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55篇
农学   53篇
基础科学   57篇
  29篇
综合类   401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97篇
园艺   60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苏豆13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苏系5号为母本,巨丰辐射M6为父本,经过常规人工杂交育种所选育出的新品种。2015和2016年分别参加江苏省淮南夏大豆区域试验,2017年参加江苏省淮南夏大豆生产试验,比对照早熟19 d,较对照增产10. 55%。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苏豆13粗蛋白质(干基)含量高达44. 66%。2018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豆20180001)。该品种平均生育期99 d,属早熟、高产、高蛋白及抗大豆花叶病毒的淮南夏播粒用大豆。  相似文献   
82.
菌落总数是衡量生乳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生乳中菌落总数基数越大,其品质越不稳定。但因为奶源产地等原因,生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运输才能到达乳品企业进行生产,运输过程可能由于微生物繁殖导致生乳品质下降。试验选取菌落总数基数不同的两批生乳,通过在2~6 ℃和10~15 ℃条件下存放,模拟生乳在冷藏储运和脱冷储运状态下,分别储存24 h、48 h、72 h、96 h后进行菌落总数、酒精试验、酸度及脂肪酶活力检测。通过对比,找到生乳最佳储存温度和运输时间,为乳品企业和冷链运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发酵奶皮子是一种独特的蒙古族传统乳制品,具有特殊的风味及独特的营养特点。本文主要叙述了发酵奶皮子制作工艺并与酸性奶油加工工艺进行比较显示主要有两处不同,首先是发酵原料不同,发酵奶皮子是先制成奶皮子再进行发酵,而酸性奶油是先分离出稀奶油再进行发酵,因此发酵奶皮子和酸性奶油的性状和营养特点都有较大差异。此外,发酵方法不同,酸性奶油通过专门的乳酸菌发酵剂进行发酵保证了其产品质量的一致性,而发酵奶皮子通过自然发酵,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需借鉴酸性奶油制作工艺并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优化发酵奶皮子的生产工艺,改善产品风味及品质。发酵奶皮子水分含量为30%-40%,蛋白质含量为8%-15%,脂肪含量为35%-50%,乳糖含量平均达4. 22%,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4.
在当前许多的新农村建设项目实施工作中,园林绿化项目还没有被相关单位提高到合理的水平,项目规划时往往把楼房与道路建设当作核心工作,投入的资金及技术比例很高,而把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当作附件处理,特别是在园林绿化等工作中还没有真正抓好,本文把新农村建设的园林艺术建设中常见的问题作为专项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85.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的融合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正在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蓝墨云班课为平台进行的教学模式,即利用手机的学习功能进行移动信息化教学。蓝墨云班课在双语教学实践中将信息化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为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对基因组学双语教学课程中应用蓝墨云班课进行教学实践的优势进行研究,得出了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移动信息化双语教学方法可以在高校中推广应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86.
对火鹤在不同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组合条件下的生长,分化进行试验,选择出火鹤高效增殖,继代,生根的快繁体系,其中MS+6-BA1.0mg/kg+IBA0.1mg/kg继代增殖最佳,1/2MS+IBA0.5mg/kg生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7.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已逐步了解植物寄主与病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植物抗病的分子机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植物抗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和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8.
[目的]了解陕西省榆林市奶牛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情况。[方法]从5家奶牛场采集156份血清样品,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进行BVDV抗原检测。[结果]除1家未检测到BVDV,其余4家均存在BVDV感染,BVDV抗原阳性率0~6.38%,平均为4.49%(7/156),成母牛、犊牛、育成牛BVDV抗原阳性率分别为5.66%、4.44%、3.45%。[结论]陕西省榆林市5家奶牛场存在一定的BVDV流行和持续性感染牛,且感染率较高,建议奶牛场采取定期检测、引种检疫、免疫接种等综合防控方法,以有效净化BVDV。  相似文献   
89.
在相应栽培密度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浙江省主栽籼粳杂交水稻(甬优12和嘉优中科6号)和常规粳稻(秀水134)的个体和单位面积群体产量、产量构成,及其对氮肥施用的响应特性,同时对其干物质和氮素的累积、转运特性,以及氮素利用效率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甬优12和嘉优中科6号的个体、单位面积群体及日产量均高于秀水134,其中,个体产量优势更明显。尽管籼粳杂交稻单位面积穗数和结实率相对较低,但其穗大粒多。随施氮量增加,甬优12和嘉优中科6号产量呈增加趋势,而秀水134产量在施氮量超过200 kg·hm-2后即呈下降趋势。甬优12和嘉优中科6号个体和单位面积群体的干物质和氮素累积均高于秀水134,其中个体差异更明显。整体而言,甬优12和嘉优中科6号单位面积群体齐穗期后干物质和氮素转运量较少,转运效率较低。甬优12和嘉优中科6号的氮素利用效率高于秀水134,然而主要表现为氮素吸收效率高,生理利用效率差异不明显。由此可见,籼粳杂交稻的干物质形成和氮素吸收能力高于常规粳稻,但转运量和转运效率较低。另外,与氮素吸收效率相比,籼粳杂交稻的氮素生理利用效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沼液浇灌量对茭白植株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养分吸收累积以及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沼液浇灌量为2.0倍(2.0N)和2.7倍(2.7N)对照化肥氮时,茭白植株成熟期磷和钾累积量均受到明显抑制,其中,磷积累量分别下降8.73%和42.0%,钾积累量分别下降16.4%和34.1%;氮累积量仅在2.7N处理时受到明显抑制。2.0N和2.7N处理使茭白植株不同生育期茎秆和叶片氮磷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其中27N时尤为明显,然而钾含量反而下降。茭白氮含量随沼液浇灌量增加而增加,钾含量呈先增后降趋势,磷含量变化较为稳定。沼液浇灌处理均抑制了茎秆磷转运,但却促进了茎秆和叶片钾转运。另外,2.0N和2.7N处理明显抑制了叶片氮转运。因此,沼液浇灌能够影响茭白植株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累积特性,改变利用效率。适量浇灌有利于提高茭白养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