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5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55篇
林业   361篇
农学   213篇
基础科学   213篇
  239篇
综合类   1951篇
农作物   185篇
水产渔业   103篇
畜牧兽医   943篇
园艺   587篇
植物保护   9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高光谱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监测作物的生长信息,小麦冠层光谱与其叶片的叶绿素等生长信息密切相关,同时利用光谱信息可以监测作物的产量、籽粒信息等。介绍了高光谱数据的3种采集方式,综述了利用高光谱数据监测小麦的生长状况(叶绿素、叶面积指数、叶片氮素含量)以及小麦产量、籽粒及病害等相关应用领域研究,并提出了作物冠层光谱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2.
多环芳烃化合物是一类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特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可通过食物链富集于较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并产生毒害。文章主要从农作物中的吸收累积、分析方法、污染特征、风险评估等几方面对国内农作物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基本的归纳整理和探讨,以期为解决农作物中多环芳烃化合物的污染问题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3.
本文以玉米籽粒为材料,研究不同检测方法测定玉米籽粒水分间的偏差。结果表明:使用《粮油检验玉米水分测定》中整粒样品在温度为130℃、烘(38±2)小时为基准方法 ,能完全去除玉米籽粒中的水分,但整个试验时间较长,可以使用粉碎样品,在130℃烘箱条件下保留4小时的检测方法,可以与基准方法达到比较接近的效果,在实际实验中可以提高检验效率。  相似文献   
84.
为了研究高原甘加藏羊(Ovis aries)发情周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y axis,HPOA)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peptins,KISS-1)/G蛋白偶联受体54(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54,GPR54)的表达及其对藏羊季节性发情周期的调控作用,本实验选取处于发情周期的甘加藏羊32只,应用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在发情周期HPOA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qRT-PCR结果显示,甘加藏羊整个发情周期HPOA组织中均有KISS-1和GPR54 mRNA表达。下丘脑组织中发情前期KISS-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3个发情时期;在垂体组织中发情前期和间情期的相对表达量较高,与发情后期差异显著(P<0.05);卵巢轴组织中间情期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P<0.05)高于其他3个时期。下丘脑组织中发情期GPR54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3个时期;垂体组织中发情前期的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时期;卵巢轴组织中发情后期的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时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Kisspeptin和GPR54阳性产物在下丘脑中主要分布于促垂体区的弓状核、脑室前腹侧区;腺垂体中主要在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中表达;卵巢轴中主要在卵泡颗粒层及卵泡内膜上表达。KISS-1和GPR54在藏羊发情周期HPOA中的差异表达,对藏羊季节性发情周期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柑橘轮斑病(citrus target spot)作为一种新发柑橘病害,造成发病果园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针对该病害进行适生区预测及风险分析,以便对该病采取及时、有效的管控措施,最终达到降低其流行风险等级,防止病害传播扩展的目的。【方法】 基于环境变量数据和柑橘轮斑病发生分布数据,运用MaxEnt生态位模型模拟预测柑橘轮斑病菌(Pseudofabraea citricarpa)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布。并通过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预测模型的精度,运用正规化训练增益刀切法(regularized training gain)获取气候因子与分布概率间的关系。同时采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理论,以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规定程序为依据探索柑橘轮斑病病害的风险分析体系和评价值的计算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定性分析,进而量化评价值。在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计算柑橘轮斑病风险性危害值,最后对病害的风险性危害值进行评价。【结果】 柑橘轮斑病菌MaxEnt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AUC值为0.998,表明预测结果精度高。柑橘轮斑病菌的潜在适生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12.19%,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低适生区各占全国面积约2.85%、3.99%、5.35%。高、中适生区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上游柑橘优势区及其周边。其中,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四川、重庆、陕西南部,以及贵州、湖北等少量地区。中、低适生区是高适生区的外围扩展。通过MaxEnt模型正规化训练增益刀切法获取的环境变量重要性分析结果表明,最冷季度平均温度(Bio11)、最干季度平均温度(Bio9)、最冷月最低温(Bio6)是影响柑橘轮斑病菌分布的3个关键环境因子,这意味着低温、干冷季节柑橘轮斑病发生可能性大。风险分析最终创建出5个准则层、13个指标层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并对各指标层定量与定性分析,柑橘轮斑病在我国的风险性危害值(R值)为2.08,处于高度风险等级,对长江中上游及湖北西部-湖南西部两大柑橘产区的潜在危害最大。【结论】 柑橘轮斑病风险性较高,需要尽快建立监测体系,针对病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阻止病害在长江中上游柑橘优势区及相邻柑橘产区传播。  相似文献   
86.
