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0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研究目的】对甘草离体培养物中总黄酮提取和测定工艺进行优化,以建立在室内筛选高产细胞系和试管苗株系的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波提取技术,对提取液、浸泡时间、提取温度等进行优化;【结果】将样品以75%甲醇浸泡6h后在32℃下超声提取两次,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加样回收率为95.3%~101.4%,相对标准偏差为1.61%。测得甘草初代愈伤组织中总黄酮含量为0.0012%~0.05%,子叶愈伤组织调控后含量高达0.08%,试管苗中总黄酮含量为1.04%~1.31%,移栽后高达4.5%。【结论】此工艺准确度较高、稳定性好、简便可行,为优良细胞系的筛选和试管苗的早期鉴定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2.
CAI在作物育种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作物育种实践教学的特点,分析了编辑CAI系统的意义在于缓解作物育种实践教学的空矛盾,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节约师资,提高教学效率,并介绍了河北农业大学开发的作物育种实践教学CAI系统的特点及编辑体会。  相似文献   
23.
在组织培养条件下,用秋水仙素溶液浸泡乌拉尔甘草试管苗(2n=2X=16)茎尖进行同源四倍体诱导,比较了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存活率、变异率的影响,并对加倍植株的鉴定和纯合四倍体的分离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浓度为0.1%,浸泡时间为12h时,茎尖的存活率和变异率分别为52.3%和22.1%,诱导率较高,并通过保卫细胞和根尖染色体数目鉴定,成功获得了甘草同源四倍体(2n=4X=32),为开展甘草多倍体育种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4.
甘草属种质资源与品种选育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甘草属种质资源的类型和分布,论述了甘草良种选育的方法,并展望了其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5.
不同处理方法对柴胡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来自山西的黑柴胡种子进行温度、清水浸种、沙藏处理和KMnO4药剂处理试验,以研究不同条件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柴胡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0℃;沙藏7~12d能明显促进柴胡种子的萌发,但不能使萌发的启动日提前;清水浸种不能提高发芽率,但可使启动日提前;0.25%、0.5%、0.75%的KMnO4溶液处理对柴胡种子萌发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建议柴胡种子萌发的适宜处理为:在20℃下清水浸种12h,沙藏处理7~10d,发芽率和出苗率较高,苗子生长比较整齐。  相似文献   
26.
中国甘草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国内在甘草植株再生、快速繁殖和毛状根培养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甘草组织培养的基本培养基为MS,诱导培养基主要附加激素为2,4-D、6-BA和NAA,其中6-BA(0.2 ̄1.0mg/L)必不可少;分化培养基以MS无机元素和B5的有机成分为基本培养基,并附加ZT、BA、KT,三者可单独使用或配合NAA使用;生根培养基主要是添加NAA(0.05 ̄0.01mg/L)。能分化成苗的外植体仅有下胚轴,而且分化率极低,仅为3% ̄6%。快速繁殖方法有腋芽丛状茎生根成苗和带叶茎段直接生根成苗两种,其中带2叶茎段成苗繁殖系数最高,达到98%。发根农杆菌ATCC15834感染甘草下胚轴诱导产生毛状根效果最好,诱导率高达30%。毛状根的最佳培养条件是:50mg/LKNO3,100mg/LCaCl2·2H2O,0 ̄225mg/LKH2PO4,640mg/LMgSO4·7H2O,微量元素及有机物质采用B5水平,32.5g/L蔗糖,转速100r/min,pH6.2左右,通过毛状根的培养可获得原植物中含有的或者不含有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27.
以河北农业大学近年培育出的早熟品种河农326和河农2552,晚熟品种冀麦24和河农215,河北省农科院培育出的中熟品种冀麦36和石家庄市农科院培育的冀麦38冬小麦品种为试材进行比较,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叶位叶片叶面积与叶干重,叶鲜重及单株干重与其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类型品种所研究性状间存在着差异,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叶干重,叶鲜重与叶面积的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单株干重与叶面积的相关系数的显著性在不同生育期表现不同;叶干重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系数和叶面积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相关系数相似,且可作为小麦育种选择和栽培生理研究中的常用指标。  相似文献   
28.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紫菀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组织部位的紫菀酮含量,探索药用植物紫菀中紫菀酮积累的时空动态规律,为解析紫菀酮合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紫菀酮含量差异显著,紫菀酮主要在根茎中积累,不定根和根状茎紫菀酮含量均高于地上各部位,含量表现为根>根状茎>芦头>叶片>叶柄,叶片中有大量紫菀酮合成,并最终在根中积累,叶柄中没有紫菀酮积累,只参与叶片中紫菀酮向下运输过程;不同时期根部紫菀酮含量差异明显,未抽薹紫菀动态变化趋势为高—低—高,抽薹紫菀动态变化趋势为高—低—高—低—高,越年生紫菀根部紫菀酮含量低于一年生紫菀.紫菀酮积累受不同部位、不同时期、不同年限及抽薹开花的影响,综合质量评价一年生未抽薹紫菀的根及根茎更适用于入药,紫菀最佳采收期为10月中下旬,本研究为紫菀的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9.
赤芍的土壤肥力诊断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黑龙江的7个赤芍的野生品产地土壤的肥力状况调查,并采用修正的内梅罗指数对土壤的8项肥力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7个样地的pH值呈弱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其它主要养分含量水平不平衡,微量元素较缺乏。综合肥力均属一般。  相似文献   
30.
乌拉尔甘草是具有重要药用价值、工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灌木状多年生苹本植物,种子硬实严重,自然状态下萌发困难,制约了人工栽培和育种工作的开展.为此,研究了浓硫酸浸种、微波和超声波处理对乌拉尔甘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处理对种子的萌发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浓硫酸浸种 30 min效果最明显,发芽率可以提高到80%以上,种子萌发过程中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