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5篇
林业   135篇
农学   88篇
基础科学   100篇
  125篇
综合类   726篇
农作物   48篇
水产渔业   78篇
畜牧兽医   467篇
园艺   349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湿度对紫花苜蓿干燥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红外水分分析仪和恒温恒湿箱研究了湿度对紫花苜蓿干燥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湿度对干燥速率有重要影响,温度、湿度和紫花苜蓿含湿量与干燥速率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紫花苜蓿湿基含湿量是对干燥速率影响最大的因素。在薄层干燥过程中湿度的影响要大于温度,紫花苜蓿茎加叶单层和叶单层干燥过程过程中温度的影响大于湿度,在茎单层干燥过程中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基本相同。同时,拟合出了以湿度、温度及紫花苜蓿湿基含湿量为自变量的数学方程式,并对它们与干燥速率的函数关系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2.
为了研究高原甘加藏羊(Ovis aries)发情周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y axis,HPOA)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peptins,KISS-1)/G蛋白偶联受体54(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54,GPR54)的表达及其对藏羊季节性发情周期的调控作用,本实验选取处于发情周期的甘加藏羊32只,应用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在发情周期HPOA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qRT-PCR结果显示,甘加藏羊整个发情周期HPOA组织中均有KISS-1和GPR54 mRNA表达。下丘脑组织中发情前期KISS-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3个发情时期;在垂体组织中发情前期和间情期的相对表达量较高,与发情后期差异显著(P<0.05);卵巢轴组织中间情期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P<0.05)高于其他3个时期。下丘脑组织中发情期GPR54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3个时期;垂体组织中发情前期的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时期;卵巢轴组织中发情后期的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时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Kisspeptin和GPR54阳性产物在下丘脑中主要分布于促垂体区的弓状核、脑室前腹侧区;腺垂体中主要在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中表达;卵巢轴中主要在卵泡颗粒层及卵泡内膜上表达。KISS-1和GPR54在藏羊发情周期HPOA中的差异表达,对藏羊季节性发情周期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3.
为探究不同生育期卷丹百合各器官中多酚类物质的积累规律及其抗氧化能力,分别采用福林–肖卡法、NaNO2–AlCl3法、香草醛比色法、pH示差法测定不同生育期(现蕾期、花期、半枯期、全枯期)卷丹百合各器官(基生根、鳞茎、茎生根、茎秆、叶片、株芽、花)中总酚、总黄酮、总黄烷醇和花色苷的含量,运用DPPH法、铜离子还原法和金属螯合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活性,分析其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卷丹百合各器官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存在差异;卷丹百合植株在花期总酚含量最高,半枯期的次之,全枯期的最少;花期,花中总酚含量最高,达14.75 mg/g,叶片中的总酚含量次之,珠芽的最低,仅为3.12 mg/g;卷丹百合多酚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在花期最强,其次是半枯期;相关性分析表明,卷丹多酚类物质与抗氧化活性在各时期、各器官呈现出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1.00~1.00,其中,花期和半枯期卷丹多酚类物质与铜离子还原力基本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4.
基于湖南省慈利县二类调查数据,根据森林主导功能的差异、森林林种种类和坡度的不同,将慈利县森林划分成不同的森林功能区,并基于森林功能区按照树种的不同将其进一步划分成不同的经营小班。最后,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绘制出森林功能分区图和经营小班划分图。结果表明,公益林的面积多于商品林的面积,其中特殊公益林区和一般公益林区面积为1 290 hm2,限制性商品林和一般性商品林面积为1 144 hm2,马尾松和杉木是主要的经济树种。划分经营小班有利于森林的分类经营,为实现林业从传统的以木材生产为主向发挥森林的多功能、多效益的经营方式转变提供条件,进而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并为促进森林经营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5.
以引起果蔬采后病害的重要病原物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为研究对象,探究离体条件下不同浓度磷酸钠对T. roseum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及其初步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磷酸钠处理均可抑制T. roseum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增强。此外,2.0 mg/mL磷酸钠处理降低了T. roseum胞外相对电导率,提高了胞外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胞外可溶性糖含量。扫描电镜结果显示,2.0 mg/mL磷酸钠处理的孢子表面粗糙且发生皱缩。因此,离体条件下磷酸钠能够抑制T. roseum生长,其抑菌机理与细胞膜结构的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56.