为探究不同生育期卷丹百合各器官中多酚类物质的积累规律及其抗氧化能力,分别采用福林–肖卡法、NaNO2–AlCl3法、香草醛比色法、pH示差法测定不同生育期(现蕾期、花期、半枯期、全枯期)卷丹百合各器官(基生根、鳞茎、茎生根、茎秆、叶片、株芽、花)中总酚、总黄酮、总黄烷醇和花色苷的含量,运用DPPH法、铜离子还原法和金属螯合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活性,分析其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卷丹百合各器官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存在差异;卷丹百合植株在花期总酚含量最高,半枯期的次之,全枯期的最少;花期,花中总酚含量最高,达14.75 mg/g,叶片中的总酚含量次之,珠芽的最低,仅为3.12 mg/g;卷丹百合多酚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在花期最强,其次是半枯期;相关性分析表明,卷丹多酚类物质与抗氧化活性在各时期、各器官呈现出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1.00~1.00,其中,花期和半枯期卷丹多酚类物质与铜离子还原力基本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7.
我国农业发展成就瞩目,但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新的制约因素正在显现,比如耕地和灌溉水的数量与质量下降严重,现代农业项目对环境注重不够、规划不严、保护不力、农业生态环境恢复艰难,农业人力资源缺乏、强劳动力流失、素质下降、面临“谁来从事农业”的大问题,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状况始终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农产品供需不平衡、功能性优质品缺乏,农业副产物尤其是废弃物的转化利用未得到足够重视等。荆门市发展现代农业有三个“突破口”,一是加大力度治理生态环境尤其是土壤和水资源问题,从“擦亮”漳河名片,创建农业生态资源利用和数字化典范,以点带面,进而实现全域农业生态化;二是加快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种植结构,进一步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绿色、规范推广运用和合理布局高效种养模式上突破。三是加强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探索再生资源转化利用途径,从标准化养殖企业禽畜粪便无害化处理上突破。  相似文献   
88.
以3种常规水稻种子作为材料,使用滤纸发芽床和3g/L、6g/L、10g/L、15g/L、20g/L 5种琼脂浓度发芽床作为介质,测定并分析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不正常苗率、第7天芽长、第7天根长等指标。结果发现,发芽率测定时不同浓度琼脂发芽床与滤纸发芽床无显著差异,可以使用琼脂发芽床替代滤纸发芽床,且以3~10g/L浓度最佳;琼脂发芽床上发芽的水稻幼苗根系显著优于滤纸发芽床,在培养健壮幼苗时可以选用10~15g/L浓度的琼脂发芽床。  相似文献   
89.
以引起果蔬采后病害的重要病原物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为研究对象,探究离体条件下不同浓度磷酸钠对T. roseum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及其初步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磷酸钠处理均可抑制T. roseum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增强。此外,2.0 mg/mL磷酸钠处理降低了T. roseum胞外相对电导率,提高了胞外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胞外可溶性糖含量。扫描电镜结果显示,2.0 mg/mL磷酸钠处理的孢子表面粗糙且发生皱缩。因此,离体条件下磷酸钠能够抑制T. roseum生长,其抑菌机理与细胞膜结构的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90.
湿度对紫花苜蓿干燥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红外水分分析仪和恒温恒湿箱研究了湿度对紫花苜蓿干燥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湿度对干燥速率有重要影响,温度、湿度和紫花苜蓿含湿量与干燥速率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紫花苜蓿湿基含湿量是对干燥速率影响最大的因素。在薄层干燥过程中湿度的影响要大于温度,紫花苜蓿茎加叶单层和叶单层干燥过程过程中温度的影响大于湿度,在茎单层干燥过程中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基本相同。同时,拟合出了以湿度、温度及紫花苜蓿湿基含湿量为自变量的数学方程式,并对它们与干燥速率的函数关系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