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8篇
林业   11篇
农学   4篇
  15篇
综合类   9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采用常规方法对西藏索马地区高山草原土中放线菌进行了初步鉴定和分类,并对链霉菌属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该地区放线菌可分为10个属,以链霉菌属占优势;链霉菌属可分为12个类群,金色类群占优势。生理生化试验表明,参试菌株淀粉水解,明胶液化能力较强,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弱;拮抗试验中抗细菌多于抗真菌菌株,细菌中以抗G+细菌为主。  相似文献   
102.
为探索马铃薯连作土壤中拮抗放线菌的资源状况,并从中筛选有应用价值的马铃薯连作土传真菌病害生防放线菌,采用皿内琼脂块和发酵液抑菌试验法筛选对马铃薯黑痣病病原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2株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硫色镰刀菌(Fusarium sulphureum)、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及马铃薯黄萎病病原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有较强拮抗性的放线菌;采用16S rRNA序列分析法对其中3株高活性拮抗放线菌进行鉴定;盆栽试验研究高活性广谱拮抗菌娄彻氏链霉菌 (Streptomyces rochei)孢子粉对盆栽马铃薯植株生长及抗逆性影响。结果表明:(1)在甘肃省定西市不同连作年限马铃薯根区及根外土壤中均存在少量对马铃薯土传病原真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放线菌;在大部分病、健株根区及根外土壤中,拮抗菌所占比例呈病株大于健株的趋势。(2)筛选到3株高活性广谱拮抗放线菌,经鉴定放线菌G5和G43均为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G108为仙台链霉菌( Streptomyces sindenensis)。(3)盆栽试验表明,娄彻氏链霉菌孢子粉对马铃薯有促生作用并能提高其抗逆性。拌土和包衣接种娄彻氏链霉菌孢子粉后,处理马铃薯地上鲜质量较对照分别增加19.0%和7.5%;生长期株高较对照分别增加7.3%和9.5%,基部茎周长较对照分别增加10.7%和4.1%;丙二醛MDA含量分别降低11.6%和25.2%。表明该菌对马铃薯生长有促进作用,并能提高植株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03.
生防链霉菌配施棉秆炭对连作棉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长期连作能引起棉花土壤微生态的失衡、土传病害加重、进而导致产量和品质的下降,影响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以连作棉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培养试验,在施用生防放线菌黄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flavotricini)的基础上添加不同量的棉秆炭[0 g·kg~(-1)(CK)、25.0 g·kg~(-1)、50.0 g·kg~(-1)、100.0 g·kg~(-1)],采用微生物计数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研究两者配施对连作棉田土壤中生防菌数量、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影响,为棉花黄萎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生防放线菌配施棉秆炭对连作棉田土壤中微生物区系有显著的影响。与单施生防放线菌菌剂的处理相比,两者配施显著增加了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其中配施25.0 g·kg-1棉秆炭处理使土壤中细菌/真菌数量比(B/F)、放线菌/真菌数量比(A/F)分别增加了5 271.2%和30.8%(P0.05)。(2)土壤中生防放线菌数量随着棉秆炭施用量增加而显著增加,配施100.0 g·kg~(-1)棉秆炭处理显著增加了2 672.8%(P0.05)。棉秆炭具有作为生防放线菌良好载体的潜力。(3)生防放线菌配施棉秆炭也改变了土壤中优势微生物的数量和比例,尤其提高了细菌中芽孢杆菌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100.0 g·kg~(-1)棉秆炭与菌剂配施使土壤中链霉菌的数量及比例显著高于对照,但降低了小单孢菌数量;增加了真菌中米曲梅、黑曲霉和木霉的数量,但使其所占比例降低。由此可以看出,生防放线菌配施棉秆炭能提高连作棉田土壤中生防放线菌的数量,增强生防菌制剂的防病促生作用,改善连作棉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在防控棉花连作障碍上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4.
