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篇
农学   10篇
  4篇
综合类   110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99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以中早熟苹果“弘前富士”为试材,研究了二氢茉莉酸甲酯(MDJ)和香草醛不同浓度组合对“富士”苹果果实内在品质的改良作用,以期为改善因套袋而导致的果实内在品质下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MDJ和香草醛不同浓度组合对“弘前富士”果实品质具有一定影响,其中,5 mg/L MDJ+10-6 mol/L香草醛浓度组合,对果实硬度和钙含量影响最大;10 mg/L MDJ+10-4 mol/L香草醛浓度组合,对果实维生素C含量影响最大;5 mg/LMDJ+10-6 mol/L香草醛和10 mg/L MDJ+10-6 mol/L香草醛浓度组合,对果实糖酸比影响最大.综上所述,二氢茉莉酸甲酯(MDJ)和香草醛不同浓度组合对“富士”果实内在品质有明显的改良效果,且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2.
植物基因工程在果树遗传改良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植物基因工程进行果树遗传改良潜力很大,目前已建立有效的转化体系,并在10多种果树作物上获得了转基因植株。转基因包括少数有应用前景的目的基因,如抗虫,抗病毒基因,一些重要果树的控制主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图谱已经或正在开始建立,要使基因工程改良果树品种走向实用化,还应在提高转化率和植株再生率,果树主要农艺性状遗传 转 表达和调控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3.
苹果根区土壤微生物分布及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渭北旱塬地区的苹果园根区土壤不同深度、不同水平距离的微生物分布与酶活性研究,并采用空间趋势面模型分析发现,土壤微生物和酶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并随深度增加有不同幅度的减少或降低;但在水平方向上差异很大,从树基处到果树行间,细菌数量呈增加趋势,而真菌数量逐渐减少,放线菌数量先减少后增加,脲酶和蔗糖酶活性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大而提高,过氧化氢酶在空间上的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发现细菌对脲酶和蔗糖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连作使根基区土壤由高肥力的"细菌型"土壤向低肥力的"真菌型"转变,而果树行区土壤的这种转变较小,受前茬的影响较小。建议果树再植时可以在树行进行换穴栽培。  相似文献   
44.
陕西苹果品种发展历史、现状及育种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陕西苹果的发展历史及其品种变化历程,总结分析了陕西苹果的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现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概述了陕西苹果育种研究的主要成就和重要进展,对不同阶段的育种目标、育成的品种及育种方法作了具体分析,提出了今后育种研究工作的总体设想和重点.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明陕西优势苹果产区果园土壤的砷含量、污染情况和分布特征。【方法】2003~2007年,在陕西27个苹果基地县共选择495个代表苹果园,在每一果园采用"S"形法选取20个样点,采集0~40 cm土层土样,分析土壤中的砷含量。【结果】陕西渭北苹果园的土壤均为碱性,pH值为7.6~9.7;土壤中的砷含量和pH值频数分布为对数正态分布,几何平均值分别为11.80 mg/kg和8.30;按中国绿色食品产地土壤技术条件进行评价,土壤中的砷污染指数为0.605,污染指数大于0.5的果园达到88.6%;土壤中砷的垂直集中区域为0~40 cm土层,含量为3.7~19.9 mg/kg;土壤砷含量与pH值的相关系数为0.316 0,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α=1%);在pH值为7.6~9.7时,土壤pH值越高越有利于砷的累积。【结论】以绿色食品产地环境土壤条件进行评价,陕西渭北苹果园土壤中的砷对苹果生产存在着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46.
苹果中毒死蜱残留降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苹果生产过程中毒死蜱的残留污染情况和其在苹果中的降解规律,为指导苹果的安全生产和建立苹果安全综合指标体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田问试验对喷布不同浓度和不同次数的苹果中毒死蜱残留进行了GC-NPD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毒死蜱不同处理在苹果中的残留量顺序为:1 080 g·hm-2喷施3次1 080 g·hm-2喷施2次1 080 g·hm-2喷施1次540g·hm-2喷施3次540 g·hm-2喷施2次,喷药浓度是影响农药残留量的主要因素;苹果中毒死蜱主要残留于果皮,果皮残留量是果肉的30~85倍;苹果中毒死蜱的降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其半衰期为10.7~13.1 d,其降解过程主要是酶解、水解和光解;苹果果肉降解速率(TV2=9.2d)比果皮(TV2=12.7d)快,是由于果肉内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酶和水分.施药30 d后,苹果中毒死蜱残留量可降低到0.05mg·kg-1以下,远低于我国和欧盟等国家对苹果中毒死蜱最大残留限量要求.一方面说明毒死蜱是对果品安全的农药,可以在生产上长期应用,另一方面说明,苹果中毒死蜱的残留最大限量完全可由现在的1 mg·kg-1降低到0.05 mg·kg-1,供修订相关苹果安全质量标准时参考.  相似文献   
47.
几种方法测定苹果矮化砧木枝条抗寒性指标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几种不同抗性苹果矮化砧木1年生休眠枝条,在低温胁迫下对其电导率、游离脯氨酸、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指标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表明,砧木间的电导率、丙二醛含量、SOD酶活性在各低温点差异一致,表现稳定。测得的砧木抗寒性顺序基本反映了砧木的特性。而低温胁迫期间游离脯氨酸含量没有规律性。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SOD酶活性3种测定方法和指标可作为砧木早期抗寒性的实验室综合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48.
秦冠、富士苹果杂交后代抗早期落叶病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秦冠、富士杂交F1代,对苹果早期落叶病的抗性遗传倾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F1代斑点病的遗传倾向在不同年份表现一致,病情指数由小到大依次为秦冠×富士<富士×秦冠,而褐斑病的遗传倾向在不同组合不同年份表现不一致。秦冠、富士杂交F1代的斑点病病情指数均值略高于或低于亲中值,表明秦冠、富士杂交后代抗斑点病的遗传中加性效应较大,在后代中选择抗病单株潜力大。褐斑病病情指数均高于亲中值,表明褐斑病遗传中非加性效应占有较大比重。  相似文献   
49.
苹果腐烂病又名烂皮病。是为害苹果最严重的一种病害,近几年在陕西渭北比较流行,并表现出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威胁着渭北优质苹果基地的持续发展,特别是白水县发病率递增速度较快,如不及时防治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果农朋友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0.
对渭北旱地苹果园中果树根区水平方向0~200 cm、垂直方向0~80 cm范围内土壤中镰刀菌数量的变化进行了采集研究分析,并结合盆栽砧木苗试验,观测不同根区土壤再植砧木生长发育状况.结果表明,镰刀菌数量随着离树干距离增加逐渐减少,而根区40~60 cm土层内镰刀菌的数量最多;重茬土中镰刀菌的数量明显高于大田,在重茬土中的砧木苗长势相对大田的弱,表现出重茬障碍的症状;镰刀菌数量多的根区盆栽砧木苗生长发育差,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镰刀菌数量与再植砧木的生长发育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