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4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林业   328篇
农学   269篇
基础科学   205篇
  156篇
综合类   1545篇
农作物   335篇
水产渔业   136篇
畜牧兽医   921篇
园艺   219篇
植物保护   13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1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41.
田间试验、温室盆栽和生长室水培试验研究了Zn和Cd超富集植物伴矿景天不同叶龄叶片的Zn、Cd富集和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田间条件下伴矿景天新叶中Cd浓度高于成熟叶、但新叶中Zn浓度低于成熟叶。温室盆栽试验发现,连续种植伴矿景天,第4季时低污染土壤(S1)上新叶中Zn浓度低于成熟叶,但高污染土壤(S4)上新叶中Zn浓度高于成熟叶;而到了第6季,S1、S4上新叶中Zn浓度均低于成熟叶,且在S1上两者达到显著水平;第4和第6季,伴矿景天新叶中Cd浓度始终高于成熟叶(除S1成熟叶中Cd浓度略高于新叶外)。水培试验结果发现,无论在高Zn(600 mmol/L)、高Cd(100 mmol/L),还是低Zn(10 mmol/L)、低Cd(1 mmol/L)处理,新叶中Zn、Cd浓度均高于成熟叶;而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新叶和成熟叶中Zn、Cd浓度均明显上升。水培条件下,新叶和成熟叶中Zn最高分别为43 107、33 774 mg/kg(以干重计)(600 mmol/L,处理56 天);新叶和成熟叶中Cd的最高浓度分别为15 057、9 060 mg/kg(以干重计)(100 mmol/L Cd,处理56 天)。这些结果表明,Zn、Cd在伴矿景天新叶和成熟叶中富集和分布与其生长介质中Zn、Cd的浓度尤其是有效态浓度、处理时间及植物所处的生长阶段等有关,同时也表明Zn、Cd优先分布于新叶可能与伴矿景天超富集Zn、Cd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2.
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比分析了长江上游流域2000—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利用输出系数模型,计算了土地利用引起的面源污染负荷,并从面源污染TN和TP负荷量、负荷强度和不同来源等角度,综合分析得出长江上游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面源污染影响及其差异。2000—2006年,长江上游流域耕地面积减少约1.10×104km2,林地面积增加约1.10×104km2,其他土地利用变化很小,表明西部大开发以来,天然林资源保护、长江防护林和退耕还林等工程实施效果明显。长江上游流域土地利用造成的TN和TP负荷量2000年分别为114.14×104t和3.39×104t,2006年分别为111.21×104t和3.31×104t。四川省西北部雅砻江中游流域、大渡河上游流域、岷江上游流域和贵州省北部乌江中游流域,2000—2006年面源TN和TP负荷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43.
乳酸菌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研究植物源性乳酸菌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35日龄左右、断奶后平均个体质量为(7.48±0.23)kg的大长二元杂阉公猪165头,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1头,试验期28 d,分别饲喂基础日粮(I组)、基础日粮 金霉素300 mg.kg-1(II组)、基础日粮 乳酸菌10 mL.头-1.d-1(III组)、基础日粮 乳酸菌30 mL.头-1.d-1(IV组)、基础日粮 乳酸菌60 mL.头-1.d-1(V组),结果表明: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乳酸菌和金霉素能提高仔猪的平均日增质量、降低料增质量比,1~28 d,II、III、IV、V组同I组比较,平均日增质量分别提高了14.8%、8.9%、30.5%和29.6%,料增质量比分别下降了9.6%、7.0%、20.5%和17.9%,1~14和1~28 d的Ⅱ、Ⅳ和Ⅴ组的腹泻率为0,试验得出乳酸菌的最适添加量为30 mL.头-1.d-1;乳酸菌可以提高血清T4和IGF-I的水平;IV组和I组比较:14 d时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提高(P<0.05),28 d时有增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28 d时血清中IgG显著提高(P<0.05),IgA、IgM有增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乳酸菌对断奶仔猪的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获得肉鸡生长抑素2型受体(SSTR2)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揭示不同基因型肉鸡结直肠SSTR2 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并进行品种间比较。 【方法】运用RT-PCR和RACE方法进行肉鸡SSTR2序列扩增相对定量RT-PCR方法研究AA肉鸡和岭南黄肉鸡结直肠SSTR2 mRNA表达的发育规律。【结果】肉鸡SSTR2从起始密码子至Poly(A)长度为2311bp,其ORF与电子克隆序列完全相同,核苷酸序列与人SSTR2的同源性为81.0%,与大鼠SSTR2同源性为79.5%。其翻译的蛋白由371个氨基酸组成,比人和大鼠的SSTR2多2个氨基酸,鸡SSTR2与人的同源性87.1%,与大鼠的同源性为86.3%。AA肉鸡30d的SSTR2 mRNA表达丰度显著高于其他日龄(P<0.05);2d、16d、44d和58d差异不显著(P>0.05)。黄羽肉鸡的16 d的SSTR2 mRNA表达丰度显著高于30 d、44 d和58 d(P<0.05),2 d、30 d、44 d和58 d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基因型SSTR2 mRNA表达丰度比较显示,AA肉鸡30 d、44 d和58 d均显著高于黄羽肉鸡(P<0.05)。【结论】不同物种间SSTR2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不同基因型肉鸡结直肠SSTR2 mRNA表达的发育模式不同,AA肉鸡生长后期 SSTR2 mRNA表达丰度显著高于黄羽肉鸡。  相似文献   
145.
