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55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2篇
  26篇
综合类   143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15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0 毫秒
51.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收录的ASFV分离株全基因组中的CP204L基因序列,在不影响氨基酸序列的前提下进行密码子优化,克隆到pCold TF冷休克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old TF-p30。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进行IPTG诱导表达并对诱导时间和诱导浓度进行优化。用His标签镍柱对重组蛋白P30进行纯化,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后,用纯化后的P30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建立ASFV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检验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并用该方法与商品化试剂盒进行对比。【结果】重组质粒成功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后以可溶性蛋白形式表达,在约82 ku处有目的蛋白特异性条带。当16℃诱导12 h时蛋白表达量最高,不同IPTG浓度诱导无明显差异。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P30重组蛋白可与ASFV阳性血清产生特异性反应,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建...  相似文献   
52.
目前玉米生产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玉米籽粒机收将是大势所趋,因此人们对玉米品种的选择也趋向于耐密植、抗倒伏和籽粒脱水快等优良性状。为了筛选出陇东旱塬区适宜的籽粒机收玉米品种,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引进的17个玉米品种表型性状和籽粒机收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和恒5266产量高,但是机收表现不理想;迪卡159、先丰9号、先玉1483、五谷737和新农育6003等5个品种综合表现良好,可以作为陇东旱塬区籽粒机收玉米品种贮备品种加以推广,尤其是五谷737产量高、抗性好、机收表现好,宜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3.
在西北地区夏播条件下,以沈爆3号为试验材料,在不同密度下对其产量、品质及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沈爆3号适合高密度种植且适应密度范围较大,密度在82 500株/hm2时产量最高,达3 915.17 kg/hm2;最大叶面积指数和最大叶绿素值分别出现在97 500株/hm2和52 500株/hm2密度处理;高密度条件下,最大叶面积指数出现的时期较晚,持续时间较长,叶绿素含量变化也较为平缓;高密条件下较大的叶面积指数降低了因叶绿素含量下降而对产量造成的负效应,即降低了高密条件下源对于产量的限制;沈爆3号平均叶向值LOV为11.5,在品种改良上具有很大的上升潜力;建立产量和生理指标最优回归方程为:Y=490.280 6-7.836 0X2+7.505 5X3R2=0.999 9,X2为叶绿素SPAD值,X3为叶向值)。在夏播条件下,沈爆3号膨爆率、膨爆倍数分别为96.29%和23倍,分别比春播低1.07个百分点和27.97%。玉米花中淀粉、粗蛋白、粗脂肪、赖氨酸平均含量分别为51.94%、10.30%、6.97%和0.24%。  相似文献   
54.
王迪轩  刘创业  黄雄 《蔬菜》2005,(4):26-26
应广大读者的强烈要求,从2004年第5期起,我们对黄瓜、茄子、番茄等保护地主栽蔬菜品种的常发病虫害进行一系列的报道,以使读者对蔬菜作物全生育期的多发病害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使您轻松成为自己家庭的植物医生,让每一种病害都逃不出您锐利的眼睛。  相似文献   
55.
为探明外源H_2S和H_2O_2对NaCl胁迫下加工番茄幼苗的生理调节作用,以耐盐性弱的KT-32和耐盐性强的KT-7这2个加工番茄品系为材料,采用盆栽法,设置0.5,1.5,3.0 mmol/L 3个H_2O_2浓度水平,研究50μmol/L H_2S和H_2O_2共处理对250 mmol/L NaCl胁迫下加工番茄幼苗的生长、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H_2S和H_2O_2共处理缓解了NaCl胁迫对加工番茄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使加工番茄幼苗仍保持较强的光合色素含量、较高的相对含水量和根系活力,降低了电解质渗出率、MDA含量、H_2O_2含量和O2-·产生速率,增强了加工番茄幼苗叶片中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其中在2个品系中,50μmol/L H_2S和1.5 mmol/L H_2O_2共处理时可溶性糖分别比单独50μmol/L H_2S处理提高了24.0%和29.4%,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25.8%和21.3%,缓解盐胁迫效果最为显著。综上,外源H_2S和H_2O_2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协同作用,可以诱导增强NaCl胁迫下加工番茄幼苗植株渗透调节能力、提高清除活性氧的酶促系统的防御能力,从而减弱加工番茄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对质膜的伤害,进而提高加工番茄幼苗对盐胁迫的适应性。其结果可为探讨H_2S和H_2O_2这2种信号分子协同作用、缓解加工番茄幼苗盐胁迫的生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6.