拮抗性链霉菌对大丽轮枝菌微菌核形成与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索拮抗性链霉菌对棉花黄萎病病原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的抑菌机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微菌核萌发法研究了6株拮抗链霉菌无菌发酵滤液对大丽轮枝菌生长、微菌核形成与萌发的影响。链霉菌无菌发酵滤液对大丽轮枝菌菌落生长、菌核形成和微菌核萌发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菌株B49的抑菌效果最好,5倍稀释发酵液培养14天时对菌落生长的抑菌率达69.7%;菌株B49、D184和Act12的5倍稀释发酵液对微菌核形成的抑制率达100%;将经B49、D184和Act12发酵液处理后丧失形成微菌核能力的大丽轮枝菌菌株转接至不含发酵液的PDA培养基,连续传代至第5代,其仍然不能恢复形成微菌核的能力;微菌核在含有菌株D184 5倍稀释发酵液的培养基上培养168 h时,萌发率仅为38.3%。  相似文献   
105.
放线菌Act1对连作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放线菌制剂Act1对连作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西瓜根际微生物含量的影响,采用大棚小区田间试验,以不接种放线菌制剂Act1为对照,以播种期接种和定植期接种为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西瓜生长、枯萎病发生及其根域微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放线菌制剂的处理均能显著降低连作西瓜枯萎病的发生率,其中育苗期接种防效最显著,达到52.17%;育苗期接种放线菌制剂Act1显著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并增加了西瓜根区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降低了真菌的数量且A/F、A/B、B/F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1.38~5.5、1.53~5.25、1.29~1.75倍。接种放线菌制剂Act1的处理均能显著防治连作西瓜枯萎病的发生并改善根际微生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106.
根寄生杂草瓜列当(Orobanche aegyptiaca)严重危害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等多种经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如何有效防除仍是当今瓜列当研究重点之一。真菌是列当的生防因子之一,但目前对农作物无致病性的列当生防真菌的研究尚少。本研究通过培养皿试验研究1株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um,CF3)的无细胞发酵滤液对瓜列当种子萌发和发芽管生长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CF3粉状制剂对瓜列当的防除效果及对寄主番茄生长和根区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培养皿试验中,CF3发酵液抑制了瓜列当种子萌发和发芽管生长。其中,在放有瓜列当种子与番茄幼苗的培养皿中,加入CF3发酵液后培养6 d,瓜列当种子的萌发均被完全抑制;添加CF3发酵液与霍格兰德营养液体积比为1∶2、1∶4、1∶6和1∶8的混合液培养8 d后,瓜列当种子的萌发率与对照相比分别减少80.26%、70.26%、68.10%和47.51%。CF3发酵液原液、10倍稀释液和100倍稀释液处理后使瓜列当发芽管长度与对照相比分别缩短100.00%、68.84%和19.24%。2)盆栽试验中,CF3菌剂抑制了瓜列当的出土和单株瓜列当的生长,并使番茄增产。施加1.0 g·kg-1 CF3菌剂130 d后,瓜列当的出土数量、出土率和单株瓜列当干重分别降低76.19%、85.30%和28.48%,番茄果实鲜重增加51.57%。此外,灰黄青霉菌剂还调整了番茄根区土壤的微生物区系结构,使施加菌剂130 d后番茄根区土壤中除接入CF3外真菌数量与对照相比降低75.60%,细菌与真菌的数量之比增加117.57%。平均来看,CF3使番茄根区土壤中除CF3外真菌数量降低42.81%,放线菌总数增加84.15%。本研究表明,灰黄青霉CF3具有防除番茄上寄生瓜列当的能力,适宜作为瓜列当的生防真菌。  相似文献   
107.