不同栽培模式对兴义市特色烟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设置了3种烤烟栽培模式,研究其对兴义市特色优质烟叶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当地栽培措施栽培其产值和产量能达到较高水平,但烟株株型特征及部位结构不够合理,生育期较长,烟叶落黄不够好,加大了烘烤难度;而采用扩行缩株、高密度低施肥水平等技术措施栽培的烟叶株型及等级结构合理,烟叶落黄良好,烤后烟叶上中等比例高,产值、产量也能达到一定水平,且烤后烟叶物理外观性状良好,内在化学成分协调;缩行扩株技术栽培效果则不佳.  相似文献   
146.
[目的]观察紫苏叶提取物(FPE)对家兔高脂血症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建立家兔高脂血症模型,分别测定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紫苏叶提取物低剂量组(0.17g/kg)、中剂量组(0.5g/kg)、高剂量组(1.5g/kg)血清中TC、TG、LDL-C、HDL-C、MDA含量及SOD的活性。[结果]FPE(0.17g/kg、0.5g/kg、1.5g/kg)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中TC、TG、LDL-C、MDA的含量(P<0.01),并能提高血清中HDL-C的含量(P<0.01)和SOD的活性(P<0.05)。[结论]FPE具有一定的调节血脂及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7.
田间测定了5种浓度的2.5%菜喜悬浮剂、百佳EC、18%杀虫双水剂对西花蓟马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菜喜、杀虫双和百佳一次药后10 d内最高防效分别达到96.14%、97.18%和96.65%。  相似文献   
148.
阐述生态农业的起源、国内外生态农业的研究与实践现状,分析国内发展生态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生态农业研究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9.
圆果大赤螨对茶红蜘蛛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果大赤螨对茶红蜘蛛捕食作用的拟合方程符合Holling圆盘方程Ⅱ型,功能反应受到猎物虫态、温度和捕食者密度的影响.圆果大赤螨成螨显著地趋向于取食茶红蜘蛛的幼螨和若螨,日均最高捕食量分别达49.31和38.65头,对卵和成螨的选择性较差.在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温度为15-30℃时,捕食数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温度为(35±1)℃时捕食数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温度为(30±1)℃时,捕食数量最大,这一温度与茶红蜘蛛秋季高峰期的温度相吻合.圆果大赤螨在捕食时存在种内干扰反应,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大,日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也相应减弱,干扰系数m为0.7589,搜索常数Q为0.9983,E=0.9983P-0.7589.  相似文献   
150.
[目的]植物外质体是病原入侵的结构和生理性屏障.本文研究外质体反应在镍诱导的、对白叶枯病系统抗性中的作用,以探讨植物对病原和重金属交叉抗性的生理机制. [方法]以0.5、1.0和2.0mol·L~(-1)硝酸镍喷施三叶期水稻幼苗的第二叶及以下部位,3 d后在未处理的第三叶接种稻白叶枯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接种后12d调查病情.测定了2.0 mol·L~(-1)镍处理或/和Xoo接种的幼苗第三叶外质体中愈创木酚POD(G-POD)、NADH-POD,二胺氧化酶(DAO)活性、H_2O_2和木质素含量.[结果]镍诱导了幼苗对白叶枯病的系统抗性,其中2.0 mmol·L~(-1)镍的诱导效果最佳.镍处理下,第三叶外质体液(AWF)中和细胞壁结合的G-POD、NADH-POD,以及AWF中DAO的活性和H_2O_2水平快速上升,木质素含量显著提高;镍诱导且接种组中,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未诱导但接种组.另外,产生H_2O_2的POD的抑制剂NaN_3降低了镍诱导的H_2O_2积累水平和对白叶枯病的系统诱抗效应,而NADPH氧化酶抑制剂(diphenyleneiodonium chloride)预处理则无明显影响.[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NADH-POD和DAO活性上升是镍诱导外质体H_2O_2产生的原因;外质体H_2O_2和木质素在细胞壁中的积累可能参与了镍诱导的水稻对白叶枯病系统抗性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