早熟苹果"巨森"在晋南试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巨森苹果是由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等育成,1986年引入我国.1999年3月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林果树站引进1年生苗110株(砧木为八棱海棠),在山西棉花所农业高科技示范园(运城市盐湖区)和临猗县北辛乡赵村两地试栽.面积均为666.7 m2,各55株,株行距为3 m×4 m.土壤为黄绵土,肥力中等.栽后第2年即结果,结果株率80%,平均株产6.6 kg.2001-2003年666.7 m2产量分别为825.0kg,1 485.0kg,3 151.5kg,是一个早期结果能力强而又丰产稳产的理想品种.目前,临猗、万荣等县栽植面积已达50hm2.  相似文献   
57.
低温冻害对玉米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不同水分含量的玉米杂交种富农1号、郑单958和辽单565的成熟鲜果穗为试验材料,通过0℃、-5℃、-10℃、-15℃、-20℃和-25℃低温处理12 h,研究不同处理下不同品种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当种子水分含量低于15%时,低温冻害对种子的萌发活力影响不明显;当水分含量处于15%~25%之间、温度低于-20℃时,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下降明显;当水分含量处于25%~30%之间、温度低于-15℃时,会明显影响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同一水分下,温度低于-20℃时,郑单958和辽单565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下降幅度最大,富农1号下降幅度远小于前两者;当温度降至-25℃时,3个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都降到了最低值。  相似文献   
58.
特菜新品种——日本三池高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特征特性 日本三池高菜在山西朔州、太原等地有栽培.它植株直立,生长势强,耐寒、耐湿,株型紧凑,株高50~60厘米,叶长30~35厘米,商品叶17~19片:叶片和叶柄宽大,叶柄宽5~8厘米,肉质厚,肉质叶柄与叶片之比为2:1;叶色浓绿,叶面蜡质,看光泽,叶缘缺刻,叶脉紫红色;花薹高5~8厘米,有未展开心叶4~5片,淡黄色;平均单株净菜重1.5~2.5公斤,每667平方米(1亩)保苗2800株左右,产量4500~5000公斤,高产可达600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59.
以41份大白菜核心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利用AFLP标记方法检测其遗传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12对引物组合多态性条带在4~26之间,平均多态率为45.75%。自交系间遗传距离在0.127~0.732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401。对4种生态类型的大白菜自交系进行组内多态性分析发现,平头型大白菜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直筒型、卵圆型次之,短筒型遗传多样性最为狭窄。聚类分析表明,供试材料在低的自展值下被分为2个类群,但2个类群的划分不能完全反映大白菜的生态类型和形态特征。特殊配合力强、杂交优势明显的自交系间遗传距离相对较远,分别聚类在不同的类群中。研究结果明确了山西现有大白菜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对于有效发掘和利用山西省大白菜种质资源、杂种优势预测、亲本选配、育种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0.
麦角硫因抑制双孢蘑菇褐变及其与能量代谢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控制和降低运输与贮藏过程中的褐变是目前双孢蘑菇保鲜的重点。研究麦角硫因处理对双孢蘑菇采后褐变的抑制效果,进一步分析褐变与能量代谢关系,为控制褐变和延长其保质期提供科学依据和生产指导。【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双孢蘑菇品种AS2796喷涂浓度为0.12 mmol·L-1的麦角硫因溶液,对照组采用超纯水处理,于4℃低温下贮藏17 d,贮藏时定期测定其褐变度、菌盖白度、丙二醛含量(MDA)和能量相关物质(ATP、ADP、AMP含量)、能荷及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H+-ATPase、Ca2+-ATPase等线粒体呼吸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双孢蘑菇的褐变度和MDA含量逐渐增加,菌盖白度不断下降。与对照组相比,麦角硫因处理延缓了MDA含量和褐变度的上升及菌盖白度的下降,保护了细胞膜的完整性,降低了膜脂过氧化程度,有效抑制了双孢蘑菇菌盖表面及内部组织的褐变。贮藏过程中,双孢蘑菇的ATP含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最低点(贮藏第17天)也高于0.6 mg·g-1。整个贮藏期间,双孢蘑菇的ADP和AMP含量逐渐上升,处理组的ATP和AM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ADP含量始终低于对照组。能荷值不断下降,但处理组双孢蘑菇的能荷值始终略高于对照组。表明麦角硫因处理延缓了双孢蘑菇采后ATP含量的下降,提高了ATP的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较高的能荷水平。麦角硫因处理的双孢蘑菇SDH、H+-ATPase和Ca2+-ATPase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CCO酶活性在贮藏前期(第5天)和贮藏末期(第17天)相较于对照组也有所提升,从而维持了更好的线粒体功能,保证了ATP的高效合成。【结论】麦角硫因处理明显抑制了双孢蘑菇采后褐变,且其对褐变的抑制作用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