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3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采用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水稻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室内测定发芽率、盆钵旱育秧对秧苗生长的影响以及秧田期防治稻蓟马的效果。结果表明,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淮稻5号、扬籼优22和大华香糯3个水稻品种种子进行浸种催芽后包衣,100 kg种子有效用量70~560 g,药后4 d和5 d对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和钵栽水稻秧苗的出苗率没有明显影响,药后15 d秧苗的株高和鲜质量与空白对照没有明显差异。当100 kg种子有效用量提高至840 g时,药后4 d 3个水稻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分别比空白对照处理的发芽率降低了6.21%、4.32%和2.46%,出苗率分别降低了5.30%、5.92%和5.29%。100 kg种子有效用量为70~560 g时,秧田期对稻蓟马的控制效果在91.20%~99.33%之间,保苗效果在95%以上,持效期20 d以上。  相似文献   
42.
该文总结了黄山地区花菜高产栽培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育苗,大田栽培及管理等。  相似文献   
43.
不同啶虫脒剂型对烟粉虱的毒力差异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农药剂型对烟粉虱的毒力差异,分别以甘蓝和黄瓜叶片作为生物测定载体,比较了啶虫脒乳油(EC)、微乳剂(ME)、可溶性液剂(SL)、可溶性粉剂(SP)及可湿性粉剂(WP)等5种剂型对烟粉虱成虫的毒力,并通过对植物叶片临界表面张力、啶虫脒药液表面张力、动态接触角及叶片持液量的测定,分析了不同啶虫脒剂型间毒力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以甘蓝叶片为生物测定载体,不同啶虫脒剂型间对烟粉虱的毒力差异明显;以黄瓜叶片为生物测定载体,不同剂型间毒力差异不明显。啶虫脒SL、SP、WP在两种生物测定载体间的毒力差异大于EC和ME。甘蓝和黄瓜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值分别为30.73 mN.m 1和57.91~63.30 mN.m 1。啶虫脒有效成分浓度大于7.81 mg.L 1时,啶虫脒EC和ME溶液表面张力即小于甘蓝和黄瓜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啶虫脒有效成分浓度大于500 mg.L 1时,啶虫脒SL、SP、WP溶液的表面张力才小于甘蓝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啶虫脒ME溶液液滴接触两种植物叶片的瞬间(0 s),液滴与叶片间的接触角就明显小于90°。甘蓝叶片对低浓度的啶虫脒ME和EC溶液的持液量高于其他3种剂型,黄瓜叶片对啶虫脒各剂型溶液的持液量无明显差异。植物叶片表面性质和不同剂型溶液表面张力的差异是导致剂型间产生毒力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4.
介绍黄山地区毛豆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雾滴密度及大小对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条件下,雾滴密度和雾滴大小对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的影响,为稻田农药的高效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动行走式喷雾塔模拟田间喷液量,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使不同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药液在水稻叶面上有同等润湿展布能力,利用图像处理方法计算水敏纸上收集到的雾滴密度。【结果】氯虫苯甲酰胺剂量为2.00 mg•m-2,增加雾滴密度能显著提高防治效果。剂量增加到4.00 mg•m-2,雾滴体积中径VMD 200 μm和VMD 75 μm的雾滴密度在分别达到26.06和66.96 个/cm2后,防治效果即可与高密度处理效果相当。VMD 200 μm的雾滴密度为82.09 个/cm2时,剂量从4.00 mg•m-2减少至2.00 mg•m-2,防治效果没有显著降低。VMD 75 μm的雾滴密度为140.06 个/cm2,剂量从4.00 mg•m-2减少至2.50 mg•m-2,防治效果同样没有显著降低。相同喷液量条件下喷施相同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药液,VMD 75 μm的喷头增加了雾滴密度,提高了防治效果。【结论】氯虫苯甲酰胺低用量时,雾滴密度与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密切相关。雾滴密度超过一定数量,减少氯虫苯甲酰胺剂量仍可保证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低容量喷雾时,可通过减小雾滴粒径,增加雾滴密度提高氯虫苯甲酰胺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6.
