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1篇
  2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分别采用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Hel minthospolium maydis T小种毒素(HMT毒素)和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培养滤液中的提取蛋白及菌丝细胞壁的提取液,预处理不同玉米品种3叶期叶片后再接种高浓度HMT毒素,在无菌条件下培养5 d后测量叶片病斑大小,并测定玉米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只有纯化的低浓度HMT毒素能够作为激发子诱导玉米获得系统性广谱抗性,但不同玉米品种所需的最适合浓度有差异;TC103以质量浓度0.025μg/mL毒素预处理效果最好,PAL活性最高;TB37和TMo17 2个自交系,以质量浓度分别为0.025μg/mL和0.050μg/mL的毒素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Crimson Baby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和河北金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05年从南非引进的极早熟油桃新品种。该品种果实圆形,全面着紫红色;平均单果重165 g,最大单果重325 g;果肉黄色,硬溶质,风味甜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0%,黏核;早果,丰产;果实发育期65 d,在河北省乐亭县6月下旬成熟。  相似文献   
13.
生物质能源研究进展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生物能源研究特点、农业资源利用现状及国内外生物能源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河北省植物转基因中心进行的利用农作物秸秆厌氧发酵制取氢气和生物质合成油的技术研究。生物质能源可以缓解能源压力问题。为此,对生物能源研究的意义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并对未来生物质能源的研究作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植物干旱响应生理对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干旱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的响应策略一直是抗旱生理的研究热点。本研究综述了干旱胁迫下植物抗旱基因转录调控、渗透调节、活性氧清除、保护蛋白以及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响应机制,并对未来植物抗旱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结合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手段挖掘机理;加强干旱与其他环境因子复合胁迫效应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利用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培养滤液作为激发子诱导玉米获得抗病性。以一对同核异质玉米B37自交系为试材,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检测适宜诱导抗性的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培养滤液作为激发子诱导玉米抗病性的适宜诱导浓度,测定与抗病性相关酶的变化。经用1∶50和1∶60的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培养滤液预处理植株,再接种高浓度(1∶10)毒素培养滤液处理的病斑面积分别为(0.30±0.14)和(0.36±0.17)mm2,而对照为(2.70±0.24)mm2,是处理的7.5~9倍,差异极显著。经0~72 h的动态检测,以1∶60预处理效果为最佳,与对照相比,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平均提高了23.4%,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平均提高了65.9%,有害物质丙二醛(MDA)的含量平均降低了28.2%。叶片内部所产生的生化反应与叶片表面的抗性病理反应相吻合,证实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滤液本身能够成功地作为激发子来诱导寄主-玉米获得抗性。  相似文献   
16.
黄萎病菌毒素粗提液对棉花抗性酶的诱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黄萎病菌毒素滤液诱导棉花体内抗病性相关酶的研究,探索棉花黄萎病菌诱导抗性的生理机制。【方法】以4种浓度[病菌滤液原液(VD)、1﹕20、1﹕40、1﹕50]的黄萎病菌毒素液,在0、12、24、48、60、72 h预处理后,观察4~6叶龄棉苗叶和根的外部表现及发病情况,测定其植株形态的4~6片真叶萎蔫指标和体内相关抗性酶的变化。【结果】(1)不同浓度的毒素液浸泡棉根48 h后,1﹕20组,真叶萎蔫,子叶倒挂;1﹕40组,真叶轻度萎蔫,子叶萎蔫;1﹕50组,仅表现为子叶失水,1~2片真叶略显失水,大多数真叶完好;而VD对照组表现为3级危害,严重萎蔫。当毒素液浓度降至1﹕50时,预处理棉苗72 h,虽子叶下垂,但真叶完好,对照全株萎蔫;再接高浓度毒素液48 h后,子叶倒挂,真叶开始失水,但对照子叶脱落,真叶严重失水且萎蔫。总之,1﹕50组对黄萎病的抵抗力均强于1﹕20与1﹕40组的预处理。(2)1﹕50预处理组不仅能降低棉株体内有害物质MDA的含量,例如预处理12 h达最低值0.536 μmol?g-1,为同时刻对照2.055 μmol?g-1的24%,显著差异;同时提高了体内抗性相关酶POD活性,例如预处理72 h活性高达11.94 μg?mg-1?min-1,而对照在24 h后即已检测不出POD活性。SOD的活性也呈现较高水平且一直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例如经预处理再接高浓度毒素液72 h后,SOD活性高达12.8 μg?mg-1?min-1,而对照在24 h后也检测不出SOD活性。从而缓解了黄萎病菌毒素液对棉花的侵害,提高棉花的抗病性。【结论】适宜浓度(1﹕50)的黄萎病菌毒素液可以做为生物激发子成功地诱导棉花对黄萎病的系统获得抗性。  相似文献   
17.
分别用不同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毒素培养滤液处理两种基因型(B37和C103)同核异质系的玉米叶片后再接高浓度毒素培养滤液,观察其病斑大小并测定与抗病相关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对CB37的处理,以1∶50处理效果较好,PAL酶活性最高;对CC103的处理,以1∶60处理效果较好,PAL酶活性最高。在不同基因型、不同细胞质中所需激发子最有效地激活浓度及激活时间不同,确定了低浓度C毒素作为激发子来诱导玉米的获得性抗性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18.
甜高粱杂交种能饲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高粱杂交种能饲2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以自选不育系2A为母本,以甜高粱恢复系823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于2005~2007年连续3年在所内进行了产量和抗性鉴定,2008~2009年连续2年进行了河北省多点区域试验,2010年进行了生产试验并通过专家组检测,于2011年7月通过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组织的专家鉴定,正式定名为"能饲2号"。本品种表现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逆性强,适合能源和饲草用途,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9.
采用2个与我国常用种质亲缘关系远的新优势种质群,即选用36份新种质合成了新的相互轮回选择的新优势群体(NRRSPⅠC0、NRRSPⅡC0)及常规的6个优势群,利用渗透势评价该群体,并与我国常用玉米种质类群进行比较,明确其适应环境的能力。结果表明:Tan-Hz C5抗旱性最强,Reid C2抗旱性最弱,新优势种质群NRRSPIC0和NRRSPⅡC0抗旱性趋于中间。  相似文献   
20.
为改进玉米苗期反复干旱存活率法鉴定苗期抗旱性的试验设计。采用双重随机区组单株设计法鉴定了32个玉米品种的苗期抗旱性,结果表明,本设计使不同鉴定品种在干旱-复水过程中所处的局部微环境内土壤水分含量均匀一致,提高了鉴定结果准确性和可操作性,鉴定结果重复性好。同时,一次干旱-复水与两次干旱-复水的幼苗存活率极显著正相关。提出了采用苗期反复干旱存活率鉴定玉米苗期抗旱性的一种新型设计-双重随机区组单株设计,建立了相应的技术规程。提出采用一次干旱复水存活率鉴定玉米苗期抗旱性更加实用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