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1.
高氧对香蕉果实采后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高氧处理对香蕉果实采后腺苷酸库、能荷的影响及探讨高氧对其成熟、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在100%、60% 、40% 和21% O2 4种不同氧浓度条件下,检测香蕉果实采后色泽、硬度、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细胞膜透性、腺苷酸库和能荷的变化。【结果】高氧促进了采后香蕉果皮的转黄、果实的软化、呼吸高峰和乙烯释放高峰的提前出现、呼吸作用的增强和细胞膜的渗透性增大。另外,采后香蕉在贮藏过程中,ATP、ADP的含量和能荷出现最高峰值,而AMP含量则出现最低峰值。经100%、60% O2处理后果实的ATP含量和能荷在第4天达到最高峰值(分别约25、15 nmol•g-1 FW和0.48、0.35),在第8天迅速下降,果实的AMP含量在第4天则达到最低峰值;而40% O2处理后果实的ATP含量和能荷在第8天达到最高峰值(11.5 nmol•g-1 FW和0.42),在第16天迅速下降,果实的AMP含量在第12天达到最低峰值。【结论】高氧处理显著降低了采后香蕉果实组织的腺苷酸库的量和能荷值,增强了呼吸作用,并促进果实成熟、衰老。因此, 该处理不适合采后香蕉果实的贮运保鲜。  相似文献   
32.
分析光照、温度、pH值、气体成分、氧化还原物质和金属离子等因素对荔枝果皮酶促褐变底物(-)-表儿茶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儿茶素在光照、高温和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容易变褐;O2处理提高了褐变底物与PPO的反应能力,而CO2处理明显起减缓作用;氧化剂H2O2加速了该酶促反应,但还原剂Vc及Na2S2O5阻止底物酶促褐变;K+、Na+、Ca2+和Zn2+对(-)-表儿茶素溶液的稳定性无显著影响,而在Fe3+、Fe2+、Cu2+、Pb2+存在下(-)-表儿茶素不稳定。在生产上可通过合适的处理来减缓荔枝果实褐变发生,以延长货架寿命,进而提高果实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33.
分析了高静压处理技术对食品成分即蛋白质、脂类、多糖及其他营养成分的影响,并提出了高静压必将在提高食品质量、开发新产品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4.
热带亚热带水果采后病害的化学防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杀菌剂自1965年发展以来,主要有苯并咪唑类(特克多、苯来特和多菌灵)和固醇类(伊迈唑、双胍盐和施保功)两大类(6)。它们对柑桔、香蕉、番木瓜、菠萝、鳄梨等热带、亚热带水果采后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实践证明化学防腐在生产上使用是理想的。然而,随着化学杀菌剂的长期使用,不同程度出现病原菌的抗药性问题(2.5)。另外,由于化学杀菌剂的潜在毒性,化学杀菌剂污染食品也成为消费者一个十分关注的问题。因此,热带、亚热带水果采后化学防腐正逐渐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需要从新的角度加以研究。1、提高果实抗病性随着果实…  相似文献   
35.
我国南方水果贮运销保鲜的存在问题及发展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6.
一种适合于富含多糖和酚类物质的香蕉果实RNA提取方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海  林德球  徐杰  蒋跃明 《果树学报》2006,23(1):136-137
酚类化合物和多糖是影响香蕉组织RNA提取的几个主要干扰因素。研究通过在裂解液中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去除多酚类化合物和利用水饱和乙醚去除多糖,改进了香蕉果实RNA的提取方法。该方法具有快速、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37.
适度加工果蔬生理特性及质量控制措施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适度加工果蔬由于受到机械伤害产生伤响应加速了组织的生理劣变进程。该文从适度加工引起的机械效应、组织产生的短期的局部生理效应(产生伤信号、膜去极化、膜组分解离)、后期的整体生理效应(乙烯呼吸变化、蛋白合成改变、伤愈合,次生代谢加强)等方面作了评述。并对控制果蔬劣变的相应技术措施即材料选择、低温贮藏、气调贮藏、优化加工工艺、化学药剂处理以及物理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8.
