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6篇
  2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对从武汉市黄陂区姚家山引种的野生白鹃梅进行了引种驯化栽培。结果表明:白鹃梅是一种具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的观赏食用型的园林植物。野生驯化成活率可达95%;同时在驯化移栽成功的基础上,提出了白鹃梅适宜在草坪、林缘、路边及假山岩石间配植,亦可作花篱栽植的应用原则。  相似文献   
82.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变化,集粮、饲、果、蔬于一身的鲜食玉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眯。射洪县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和悠久的玉米种植历史,适宜发展鲜食玉米产业。通过采取集中成片规划、引进优质品种、拱棚加地膜精细化栽培技术、创新经营模式等综合措施,真正把鲜食玉米发展为射洪特色产业。一、发展鲜食玉米的现状20世纪90年代,射洪县就开始零星种植鲜食玉米。近年来,在田园农资  相似文献   
83.
84.
射洪县是川中丘区农业大县,总人口102万,耕地面积4.12万hm2,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10.59万hm2,农作物秸秆总量73.52万t;年出栏家畜95万头、家禽880万羽,年产畜禽粪污565.2万t。对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无疑会产生可观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是解决农村面源污染的重要举措。射洪县创新农民、收购商、综合利用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引导、服务、监管等有效措施,有效降低了秸秆和畜禽粪污成本高、技术和机械不配套等问题,提高了秸秆与畜禽粪污的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85.
86.
核桃新品种鲁果3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果3号是我们从鲁丰、上宋6号、中林5号等品种混合核桃实生苗中选出的核桃新品种。青果圆形,坚果圆形,单果重11.5 g,浅黄色,光滑,缝合线紧密,稍凸;壳厚1.10 mm,内褶壁膜质,纵隔不发达,果仁饱满,单仁重7.4 g,果仁浅黄色,香味浓,无涩味,综合品质上等;出仁率64.00%,蛋白质含量21.38%,脂肪含量71.80%;在山东省泰安,果实9月上旬成熟,果实发育期130天左右。2007年12月通过山东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7.
核桃新品种鲁果2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鲁果2号是我们从香玲、丰辉、上宋6号、阿克苏9号等早实核桃品种的自然实生后代选育的核桃新品种。青果果实长圆形,坚果柱形,单果重14.5g,淡黄色;壳厚1.0mm,易取整仁;单仁重7.96g,核仁饱满,浅黄色,味香;出仁率59.60%,脂肪含量71.36%,蛋白质含量22.30%;在山东泰安,果实8月下旬成熟。2007年12月通过山东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8.
茶花‘娃丽娜深’Camellia reticulata‘Valley Knudsen’属于滇山茶品系,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Howard Asper先生培育,系怒江红山茶C.saluenensis Stapf ex Bean与滇山茶品种‘法老’C.reticulata‘Buddha’之间的杂交种。1993年由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引入我国,2010年武汉市农科院林果所将该品种引进湖北省。‘娃丽娜深’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株型直立。枝条密集,叶片亮绿革质,花牡丹型,紫粉红色,花径10~14 cm。花期2月下旬至3月下旬。可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家庭园艺等。适宜湖北省茶花适生区栽植。  相似文献   
89.
采用培养基法和联苯胺 过氧化氢法对紫珠属植物白棠子和老鸦糊的开花过程、花粉生活力和柱头可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棠子和老鸦糊的单花花期均较短暂,开花24 h后即完全凋落。在含200 mg/L H3BO3+100 g/L蔗糖的液体培养基上培养24 h后,白棠子和老鸦糊的新鲜花粉萌发率分别可达90.03%和91.68%;开花前48 h至开花后8 h,白棠子和老鸦糊的柱头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可授性,以开花后3~8 h可授性强。杂交授粉结果表明,花后3 h进行授粉,座果率介于50%~100%之间,证实了上述体外可授性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授粉操作的熟练性是影响座果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白棠子和老鸦糊的新鲜花粉散粉时期与柱头可授期具有同步性,为两者之间开展杂交育种并获得杂种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90.
通过引种野生白棠子,对其进行驯化繁育,从生物学特性、繁殖方法、栽培技术等方面开展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白棠子果实9月下旬至10月初开始变紫色,观果期从9月底至翌年1月,长达4个月,其中最佳观果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采用200 mg/L GA3处理白棠子种子,萌芽率达到65.3%;白棠子扦插生根以皮部生根为主,采用500 mg/L NAA生根成活率达到83%;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白棠子移栽成活率均达到95%以上,均能当年开花结实,表现出良好的观赏性状,其中以平地沙壤土的生长表现更好;栽培管理上宜选择全光照或疏林环境栽培,5~8月份生长最旺盛,应在此期间加强肥水管理。白棠子观果性状突出,可应用于园林绿化、制作盆景和插花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