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19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26篇
  27篇
综合类   240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72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为明确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和减少小麦籽粒中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积累的效果,于大田人工接菌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试验,并于收获期测定了不同药剂处理的小麦籽粒中DON毒素含量。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方式下,50%多菌灵WP,30%多·酮SC,25%戊唑醇WP,25%氰烯菌酯SC和70%甲基硫菌灵WP处理中,除先喷药后接菌条件下25%戊唑醇WP在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上没有显著防治效果,接菌后1d喷药条件下50%多菌灵WP、25%戊唑醇WP在病粒率上没有显著防治效果;30%多·酮SC在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上没有显著防治效果外,各处理对小麦的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都有显著的防治效果(P0.05)。各处理的病穗率防效在42.4%~83.5%,病情指数防效在44.9%~88.2%,病粒率防效在34.7%~69.4%,籽粒中DON防效在48.0%~86.9%。上述几种杀菌剂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在先喷药后接菌条件下的防治效果均明显优于接菌后1d喷药的防治效果。两种处理方式下,30%己唑醇悬浮剂、25%嘧菌酯悬浮剂和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处理在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与清水对照处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2.
不同侵染时期对小麦赤霉病发生和籽粒中DON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侵染时期对小麦赤霉病发生和籽粒中DON的积累情况,在2015年和2016年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黄庄镇西虢村田间进行小麦(‘豫保1号’和‘周麦18’)不同生育期接种对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粒率和籽粒中DON毒素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赤霉病菌在抽穗盛期(DAA=-6,Zadoks=55~57)至灌浆中期(DAA=14或15,Zadoks=75)都能侵染麦穗,但在始花期前3~4 d的齐穗期(DAA=-3或-4,Zadoks=59)至始花期后4 d的灌浆初期(DAA=4,Zadoks=71)处理的病穗率、病情指数和病粒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其中盛花末期(DAA=1,Zadoks=69)处理的侵染率最高,为小麦赤霉病菌侵染发病的关键生育期。此外,在套袋保湿2 d的条件下赤霉病菌在小麦始花期前6 d的抽穗盛期(DAA=-6,Zadoks=55~57)和始花期后10 d的乳熟期(DAA=10,Zadoks=73)也能有较高的侵染率。在籽粒中DON积累方面,‘豫保1号’所有处理的籽粒中DON含量与病穗率、病情指数和病粒率的趋势一致,都是盛花末期(DAA=1,Zadoks=69)处理的籽粒中DON含量最高(P0.05),且间隔时间离盛花末期(Zadoks=69)越近籽粒中DON含量越高;而‘周麦18’齐穗期(DAA=-4,Zadoks=59)至灌浆中期(DAA=14,Zadoks=75)处理的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小麦赤霉病菌在始花期后14 d的灌浆中期侵染也能引起籽粒中DON的大量积累。  相似文献   
63.
硫包衣肥料在生姜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硫包衣肥料在安丘生姜上的应用效果,进行3个不同施肥量硫包衣肥料与对照含氯复合肥的肥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硫包衣肥料后,生长中后期生姜叶色较绿,茎杆粗壮,长势旺,后期衰败晚,干叶尖差,染病轻,不同硫包衣尿素处理的姜苗鲜重比对照多3214.5~9558.0 kg/hm~2。施用硫包衣肥料的3个处理生姜产量比对照多6675.0~10627.5 kg/hm~2,产值比对照高24030.0~38259.0元/hm~2,且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同时使用硫包衣肥料显著提高了生姜的投入产出比。从产量产值上来看,施用NPK总量与对照相同的硫包衣复合肥处理(处理4)的增产效果最明显;从投入产出比来看,施用20%硫包衣尿素+80%普通尿素处理(处理3)的投入产出比最大。硫包衣肥料在安丘生姜上的应用效果明显,建议今后在生姜生产中加大硫包衣肥料的推广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4.
三江源地表反照率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1-2010年的MODIS地表反照率产品(MCD43A3),分析三江源地区地表反照率的空间格局和变化规律,并结合该地区14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数据,探讨地表反照率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地表反照率在空间上呈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与该地区高程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10 a 间平均地表反照率为0.209,集中分布在0.15~0.25。从年际变化来看,研究区地表反照率整体呈增加趋势,但变化不显著;地表反照率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从冬季到夏季逐渐减小,从夏季到冬季逐渐增加,低值时段为6-9月,变化近似于“U”字形。温度和降水能够通过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土壤表层含水量进而影响地表反照率;在季节尺度上,地表反照率受春季和秋季气候条件的影响最为显著,二者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在冬夏两季地表反照率与气候因子在空间上具有正相关和负相关共存的现象。  相似文献   
65.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鉴别非洲猪瘟病毒(ASFV)基因缺失株和非缺失株的荧光PCR鉴别方法,通过查询Genbank数据库中收录的相关基因组序列,应用相关软件设计针对ASFV不同毒株序列的引特异性物,用荧光PCR技术检测ASFV的不同病毒毒株,并对该方法进行敏感性、精密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在最低1.3×103c...  相似文献   
66.
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全面掌握商洛核桃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通过对核桃产业历史、存在问题、制约因素、现有规模、销售加工能力、市场前景等一系列问题的调查分析.紧紧抓住国家最新提出一系列惠农政策,利用好商洛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区域总体规划,落实好退耕还林和林权制度改革方案,发挥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绿色产业.为当地政府、相关产业部门、农户开发该产业收集第一手资料、为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做出一定贡献;为实现产业化经营,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67.
赵凯 《新农业》2009,(10):24-25
建平县地处辽宁西部,年平均降雨量350-450毫米,属严重干旱地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春季降雨量稀少且较晚、夏季降雨量大而集中、秋季降雨较少。干旱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使农民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68.
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难是当前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信息不对称和金融机构信贷配给视角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缺口进行了经济学解释。结果表明,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市场中,由于贷款双方信息不对称并由此可能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加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使得信贷配给成为金融机构发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的理性选择,最终形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缺口。  相似文献   
69.
基于国内外关于农业灌溉用水效率评价的已有研究,在明确区分灌溉技术效率和灌溉经济效率的前提下,分别对国外和国内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归纳,进而总结灌溉效率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最后,指出了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和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70.
农田水分在"土壤-作物-大气"连续系统内,通过降水、灌溉、土壤蒸发、作物蒸腾、下渗、地下水补给等形式进行着复杂的交换。本文从农田水量平衡原理出发,以农田表层为原型,根据气候条件和作物种植情况,建立农业干旱两层动态模拟模型,模拟农作物生长期农田水分循环过程及土壤墒情信息,为旱情预警预报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