研究了采后Harpin真空渗透处理对苹果梨(Pyrus bretschneideri‘Pingguo’)损伤接种互隔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的影响及部分机理.结果表明:用50、100和150 mg/L的Harpin处理均可明显抑制损伤接种果实的发病率,其中以50 mg/L Harpin的效果最好.此外,该浓度处理还明显降低损伤接种果实的病斑面积.苹果梨经50 mg/LHarpin处理再用(A.alternata)挑战后果实体内的过氧化物酶(POD)、几丁质酶(CH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明显升高,酚类物质的含量也显著积累.由此表明,Harpin对苹果梨黑斑病有效抑制与诱导果实体内这3种抗性酶的活性以及提高酚类物质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理解格氏栲和杉木叶片养分季节动态及其再吸收机制。【方法】以福建三明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叶片中N、P、K、Ca、Mg等5种大量养分元素含量,分析叶片养分含量及其再吸收率的季节动态。【结果】①格氏栲和杉木成熟叶片中养分元素季节动态基本一致,N、Mg含量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生长旺季最低,而P含量为旺季最高,Ca含量均为冬季最低,K含量没有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总体来看元素含量顺序为:NKMgCaP。②格氏栲和杉木叶片中N、P、K、Mg都有一定程度的回收,其中杉木叶片的养分回收率更高,不同养分元素再吸收率大小排序为:RE_KRE_PRE_NRE_(Mg),不同季节间养分再吸收率差异不显著。③格氏栲和杉木衰老叶片养分含量与再吸收率均呈负相关,说明养分转移度越高,养分再吸收率越大。【结论】杉木更能适应相对贫瘠的环境,格氏栲和杉木叶片养分再吸收率无明显的季节动态。  相似文献   
58.
从发病鸡群中分离的产蛋下降综合症病毒(EDS_(-76))H_(91)株接种鹅胚收获的尿囊液,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纯化了EDS病毒。电镜下观察到病毒无囊膜,大小为70~85nm。从纯化的病毒悬液提取的核酸,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只出现一条分子量为34kb、背景清晰的核酸带。用6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其基因组DNA进行了酶切分析,各种酶消化分别产生4,4,9,9,11和3条片段。将此结果与EDS标准株AV_(-127)株基因组DNA由相同的内切酶消化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由HindⅢ和SmaⅠ消化2个病毒基因组DNA产生的片段数及大小有些差异。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明叉角厉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能力,为叉角厉蝽应用于田间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室内不同恒温条件下,开展叉角厉蝽成虫对不同密度的草地贪夜蛾1龄、2龄幼虫的捕食作用分析,并用功能反应模型进行拟合。【结果】在20.0~35.0℃内,叉角厉蝽对草地贪夜蛾1龄、2龄幼虫的每日捕食量随着幼虫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叉角厉蝽的功能反应均可用Holling-Ⅱ型和Holling-Ⅲ型模型进行拟合。在试验设定范围内Holling-Ⅱ型模型拟合得出,叉角厉蝽的每日最大捕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5.0℃时为最大,对1龄、2龄幼虫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476.19头和370.30头。Holling-Ⅲ型模型拟合得出,35.0℃时叉角厉蝽对草地贪夜蛾1龄、2龄幼虫的最大捕食量均为最大,分别为156.13头和79.04头。在试验设定的猎物密度和温度范围内,随着密度和温度范围的提高叉角厉蝽的捕食量也逐步增加。【结论】Holling-Ⅲ型模型的拟合结果更准确,叉角厉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2龄幼虫具有显著的捕食能力。;  相似文献   
60.
为解决作业车间提前/拖期调度问题,提出一个以最小惩罚为目标的改进遗传算法。该算法采用双染色体矩阵编码方式,利用部分映射交叉重排算子对父代个体进行交叉操作,提供了一种可以保留较高适应度个体的记忆功能,并利用爬山算法对记忆库进行更新,提高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及收敛速度。仿真实验表明,与其他算法相比,该算法的搜索效率更高,收敛性能更好,求解的调度方案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