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篇
农学   8篇
  2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49篇
园艺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结合国家甘蔗品种联合区试验对各省(区)提供的甘蔗品种进行抗病性筛选,测定各参试品种在自然和人工条件下嵌纹病染病情况。桂糖86/267、粤糖85/177和闽糖85/68三个品种的抗病等级达到高抗,是抗嵌纹病的优良育种材料和生产品种。  相似文献   
32.
桂糖24号(原名桂糖94116)是广西甘蔗研究所从桂糖715×崖城84153杂交组合中选育出的早熟甘蔗新品种.根据广西区试和生产示范对比结果,桂糖24号11~2月平均蔗糖分为15.91%,公顷产蔗量分别为89430kg、99930kg,分别比对照种新台糖16号增产4.7%和12.4%;而公顷含糖量分别为13845kg、16650kg,分别比新台糖16号提高8.9%和21.2%.另据国家"863"区试及生产示范结果,桂糖24号公顷产蔗量分别为103905kg、113880kg,公顷含糖量分别为13755kg、16485kg,分别比对照种新台糖10号提高15.94%、27.46%和18.64%、31.77%.  相似文献   
33.
强宿根性丰产高糖甘蔗新品种桂糖31号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给广西糖业不断提供优良的甘蔗新品种,采用改良的有性杂交育种技术,以粤糖85-177×CP 81-1254为组合,经“五圃制”选育程序选育和2009~2010年度广西2年新植1年宿根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育成了丰产、宿根性强、高糖、适应性广、抗病虫能力较强的甘蔗新品种桂糖31号.2011年3月通过广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区试平均甘蔗单产为104.9 t/hm2,比广西主要当家品种ROC 22(ROC 22)增产18.76%,比新台糖16号(ROC 16)增产26.17%;宿根蔗平均单产为108.0 t/hm2,分别比ROC 22和ROC 16增产29.08%和29.22%;甘蔗蔗糖分为14.16%,与ROC 22和ROC 16相当;平均单位面积含糖量为14.8 t/hm2,比ROC 22增糖16.68%,比ROC 16增糖22.70%.适宜在广西各蔗区种植.  相似文献   
34.
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鉴别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品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AFLP技术,从64对引物中筛选出5对带型分布均匀、多态性丰富且分辨能力强的引物,对两个在生产上广泛推广应用的甘蔗品种的AFLP指纹图谱进行分析,计算了两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和遗传距离.结果表明,5对引物在2个甘蔗品种间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多态性位点占总扩增位点的10.2%,区分率达100%.研究结果对生产上应用AFLP技术鉴定甘蔗品种的真伪性提供了依据.本文对甘蔗AFLP分析体系的关键技术以及银染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5.
甘蔗脱毒技术及其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甘蔗系无性繁殖作物,容易因多年连续种植后受到各种病原物的反复侵染,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本文简述甘蔗病害情况,及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脱去甘蔗病毒的研究进展,并提出脱毒苗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6.
甘蔗脱毒技术及其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蔗系无性繁殖作物,容易因多年连续种植后受到各种 原物的反复侵染,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本文简述甘蔗病害情况,及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脱去甘蔗病毒的研究进展,并提出脱毒苗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3个甘蔗品种不同虫节率蔗茎与健康蔗茎,全虫节段与无虫节段的螟害甘蔗的甘蔗蔗糖分和蔗汁品质分析表明,螟害蔗茎的甘蔗蔗糖分随着虫节率的增加而降低,呈直线回归关系.螟害蔗茎的蔗汁品质比健康蔗茎的低.全虫节段比无虫节段甘蔗蔗糖分降低了1.46~2.90个百分点,重力纯度降低了1.74~4.28个百分点.螟害蔗茎为甘蔗生长中后期受螟虫危害所致.防治甘蔗生长中、后期螟害是一项提高甘蔗蔗糖分和改善蔗汁品质,提高甘蔗产量和甘蔗综合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8.
甘蔗C4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转化烟草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全长6.8 kb含所有内含子及部分5’侧端和3’末端的甘蔗C4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基因插入植物目的基因载体pBI121,经农杆菌介导转化获得转基因烟草,PCR检测和dot southern分析证实外源基因已整合进入烟草基因组中。甘蔗C4Ppc基因导入烟草后其叶片PEPC活性有所提高,但提高较小。因此,有必要继续进行克隆目的基因的5’侧端和3’末端获得其完整序列后用于C3作物的遗传转化研究。  相似文献   
39.
桂糖35号是近年来育成的高产高质甘蔗品种,具有特早熟、高糖、糖分稳定、蔗汁品质好、甘蔗纤维分高、脱叶、不开花、不孕穗、抗性强等特性.广西区试结果表明:桂糖35号含糖量为15.12 t/hm2,平均甘蔗蔗糖分为15.85%,显著高于新台糖16号、新台糖22号;蔗汁还原糖为0.17%,甘蔗纤维分为13.81%,10月份蔗汁重力纯度为84.81%.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甘蔗马铃薯间套种不同覆盖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甘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广西赤红壤蔗区土壤条件下甘蔗马铃薯间套种高效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间套种设置常规土栽、盖薄土叶、无土厚叶、薄土白膜等4个处理模式和无间套种作对照(CK),研究不同覆盖栽培模式马铃薯和甘蔗生长及产量水平.[结果]增加覆盖的甘蔗马铃薯间套种模式均比常规土栽模式显著增产,薄土白膜模式、薄土叶模式和无土厚叶模式比CK分别增25.39%、19.95%和13.51%,其中又以盖薄土加地膜模式马铃薯产量最高,效益最好.而在广西赤红壤蔗地甘蔗间套种马铃薯不同覆盖栽培未见对甘蔗产量及品质有影响,粮食作物马铃薯的收获有利于缓解蔗粮争地矛盾,增加蔗地单位面积收益,提高蔗农收入,值得在广西蔗区推广.[结论]在广西赤红壤蔗地甘蔗间套种马铃薯未见对甘蔗产量品质有影响,而间套种马铃薯采用盖薄土加地膜模式马铃薯产量最高,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