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5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甘蓝主要性状通径分析与育种效应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通径分析对15个甘蓝品种的叶球重和与其构成性状--植株开展度、叶球横径、球叶数等--的分析表明,上述3个构成性状对叶球重的通径系数分别为P1y=-0.0493、P2y=0.5159、P3y=1.201;3性状和叶球重的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r1y=0.4167、r2y=-0.1807、r3y=0.8904.球叶数和叶球横径是决定叶球重的主要因素,2性状须综合考虑;植株开展度对叶球重的有利作用通过间接效应而表现。  相似文献   
62.
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中影响胚状体形成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甘蓝的19个基因型为试材,对影响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诱导胚状体形成的3个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体植株基因型是影响小孢子发生胚状体的关键因素,不同材料之间的诱导频率差异显著;两种激素以不添加6-BA和NAA或只添加6-BA 0.05 mg/L为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最适激素浓度;高温处理能显著提高小孢子培养的出胚率,供试材料经33℃热激处理后出胚率最高,出胚率高达6.10胚/蕾。  相似文献   
63.
印度南瓜与中国南瓜种间有性杂交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印度南瓜3个栽培品种为母本,分别与4个中国南瓜品种杂交,观察其间的亲和性、远缘杂交后代F1、F2及亲本的早熟性,果实的植物学性状,对病毒病、白粉病的抗性和某些营养成分的变化情况,以了解用中国南瓜改良西洋南瓜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印度南瓜P1与中国南瓜P2,P3之间不存在杂交不亲和性,印度南瓜P1与中国南瓜P4,P5之间、印度南瓜P6,P7与中国南瓜P2,P3,P4,P5之间存在杂交不亲和性。杂交后代的早熟性、营养品质表现受母本影响较大,杂交后代的抗病性受父本影响较大。用中国南瓜改良西洋南瓜成败的关键在于双亲间的杂交亲和性及其亲本所具有性状的优良程度。  相似文献   
64.
‘迷你桔’是以GS01-3-11为母本,R03-6-5为父本杂交育成的南瓜新品种。植株蔓生,瓜形扁圆,果皮橙黄色,带橙色条纹,瓜面、味甜、后味带香。平均单瓜质量300 g,平均产量24 180 kg·hm-2。抗病性、抗逆性强。适宜陕西省春季保护地栽培。既可菜用又可观赏。  相似文献   
65.
西葫芦的性别表现与化学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用乙烯利诱导雌花、用赤霉素和AgNO3诱导雄花以控制西葫芦花的性别表现。用不同的处理浓度:乙烯利(50/100/1000mg/L)、赤霉素(50/100mg/L )、AgNO3(200/300mg/L),不同的处理时期(子叶平展期/4叶期),对不同栽培品种进行处理,观察统计0-20节内雌花、雄花形成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最佳处理水平。结果表明,利用化学物质可以控制西葫芦性别表现。乙烯利50mg/L、GA31000mg/L、AgNO3300mg/L为最佳诱导剂浓度,处理时期以子叶平展期为佳,不同处理方法性别表现的影响不显著,不同栽培品种对诱导的反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6.
甘蓝一代杂种优势苗期快速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蓝5个杂种F1代及其亲本苗期4种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分析表明,杂种F1代全磷含量、vC含量、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分别与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表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除vC外,这些生理指标与叶球成熟期的产量和抗病性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酶谱表现,杂种F1代苗期的酶谱为单一亲本型,属于优势酶谱,能反映杂种优势的强弱。全磷、叶绿素和POD同工酶可作为甘蓝产量和抗病性杂种优势苗期早期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67.
根据夏季高海拔山区气候特点以及太白高山越夏甘蓝品种栽培和供应特性,对引进的国内外近年新育的46个甘蓝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通过高山越夏品种栽培比较试验,筛选出了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品种优点突出,有利于排开播种、分期采收,各项目标性状显著超过对照的新引甘蓝品种分别是展望、秦选5号、中甘21号、绿球66、圆通、绿宝石和紫阳共7个,它们可继续用于生产示范或产业种植。  相似文献   
68.
本试验研究选用甘蓝半成株杂种一代种子生产方式,利用自然低温进行幼苗春化处理,通过对秦甘80亲本播期、激素和摘心等处理,研究该品种杂种一代种子生产双亲花期调节关键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半成株露地越冬生产秦甘80杂种一代种子,父本8月2日、母本8月12日是最佳播种期,父母本春化抽薹率达到98%以上;用赤霉素对父本处理适宜浓度为300m g/L,在3月份连续3次处理植株顶端,可使父本初花期提前3~4d;对母本摘心处理可使母本初花期推迟2d左右,提高杂种纯度2.2%~3.5%。  相似文献   
69.
对3个甘蓝品种叶球不同叶位叶片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研究表明,甘蓝叶球不同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似,由外向内其含量变化可分为3个区段:色素含量速减区、色素含量缓减区和色素含量近零区;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绿素含量之间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r≥0.989,其中叶绿素a对叶绿素含量的贡献最大;品种之间,叶球叶绿素总含量秦甘80表现最高,秦甘70次之,秦甘60最低,表明甘蓝品种间叶球叶绿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0.
以甘蓝F1游离小孢子1个胚状体再生植株自交后代分离出DH12-8-Z型和DH12-8-T型2个变异株群为材料,分析2个株群在幼苗期、莲座期、结球期的植株形态,叶片组织结构,光合色素质量浓度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性。结果显示:(1)形态特征上DH12-8-T型植株比DH12-8-Z型植株幼苗矮小、叶片多、叶柄短缩、节间距小、叶片小而厚、边缘翻卷呈"托盘型";结球植株矮小、外叶簇生严重、叶片褶皱、叶中脉变粗、叶色灰绿、叶球小且紧实。(2)相比DH12-8-T型植株幼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质量浓度较低;幼苗叶片组织表皮细胞较小且排列整齐紧凑,海绵组织多呈椭圆或近椭圆形,细胞明显较大,叶脉中维管束组织发达,特别是木质部导管明显粗且多。(3)DH12-8-T型植株比DH12-8-Z型植株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及POD和CAT活性均较高;莲座期SOD活性较低,莲座期和结球期MDA质量摩尔浓度较低。研究表明,DH12-8-Z型植株和DH12-8-T型植株在形态和生理生化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两者可能是基因型不同的植株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