香蕉果实采收后果肉中腐胺(PUT)含量随贮放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在果实出现乙烯高峰后又明显增加。果实采后初期亚精胺(SPD)、精胺(SPM)含量逐渐增加,果实出现乙烯高峰后,精胺明显积累,但亚精胺的变化较小。果皮中精胺的变化与果肉中的相似,但腐胺、亚精胺的变化则不同。精氨酸脱羧酶(ADC)和鸟氨酸脱羧酶(ODC)在果实采后初期活性较高,果实明显衰老时活性迅速降低。果肉中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SAMDC)活性先有增加,然后下降;而果皮中SAMDC则呈下降趋势。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成酶(ACCS)变化与SAMDC不同,酶活性最高值较乙烯高峰提前二天到达。S—腺苷甲硫氨酸(SAM)在乙烯高峰出现时含量明显下降。结果认为,多胺对果实后熟、衰老的调节机理不但与竞争SAM有关,还与代谢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39.
ABA对香蕉果实的呼吸作用及其与乙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果实采后过程中,脱落酸(ABA)首先生成并积累。当ABA达到—定水平后才明显出现乙烯生成。外源ABA处理果实促进呼吸作用和乙烯发生。在10~(-5)-10~(-2)mol/L浓度内,ABA对跃变前果实的呼吸和乙烯的促进作用与其处理的浓度呈正相关。外加Ag~+处理可抑制ABA对呼吸(60.3%-94.7%)和乙烯(55.2%-89.2%)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ABA对果实呼吸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刺激乙烯的产生进行的。  相似文献   
40.
【目的】了解香蕉 MIR164 和 NAC 基因家族以及 miR164-NAC 调控模块在香蕉后熟和低温胁迫应答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为其在香蕉品种改良和分子育种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巴西蕉’为试材,通过高通量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 miRBase、NCBI 数据库以及 Clustal、TBtools、MCScanX、iTOL 等软件对香蕉 miR164 和 NAC 家族成员的染色体定位、结构、理化性质及系统发育关系等进行分析。通过降解组测序验证并结合转录组数据,明确了香蕉中多个 miR164-NAC 调控模块。分别设置后熟和低温实验,利用小分子RNA 杂交和 qRT-PCR 分析 miR164-NAC 调控模块在香蕉后熟和冷害两种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结果】在香蕉中共鉴定出 6 个 miR164 家族成员,其中 4 个位于编码基因内部、2 个位于基因间区。系统进化分析发现,测序丰度较高的多条香蕉 MIR164s 基因前体均与番木瓜聚为一类,暗示香蕉 MIR164 基因家族的起源与双子叶植物更为接近。香蕉基因组共编码 222 个 NACs 成员,不均匀分布在所有 11 条染色体上。在香蕉 NACs 中共鉴定出134 对同源基因,包括 4 对串联重复基因和 130 对区段复制重复基因,表明香蕉 NACs 基因进化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区段复制事件。针对香蕉、拟南芥和水稻 NACs 蛋白比较系统发育的分析,将该家族划分为 23 个亚群,结合转录组数据证实香蕉 NACs 基因存在广泛的冗余性和表达特异性。理化分析结果表明,几乎所有香蕉 NACs 蛋白均为亲水性,且仅有不到 15% 属于稳定蛋白。验证了香蕉中 miR164-NAC176/165 调控模块,香蕉 miR164 的积累受乙烯诱导且随果实后熟逐渐增强,而该调控模块中受 miR164 负调控的 MaNAC176/165 基因在果实后熟过程中的表达量逐渐降低。冷害条件下,香蕉 miR164 同样被明显诱导,导致其靶向的 MaNAC176 和 MaNAC165 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调表达。【结论】MaNAC176 和 MaNAC165 很可能是香蕉后熟的转录抑制子,而 miR164 通过负调控 MaNAC176/165 促进香蕉后熟。同时,这一模块也很可能是香蕉发生冷害的一个关键调控通路。确定了香蕉后熟和冷害响应的关键 miR164-NAC 候选模块,可为后续的克隆及功能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