炔草酯微乳剂药液在菵草叶片上的润湿和持留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科学使用除草剂防治菵草,采用Zisman图法测定了菵草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及不同浓度炔草酯微乳剂药液的表面张力,利用表面张力法测定了炔草酯微乳剂中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及在菵草叶片上的接触角和最大稳定持留量。结果表明,菵草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为31.3 m N/m。炔草酯浓度为676.1 mg/L时,药液表面张力为28.0 m N/m,此时药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浓度为1 000.0、2 000.0 mg/L时,表面活性剂浓度大于临界胶束浓度,其表面张力分别为27.7、27.8 m N/m,接触角均小于60°,润湿性好,最大稳定持留量分别为3.65±0.09、3.83±0.02 mg/cm2,均显著高于其余浓度;其余浓度下表面活性剂浓度均小于临界胶束浓度,药液表面张力大于菵草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500.0 mg/L除外),接触角介于75.9~125.9°之间,润湿性中等或差,最大稳定持留量相对较低,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的0.47±0.10 mg/cm2。表明只有药液表面张力小于菵草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且药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才能使药液在菵草叶片上具有较好的润湿性和较高的最大稳定持留量。  相似文献   
47.
灰飞虱对杀虫剂的抗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飞虱是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淮地区重要的农业害虫,由于杀虫剂的广泛与大量使用,已导致其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性。深入研究其抗药性分子机制,可为灰飞虱抗性的快速检测和治理提供重要理论基础。文章总结了灰飞虱对毒死蜱、吡虫啉、溴氰菊酯、噻嗪酮、氟虫腈和乙虫腈等杀虫剂的抗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抗性相关解毒酶和转运蛋白基因的筛选与功能验证,以及靶标位点突变等重要研究成果,指出该研究领域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抗性基因的功能验证及调控路径、抗性新基因的鉴定及交互抗性和多重抗性机制不明确等,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认为:可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验证抗性基因功能;可将转录组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手段用于鉴定新抗性基因及抗性调控基因,以探明交互抗性和多重抗性机制;应深入至蛋白组学水平探讨抗性机制;需开发配套的高效田间施药技术,以达到杀虫剂减施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8.
福建冷浸田土壤微生物及养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建省6个县14个不同水稻田土壤为材料,通过常规方法测定其养分状况与微生物数量,比较冷浸田与非冷浸田土壤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冷浸田与非冷浸田相比,有机质含量、有效P含量、0~20 cm土层真菌数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冷浸田有机质含量较高,有效P含量和0~20 cm土层真菌数量较低.(2)冷浸田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三者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而非冷浸田土壤三者间均呈明显的正相关.(3)土壤真菌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效P呈显著正相关;放线菌与有效P呈显著正相关;土壤真菌、放线菌数量随着土层的加深显著减少;与细菌相比,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更易受到土壤理化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猪殃殃是我省麦田主要恶性杂草,分布面积广,危害重,所造成的产量损失较大。为确定科学的田间调查方法和合理的样本数量,我站于1985年3月中旬对小麦田猪殃殃进行了调查,计算出空间分布型,并统计出理论抽样数量。一、调查计算方法(一)根据麦子生长、杂草发生的不同,选取12块田,每块田定200个点,每点为1尺,  相似文献   
50.
测定增效磷与氰戊菊酯、敌敌畏混用对褐稻虱和菜蚜的增效作用以及对其他几种害虫的增效比值结果表明,混剂对褐稻虱处理24h的触杀毒力LC50值为13.85mg/kg,比单剂氰戊菊酯、敌敌畏和增效磷的触杀毒力分别高6.35倍、2.56倍和1.86倍,共毒系数为239.75,大于200有明显增效作用。混剂对菜蚜处理24h的触杀毒力LC50值为1.10mg/kg,比单剂氰戊菊酯、敌敌畏和增效磷的触杀毒力分别高0.5倍、4.2倍和32.5倍,共毒系数为271.35,亦有明显增效作用。加有增效磷的混剂对棉蚜处理24h的触杀毒力LC50值为30.99mg/kg,比不加增效磷混剂的增效比值高1.7倍;对棉红叶螨处理24h的触杀毒力LC50值为46.57mg/kg,增效比值为1.7倍;对玉米螟处理24h的触杀毒力LC50值为116.50mg/kg,增效比值为2.0倍;对粘虫处理24h的触杀毒力LC50值为24.81mg/kg,增效比值为1.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