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农学   7篇
  3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31.
高含油量油菜新品种‘沪油19'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沪油19'是通过品种(系)间复交的方法选育的高含油量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其芥酸含量0.1%,硫苷含量18.87μmol/g,种子含油量49.16%。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89.75 kg/hm~2,产油量1 273.12 kg/hm~2,较‘沪油15'增加14.78%;在上海市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3 020.85 kg/hm~2,产油量1 485.05 kg/hm~2,较‘沪油1 5'增加21.92%。  相似文献   
32.
油菜是中国重要的食用油料作物之一,在中国种植面积非常广泛,但油菜田的草害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随着除草剂种类的增多和除草剂使用面积和剂量的不断加大,抗除草剂的杂草不断产生,并且生态安全问题面临巨大隐患。因此,加快抗除草剂油菜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从除草剂的类型及其作用机理、中国抗除草剂油菜育种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了中国抗除草剂油菜育种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情况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3.
加强甘蓝型油菜花色研究对指导油菜花色育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从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构建、花色种类与来源、花色遗传研究以及基因定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了油菜花色研究中存在的几点障碍及甘蓝型油菜基因组与花色遗传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4.
油菜是上海地区主要的冬季轮作作物,也是惟一的冬季油料作物,且主要利用冬闲田种植,可极大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在油菜整个生长周期中,因上海特殊的自然条件与油菜自身的生长特性会形成各种对油菜生产有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本文就上海市油菜常见的灾害特点与防治技术进行综述,针对这些问题,对油菜今后的育种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5.
沪油杂4号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三系杂交种,具有高产、稳产、抗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的特性.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为2 674.5 kg/hm2,比双低对照沪油15增产6.0%,国家冬油菜长江下游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为2 590.4 kg/hm2,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5.54%.国家冬油菜长江下游生产试验的平均产量2 520.0 kg/hm2,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8.75%.该品种种子含油率44.63%,芥酸含量为0,硫苷总量29.61 μmol/g.  相似文献   
36.
为选育适合长江下游区域种植的高油高产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利用不育系沪228A与恢复系10-5133配组,育成杂交油菜新品种‘沪油杂11号’。该品种在上海市生产试验中表现好,产量、产油量均居参试组合首位;种子含油量高达49.38%;芥酸、硫苷含量符合双低标准;生育期短、主要农艺性状优、抗倒伏性强、生长整齐度高、生长势强,适宜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7.
提高产量是油菜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探讨油菜品种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变化趋势,对今后油菜育种方向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研究通过查阅行业资料和相关文献,对2001—2017年我国油菜生产现状以及244个国家审定的冬油菜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17年来,我国冬油菜单产逐年递增,审定品种区试单产平均每年提高48. 7 kg/hm~2,每角粒数平均每年提高0. 14粒,千粒重基本不变,株高、单株有效角果数、一次有效分枝数、病毒病病株率呈下降趋势,而历年审定的冬油菜品种的菌核病较重;油菜籽芥酸含量与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均已大幅度降低至国家"双低"油菜标准。审定品种的单位面积产量与生育期、含油量、每角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 0. 001)。建议今后将提高每角粒数作为冬油菜高产育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8.
基于室内发芽试验,以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幼苗根长和芽长为参数,研究了油菜不同器官(根、茎、叶、花)水浸提液对水稻和高粱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油菜不同器官水浸提液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明显,但会延迟发芽速度,即水浸提液抑制水稻种子发芽势,并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而油菜不同器官水浸提液对高粱种子发芽势表现为促进...  相似文献   
39.
以糯玉米品种‘申科糯602’为材料,基于室内发芽试验,研究了油菜、紫云英、蚕豆和豌豆4种绿肥作物地上器官(茎、叶、花)水浸提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4种绿肥作物不同地上器官水浸提液在不同浓度下对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产生不同的化感效应,整体呈现为“低促高抑”的化感规律,即低浓度促进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高浓度抑制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且随水浸提液浓度的增加抑制效应增强。从化感指数和综合敏感指数来看,在质量浓度为12.5 g∕L和25.0 g∕L时,蚕豆花水浸提液促进玉米幼苗的生长,而其茎、叶水浸提液与其他3种绿肥作物的地上器官水浸提液则抑制玉米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