两株链霉菌对小麦幼苗生长及诱导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2株链霉菌D74和Act12对小麦生长的促进作用及诱导抗性的影响,为链霉菌剂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皿内发芽试验、砂培和土培盆栽试验,测定2种链霉菌的混合制剂(1∶1质量比)在不同用量及处理方式下的小麦发芽率、发芽指数、种子活力、幼苗生物学性状、叶片诱导抗性及生化特性。结果表明:(1)供试链霉菌具有显著的促生功能。菌粉包衣量为每粒10mg时,小麦发芽率较对照提高41.9%(P0.05),发芽指数提高40.0%(P0.05);叶面积增加149.2%(P0.05),植株总鲜质量增加100.0%(P0.05),根系鲜质量增加220.0%(P0.05)。10倍菌粉浸提稀释液浸种,种子活力较对照提高31.8%(P0.05);包衣量每粒5mg处理根系活力提高62.7%(P0.05);10倍发酵稀释液浸种,小麦株高、叶面积较对照分别增加29.2%、27.6%(P0.05),稀释10~2~10~4倍发酵液浸种,小麦出苗率较对照提高44.0%~103.8%(P0.05)。(2)供试链霉菌可提高小麦诱导抗性。适量菌粉种子包衣及发酵滤液浸种可使小麦叶片POD酶活性较对照提高46.7%~70.0%(P0.05);菌粉包衣量每粒5mg处理小麦叶片PPO酶活性较对照提高52.5%(P0.05),10~2~10~4倍发酵滤液浸种,小麦叶片MDA质量摩尔浓度降低34.0%~40.2%(P0.05)。可见,供试链霉菌对小麦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并能提高小麦的诱导抗性。  相似文献   
108.
辣椒疫霉生防菌的双重筛选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利用抑菌圈-定殖力双重测定法进行辣椒疫霉拮抗菌筛选。结果表明:有6株拮抗菌(28G14、03GY02②、F1、B2、95W06和31-4G02)在辣椒幼苗根茎部的定殖能力较强(定殖密度大于2.6×104cfu/g根),其中B2和F1的定殖密度为176.0和134.0,分别是致病菌辣椒疫霉(27.0×104cfu/g根)的6.5倍和5.0倍;这6株拮抗菌均具有较高的相对防效(81.2%~100%),不能定殖的菌株相对防效低(0~37.9%),说明抑菌圈-定殖力双重测定法是筛选具有双重功能生防菌的一种有效而简便的方法;6株有效菌在灭菌和未灭菌土壤中的相对平均防效分别为93.3%和87.0%;拮抗菌的相对防效与接种时间有关,有效菌株数按十叶期(44株)>开花期(38株)>结椒期(36株)的顺序排列。  相似文献   
109.
1 引言氮素是植物需要量最多的元素,氮素不足会限制森林生产力的提高。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东北部缺磷土壤上施磷,导致10000ha 辐射松人工林中大部分林木叶氮水平降低和缺绿病进一步加剧。该区土壤发育于泥盆与志留纪的变质沉积物上,土层薄,养分贮量低。在该区疏伐及未疏伐的7~10年生林分中单施116.6kgha~(-1)尿素 N,叶氮水平短期升高,但林木生长量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0.
采用常规分离培养和琼脂块拮抗性测定法,研究了西北旱作农业区不同覆盖条件和根系对玉米田土壤中拮抗性放线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玉米田土壤拮抗性放线菌比率随覆盖方式而异。在GA培养基上,休闲和覆膜模式高于常规对照,覆草和补灌条件下较低;在SDSA培养基上,覆盖(覆膜和覆草)和休闲模式高于常规对照。(2)玉米根系生长和分泌物对拮抗性放线菌比率有显著影响。覆膜处理中,玉米根系可使抗细菌、抗真菌拮抗菌比率较根外分别降低59.7%、45.2%;覆草处理中,玉米根系可使抗细菌及抗真菌拮抗菌比率较根外分别提高84.5%及106.4%;种植玉米后,拮抗菌比率低于休闲土壤。(3)多重比较结果显示,玉米根系对拮抗性放线菌比率的影响大于栽培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