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4篇
  5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51.
本文对不同粒径(1 mm和2 mm)的土壤样品开展速效钾和缓效钾检测方法的研究,供试土壤包括广东赤红壤(水稻土),湖南红壤,贵州黄壤,四川水稻土(灰冲积母质)、四川紫色土,河北褐土,陕西黄绵土,新疆灰漠土和吉林黑土等9种土壤。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9种土壤,速效钾含量范围在23~479 mg/kg之间,缓效钾含量范围在192~1 217 mg/kg之间,RSD(%)均小于5%,通过T检验,两种粒径的土壤样品速效钾、缓效钾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因此可以用粒径为2 mm的土壤样品代替粒径为1 mm的土壤样品进行土壤速效钾、缓效钾的测定,与其它主要的土壤有效态成分测定样品粒径保持一致,从而提高制样工作效率,降低制样成本。  相似文献   
52.
为探究双氰胺和表面活性剂添加到沼液中对其氮素形态和含量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试验,设置单施沼液(对照)、沼液+8%双氰胺(DCD)、沼液+16% DCD、沼液+表面活性剂、沼液+8% DCD+表面活性剂、沼液+16% DCD+表面活性剂,共6个处理,在静置10、30 min和1、3、10、24、48 h时测定沼液中总氮(TN)、总凯氏氮(TK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单施沼液相比,沼液中添加8% DCD和16% DCD后,NH4+-N浓度增加了0.74%~8.96%,TKN浓度增加了24.67~59.70 mg·L-1,NO3--N浓度增加了13.42~145.88倍,且NH4+-N、TKN、NO3--N浓度与DCD添加量呈正相关。表面活性剂添加对沼液氮素形态和浓度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提高抑制剂抑制效果和科学施用抑制剂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3.
利用化感物质开发除草剂是目前新型除草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高粱素是高粱中分泌的一种化感物质,可对多种杂草的生长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高粱烷基间苯二酚合酶 (alkylresorcinol synthase,Sb_ARS) 是高粱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当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作为宿主进行Sb_ARS的胞内表达时,细胞破碎是其中最为费时且最昂贵的步骤之一。本研究通过构建新型双控表达质粒pBM123-ars,实现了Sb_ARS在大肠杆菌BL21 (DE3) 中的温控自裂解异源表达;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诱导表达条件,可获得最高的Sb_ARS酶活力 (相对酶活力为160.04% ± 8.12%) 及最高的裂解率 (82.81% ± 3.14%)。研究结果可为新型除草剂高粱素的生物合成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4.
米酒中富含大量的有益物质,长期饮用可促进人体的健康。综合现有文献报道,对亚洲各国的米酒进行总结归纳,并对其养生情况及作用进行考察分析与综合对比,以期为米酒的进一步功能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5.
世界农民田间学校发展概况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田间学校是一种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的农民素质培训与农民技术推广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首次出现以来,已经在全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本文回顾了田间学校的缘起,并且总揽了世界不同地区田间学校的发展情况,通过对国外经验的总结与分析,以期为今后中国农民田间学校的成功开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6.
在环境评价叠图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型叠图法,以实现生态设计。并以NAME公园水域的水生态设计为案例,采用该方法绘制了4张叠图,分别是水生态功能定位图、污染与营养基质分析图、水人文景观愿景绘制图、水生态系统设计图,直接简洁地完成了系统可视化的生态设计。  相似文献   
57.
近年来,安徽省渔业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很快,全省注册渔业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已达700多家,吸纳成员26450多户,直接经营面积31.74万亩。为了克服人力资源与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引导养殖大户、龙头企业、渔业协会成立渔业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58.
生物碳促进水稻土镉吸附并阻滞水分运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以研究生物碳施加对中国南方酸性水稻土中镉的吸附能力和水分运移能力的影响为研究目的。以中国南方稻田耕层(0~20cm)和下层(>60~80cm)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不同的生物碳添加量及其粒径对土壤中重金属镉吸附的影响;采用柱法研究生物碳对土壤水分运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碳添加可提高土壤pH值,对于耕层土壤,细碳(粒径为<0.075mm)添加量为3%、6%、9%时,土壤pH值分别提高了1.04、1.45和1.50;粗碳(粒径为0.5~1mm)添加量为3%、6%、9%时,土壤pH值分别提高了0.42、0.97和1.15;但pH值的增量会随生物碳添加量的增加而减缓。利用Freundlich、Henry、Langmuir和Temkin模型对土壤中镉的吸附进行拟合,可得在试验浓度范围内,Freundlich模型的拟合结果最好,其相关系数R2均在0.99以上。生物碳可提高土壤对镉的吸附能力且细碳对于提高土壤对镉吸附能力的效果更为显著。耕层土壤中细碳添加量为3%、6%、9%时,Freundlich模型中的吸附系数K分别增加了106.63%、182.32%和240.51%;下层土壤中细碳和粗碳添加量为3%时,Freundlich模型中的吸附系数K分别增加了39.72%和7.12%。就2种粒径的供试生物碳而言,生物碳的添加比例越大、颗粒越细越容易导致土壤的水分运移能力降低。细碳添加量为1%时,即可造成土壤水分运移能力明显降低,而粗碳添加量为3%时,土壤水分运移能力没有显著变化。因此,实际生产中应综合考虑生物碳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来确定生物碳添加量及粒径范围,宜施加粗碳且适宜的添加量为3%左右。该研究可为水稻土中生物碳的施加量及粒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以Micro-Tom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为材料,构建SlMYB12 RNAi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导入番茄;对转基因植株评价发现,SlMYB12基因被干扰后植株出现了植株矮化、果实变小、种子数减少和转色期提前等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干扰植株果实中类黄酮路径相关基因SlCHS、SlF3H、SlF3’H表达量下降,SlCHI基因表达量上升。  相似文献   
60.
广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人均水田不足1亩且地块零碎,种粮辛苦效益又低,许多年轻农民选择外出打工。然而,有这么一位年轻姑娘,从城市回到农村,将摞荒地种上了庄稼,带动周边农民一起种粮致富。她就是广西浦北县绿源粮食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燕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