  相似文献   
15.
桂蔬 6 号是以自交系GD06-08-5 为母本,以自交系GD09-14-03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黑皮冬瓜一代杂种。春播生育期约110 d(天),夏播约90 d(天)。果实发育期30~40 d(天)。成熟果实深绿至墨绿色,瓜皮光滑无棱沟,坚硬,耐贮运;瓜呈长圆筒形,长80~90 cm,横径18~20 cm,肉厚5.0~6.0 cm,单瓜质量15~20 kg,整齐一致,商品率高,田间对枯萎病和疫病的抗性优于广西现有主栽品种,不同栽培条件下每667 m2 产量6 000~10 000 kg。适合全国各地冬瓜产区栽培。  相似文献   
16.
抗病优质新品种是蔬菜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为了筛选出适宜福建省莆田地区种植及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高抗番茄品种,对12个红果番茄杂交新组合进行评比。结果表明,组合RT01、RT07、RT08在抗病性、产量、果实品质等方面表现突出,均优于对照,适宜进行品种登记及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7.
桂蔬8号是以自交系GS09-10-02作母本,自交系HZ09-24-08作父本配制而成的黑皮冬瓜一代杂种。植株田间长势中等,春播生育期约120 d(天),夏播生育期约100 d(天)。成熟果实深墨绿色,瓜皮光滑、坚硬,耐贮运。瓜呈长圆筒形,纵径75~85 cm,横径20~22 cm,肉厚5.0~6.0 cm,肉质致密,单瓜质量15~20 kg,整齐一致,商品率好,坐果率高。不同栽培条件下每667 m2产量6 000~10 000 kg。适合我国各冬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为了加深对茶园绿肥相关研究成果转化为知识界新领域的认识,把握总体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参考。采用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分析期刊文献资料,探明茶园绿肥研究现状、热点、前沿等。结果表明,茶园绿肥研究大致经历了萌芽期(1973—1989年)、缓慢发展期(1990—2005年)、急剧增长期(2006—2021年)三个时期;研究群体以福建省、湖南省为代表的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主,但高校的发文量较少,其中关注度最高的是“有机茶园”;“种绿肥”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主题词,而“绿肥”“茶叶”“茶园”是当前可持续研究的前沿热点。基于茶园绿肥现有研究,建议突破“茶园绿肥品种及利用方式”的单一框架,采用新技术,以更广阔的视角进行多元探索,实现研究范畴拓展及深度挖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