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苦瓜采后热处理对其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提高苦瓜的抗冷性对于采后苦瓜保鲜有重要意义。新采收苦瓜分别经38℃10 min、42℃ 5 min和50℃ 1 min热浸处理后,以塑料薄膜包装在4℃下贮藏16 d。结果表明:42℃热浸苦瓜感官品质最好,无明显冷害发生,细胞膜透性最低,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显著减缓,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受抑;50℃热浸苦瓜冷害发生明显,感官品质迅速下降,细胞膜透性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下降速度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上升速度均明显提高;38℃热浸苦瓜的感官品质、冷害及其它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介于上述两处理之间。这说明,适当的热浸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采后苦瓜的抗冷性,延长保鲜期。  相似文献   
22.
 香蕉果皮组织可溶性糖随着香蕉采后后熟过程中,含量逐渐增加;但当果实出现明显病症时含量略有下降。多巴胺在香蕉采收时含量较高,但随着炭疽病发生明显下降。外源多巴胺在抑制芭蕉炭疽菌的同时也抑制了果实采后炭疽病的发生。对"黑油身"和"63-1"两个抗性不同的品种分析表明,前者多巴胺含量较高、可溶性糖较低,与其较强的抗病性相一致。本文还对香蕉采后炭疽病发生与酚类和糖类物质之间的可能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3.
“威廉斯”香蕉断蕾5-7天喷施复合生长调节剂,对果指生长和产量具有明显的促进效果;而对果实外观和品质(可溶性固形物、淀粉和总糖)没有不良的影响。因此,可以考虑复合植物生长调节剂作为一种增产措施在香蕉产区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4.
1 - 甲基环丙烯处理荔枝果实减轻其贮藏中冷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了‘桂味’荔枝果实采后1 - 甲基环丙烯( 1-MCP) 处理对其0℃贮藏过程中冷害发生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12MCP处理有效推迟了冷害主要症状即果皮褐变的出现, 延缓了果皮花色素苷含量的下降, 抑制了果实的乙烯释放速率, 但对呼吸速率的影响不明显。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1-MCP处理提高了果实冷藏前期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和过氧化氢酶(CAT) 活性, 降低了果皮多酚氧化酶( PPO) 活性, 抑制了后期过氧化物酶( POD) 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 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5.
采前从抽蕾开花期喷药,每隔15d1次,连喷3次,可有效减轻香蕉采后病害发生。其中以1000mg·1-1多菌灵加200mg·1-1Y2-921表面活性剂效果较好。经采前处理后,采后用500mg·1-1特克多加250mg·1-1施保功浸果3min,结合聚乙烯薄膜袋加乙烯吸收剂包装,可明显提高贮藏保鲜效果。果实催熟后常温货架期可达4~6d,果实仍无明显病症发生。  相似文献   
26.
优质香蕉生产过程中有关采后病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优质香蕉生产过程中有关采后病害的几个问题,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结合作者工作经验,提出应做好采前防治和采后处理两方面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国南方香蕉商品生产的水平。  相似文献   
27.
采后菠萝贮藏品质与果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菠萝在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在采后第一周升高,一周后下降。可滴定酸及抗坏血酸含量在采后两周内呈上升趋势,两周后下降。果皮叶绿素含量则一直呈下降趋势。在透射电镜下观察,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果肉细胞壁降解,细胞器解体,细胞质逐渐消失,细胞空泡化,到贮藏后期只剩下松散细胞壁支架,说明菠萝后熟过程是一个衰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28.
可食性被膜研究进展及在园艺产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可食性被膜的类型、特点及其防腐保鲜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对被膜在园艺产品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9.
 研究了菜用大豆用不同浓度 1 MCP处理对贮藏期间生理变化及腐烂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 1 MCP(0 .5 μl·L-1、1μl·L-1、2 μl·L-1)处理能够有效地抑制菜用大豆呼吸强度和乙烯的释放 ,同时保持豆荚中较高的SOD、ASA POD活性和Vc含量 ,减少了MDA和超氧阴离子 (O2-· )的积累 ,保持豆荚中较高的叶绿素含量 ,延缓其衰老进程。但高浓度 (2 μl·L-1) 1 MCP处理 ,降低了菜用大豆贮藏后期PAL、POD的活性 ,使豆荚中木质素的积累受抑 ,降低了豆荚的抗病能力 ,导致发生豆荚褐腐病。  相似文献   
30.
香蕉采后炭疽病发生与几丁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丁酶和β-1,3-葡聚糖酶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但迄今未在植物中发现有几丁质存在。植物中几丁酶提取液能高度抑制真菌的生长,而β-1,3-葡聚糖酶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