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N-(芳基磺酰氨基乙基)-1,6-己内酰胺的合成及杀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己酮为原料,合成了9个结构新颖的N-(芳基磺酰氨基乙基)-1,6-己内酰胺( 3 ),其结构均经IR、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供试的6种病原真菌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其中 3a、3b、3d和3g 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抑制活性与对照药剂百菌清相当,抑制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132.
袁会珠 《植物保护》2005,31(5):i0001-i0001
千百年来,人们对战国时期神医扁鹊高超医术由衷赞美为“药到病除”:关键在于他采取了“望、闻、问、切”全面的诊断技术,能够准确判定患者病情,作到“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由此可见准确诊断病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3.
新型杀菌剂丁吡吗啉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方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吡吗啉是一种结构新颖的杀菌剂,化学名(E)-3-(2-氯吡啶-4-基)-3-(4-叔丁基苯基)-丙烯酰吗啉。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丁吡吗啉对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古巴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等重要植物病原菌均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其对致病疫霉、辣椒疫霉、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1.38±0.06、0.72±0.05和4.44±0.03 μg/mL,对古巴假霜霉菌孢子囊萌发的抑制中浓度为5.33±0.05 μg/mL;但其对尖镰孢萎蔫专化型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轮纹大茎点菌Macrophthoma kawatsukai、玉蜀黍赤霉Gibeberlla zeae的菌丝生长无抑制效果。用400 μg/mL的丁吡吗啉药液喷雾处理番茄幼苗,分别在施药后1、3和8 d接种致病疫霉的游动孢子,其对番茄晚疫病的防效分别为94.2%、90.8%和78.1%,说明丁吡吗啉在防治番茄晚疫病中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和一定的持效期。  相似文献   
134.
植保施药机械喷雾雾滴飘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药产品80%以上通过喷雾方式施用,药液从喷头到靶标作物过程中产生的随风飘移和蒸发飘移是农药造成人畜健康风险、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航空施药技术的发展,解决或减少喷雾雾滴飘移的问题成为施药技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基于此,本文分别从喷雾雾滴(尺寸分布、黏度、表面张力、蒸气压、挥发性、密度等)、喷雾模式(喷头类...  相似文献   
135.
[目的]为阐明无人机与地面植保机械喷施雾滴在水稻冠层的沉积分布特征,比较其对不同冠层病虫害防治效果,科学推广及使用植保机械.[方法]采用雾滴沉积分布检测、利用率测定以及田间调查等方法,研究6种不同植保机械在水稻田喷雾后雾滴在冠层的沉积分布、利用率以及对纹枯病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结果]3种无人飞机喷施雾滴在水稻冠层...  相似文献   
136.
为推动建设国家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和国家农业高端智库,确保“十四五”农业发展战略规划落实落地,文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植保所”)为例,对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农业科研院所在科技支撑粮食稳产保供、乡村振兴、成果转化、科企融合、所办企业管理等各方面的经验成效,探索思考农业技术转移转化工作的内涵要义、建设路径等。  相似文献   
137.
为有效防控新入侵的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 指导科学用药, 本研究采用饲料表面涂药法测定了13类20种杀虫剂对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红塔种群)、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都种群)、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钦南种群)、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华宁种群)、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秀英种群)5个种群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 进而, 以红塔种群为相对敏感种群, 以华宁种群为抗性种群, 测定甲维盐、溴虫氟苯双酰胺、虱螨脲、氯虫苯甲酰胺、杀铃脲、虫螨腈、高效氯氟氰菊酯、茚虫威和氟苯虫酰胺9种杀虫剂对2个种群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 20种杀虫剂对5个种群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依次为:甲维盐、溴虫氟苯双酰胺>虱螨脲、杀铃脲、氟铃脲、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虫螨腈、多杀霉素>溴氰虫酰胺、茚虫威、唑虫酰胺>氟苯虫酰胺、联苯菊酯、甲氧虫酰肼>毒死蜱、乙酰甲胺磷>噻虫嗪>啶虫脒、甲萘威; 9种杀虫剂对2个种群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依次为:甲维盐、溴虫氟苯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杀铃脲>虫螨腈>高效氯氟氰菊酯、茚虫威>氟苯虫酰胺, 研究结果表明, 甲维盐、溴虫氟苯双酰胺、虱螨脲、氯虫苯甲酰胺4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3龄和5龄幼虫具有很高的活性, 是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理想药剂, 该研究为合理选择有效杀虫剂进行田间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