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9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4篇
  4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该研究旨在探讨灌溉方式与密度对水稻产量和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这对指导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有重要意义。试验在大田条件下,以垦稻24为试验材料,设置重干湿交替灌溉(W1)、轻干湿交替灌溉(W2)和浅水灌溉(W3)3种灌溉处理及行株距为30 cm×10 cm(D1)、30 cm×12 cm(D2)和30 cm×14 cm(D3)3种密度水平,分析水密处理对寒地水稻产量形成和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灌溉方式下,对干物质积累、光合物质生产、产量构成及产量的整体作用效果表现为W2W3W1,其中W2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加了水稻千粒重和结实率,实际产量较W3和W1处理增幅分别为5.05%和27.89%;W2处理有效的控制了无效分蘖,明显提高成穗率,降低植株高度和倒3、4节间长度,但叶片生长速度慢于W3处理。各密度水平下,对抽穗后生物产量、茎鞘干物质运转以及最终籽粒产量的作用效果均以D2处理最佳;而D3处理的叶片生长快于D2和D1处理,并伴有增叶出现。灌溉方式与密度交互作用下,各水密处理对寒地水稻叶龄值、茎蘖数、成穗率、抽穗期粒叶比、干物质积累量、抽穗后茎鞘干物质转运和光合物质生产、产量构成及产量的影响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互作效应,以轻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与行株距30 cm×10 cm密度组合(W2D1)效果最佳,与其它处理相比,实现了5.0~8.5%产量增幅,该处理组合的增产途径是粒叶比高,叶面积指数高,光合物质积累多,形成高质量群体;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量大,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高,光合物质生产能力强,茎鞘物质输出与转运合理,具有较高的有效穗数、高结实率和高千粒重,最终籽粒产量高。综合分析表明,轻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与行株距30 cm×10 cm密度组合模式合模式更适合在目前寒地水稻高产、高效栽培中应用。  相似文献   
42.
<正>仔猪腹泻病是养猪生产早期,影响养猪经济效益的重要的猪病,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该病无固定季节性,可发生在仔猪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并对愈后猪的生长发育影响终身,严重的更可以造成仔猪的直接死亡,一旦流行后果非常严重,是关系养猪效益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研究发现仔猪腹泻病是有多种因素引起的,主要受生理、病理、饲养管理、饲料营养、抗原反应、应激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及时发现引起仔猪腹泻原因并及时的预防控制至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技术的净化效果,探索因地制宜、应用高效的生态综合治理技术。[方法]以农村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处理方式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提出不同生物生态治理措施优化筛选的科学参考。[结果]沟塘内水生植物对TN、NH4+-N、TP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停留时间为90 d时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7.8%、94.3%和78.0%,但对CODMn去除率仅在35%~40%。厌氧-缺氧-好氧-湿地组合处理工艺中A2/O工艺段对TN、NH4+-N、TP和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23.4%、48.6%、56.3%和30.7%,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氮、磷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TN、NH4+-N浓度分别稳定在0.66和0.25 mg/L,TP浓度基本维持在0.03~0.15 mg/L,对CODMn的去除效果并不显著,各项污染物指标平均去除率依次为97.7%、89.0%、86.2...  相似文献   
44.
根据基因序列分析确定Os5h和Os7h是F-box家族的两个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Os5h和Os7h在水稻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其在茎、叶、根、花等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其中Os5h在花中表达量较高,Os7h在茎中表达量较高.对这2个基因的启动子进行了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并构建启动子融合GFP表达载体,由农杆菌介导转入水稻中花11.对转基因水稻植株中GFP观察表明,2个基因的启动子均在水稻根尖有表达.  相似文献   
45.
宁夏中卫市旅游资源及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对中卫市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与评价,分析了旅游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打造旅游目的地形象系统、构建旅游开发空间布局、提升核心区文化品位、推出特种旅游产品线路与节庆活动、开发反差旅游市场、推行旅游开发一体化等开发策略,旨在为中卫市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6.
SODM、DTA-6和Cc对大豆生育中后期功能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垦农4号为材料,通过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SOD模拟物(SODM)、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氯化胆碱(Cc),研究其对大豆生育中后期功能叶片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后5~20 d,SODM、DTA-6、Cc处理提高了叶片的Chla、Chlb及Chl(a+b)含量,降低了Chla/Chlb比值,其中SODM调控效果最佳.SODM、DTA-6提高了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SODM、DTA-6、Cc处理在多数测定时期内均提高了叶片SOD和POD活性,其中DTA-6对SOD活性的调控作用最强,SODM次之;SODM对POD活性调控效果最佳,DTA-6次之.同时,DTA-6和SODM提高了叶片CAT活性,减缓了MDA含量的升高,而Cc对上述多项指标的调控作用均不明显.综合分析表明,叶面喷施DTA-6和SODM,调节了大豆生育后期功能叶片的生理代谢水平,延缓了大豆植株的衰老进程,提高了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47.
稻米成分与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黎明 《北方水稻》2009,39(5):65-71
本文重点从稻米化学成分对水稻品质的影响进行探讨,综述了稻米中淀粉、蛋白质以及脂肪的分布和分类情况,着重讨论了它们与稻米品质之间的关系,较全面讨论了水稻品质的涵盖范围,为今后的水稻高产、调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水稻倒伏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水稻倒伏问题,从化控角度出发,介绍了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水稻倒伏上的应用情况。其中着重从水稻株高、茎粗、节间长等形态指标上诠释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简要的分析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形态解剖微结构的影响,展望了化控技术的先进性,同时也提出了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9.
在全国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发展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新形势下,用波特的产业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中的需求条件影响要素,来说明发展我国农村市场需求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并提出促进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消费市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0.
日光温室下磁化水对水稻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日光温室条件下,以寒地水稻垦稻24为材料,比较了磁化水与普通水管理下秧苗生长差异,研究了磁化水对秧苗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一方面,水稻秧苗经磁化水处理后,可调控叶枕距比例和叶片长度,提高秧苗质高比和根冠比,增加植株干物质量,其中在秧苗生长前期,磁化水对地下部干鲜质量作用强度大,且种子干物质下降速度快于普通水,而后期作用效果则主要表现在地上部;另一方面,磁化水处理后的秧苗根体积、钵体内最大根系长度和根数增加,根密度增速快,根系生长得到促进。综合分析认为,磁化水处理可有效调控秧苗的生长发育进程,促进地下部生长,改善秧苗素质,进而实现壮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