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9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4篇
  4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81.
国内外寒地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节水灌溉角度出发,对国内外水稻灌溉技术的研究动态和趋势进行了详细的概述,并结合我国水资源特点,有针对性地介绍了我国水稻灌溉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几种高产节水灌溉模式,进而为今后的寒地水稻节水灌溉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2.
为掌握山东省淄博市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 Re-11/Re-12株)免疫效果、病原分布及防控情况,根据2020年淄博市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要求,按照两阶段抽样法从全市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中随机抽取血清和棉拭子样品,采用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荧光RT-PCR方法进行抗体和抗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  相似文献   
83.
【目的】以阿扎霉素产生菌马来西亚链霉菌ECO-00002为试验菌株,优化种子培养基成份和培养条件,提高菌体的生物量。【方法】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适宜的碳氮源成分,并通过Response-Surface-Analysis(RSA)试验,找出其最大响应值;进一步通过对比试验,确定复合维生素、复合盐、CaCO_3的配比,同时优化pH值、装液量等种子培养条件。【结果】菌株种子生长主要的影响碳氮源为葡萄糖、酵母膏、麦芽膏,其最大响应值分别为1.45%、1.50%和2.0%;无机盐为CaCO_3 3.00 g/L、MgSO_4·7H_2O 1.00 g/L、MnSO_4·4H_2O 0.10 g/L、KH_2PO_4 0.20 g/L;培养条件为初始pH 7.50,装液量100 mL/500 mL,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为200 r/min振荡培养40 h。【结论】在优化的种子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菌株菌体生物量由原来的4.09 g提高到8.91 g,提高率为117.70%,优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4.
[目的]明确不同生育期类型寒地水稻的精确定量施氮参数变化特点。[方法]以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主栽的中熟早粳(空育131、垦稻32)和中熟晚粳(垦稻24、垦稻30)2生育期类型品种为材料,设置2种施氮水平(0和260 kg/hm~2尿素),研究精确定量施氮3个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不同生育期类型水稻品种的100 kg籽粒吸氮量相对比较稳定,不施氮情况下数值范围为1.81~1.85 kg,施氮量为260 kg/hm~2情况下数值范围为1.89~1.94 kg;土壤基础供氮量与各生育期类型水稻的生育期存在一定关系,随生育期的延长土壤基础供氮量呈增加趋势;施氮量在260 kg/hm~2情况下,氮肥利用率均在40%以上,且中熟晚粳的氮肥利用率明显高于中熟早粳,中熟早粳氮肥利用率范围为42.58%~44.30%,中熟晚粳氮肥利用率范围为45.21%~46.01%,且氮肥利用率与产量呈线性相关。[结论]精确定量施氮的参数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农业生产过程中利用参数,运用斯坦福方程算取目标产量施氮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5.
本文主要报道从仔猪水肿病自然病例分离的溶血性大肠杆菌O_(130):K_(82)(B),通过扩大培养,反复冻融,离心、浓缩,进行SephadexG-200柱层析,分离出了一种与内毒素分开的仔猪水肿病致病物质。该物质不溶于酸,易溶于碱,分子量10万以内,60℃加热30分钟失去毒性,能被硫酸胺沉淀,腹腔接种小白鼠,注射后40小时开始发病,主要引起四肢麻痹,发病后多在24小时内死亡。静脉接种仔猪,40小时左右发病,发病后引起与自然病例相同的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相似文献   
86.
赵黎明 《北方水稻》2009,39(6):63-69
随着我国科技力量的飞速发展,科学家们在激素受体基因分离鉴定、激素控制株型以及激素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生长素(IAA)在协调体内外调节机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细胞分裂素(CTK)可以通过对细胞分裂与分化的调节而参与对水稻生长发育的调控;赤霉素作为植物生长的必需激素之一,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方面,如:种子萌发,下胚轴的伸长,叶片的生长和水稻开花时间等;脱落酸(ABA)同样也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受到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调控,在水稻对胁迫耐受性和抗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乙烯(ETH)则是一种多功能的植物激素,它在水稻生长发育和应对生物及非生物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着重阐述了近几年植物激素在生理学研究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在植物激素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同时也展望了植物激素研究对水稻重要农业性状改良的意义。  相似文献   
87.
水稻倒伏研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倒伏是水稻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已成为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倒伏所造成的损失与水稻生长环境和倒伏的发生时期有关。倒伏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现象,它受到外界环境、栽培技术以及本身特性等多重影响。适宜的生长环境可以促进水稻生长和产量的提高,但会引发倒伏或使倒伏程度加重。鉴于倒伏对产量、品质的严重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水稻倒伏的类型、水稻倒伏构成因素以及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各种措施,展望了水稻抗倒性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8.
在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情况下,比较了大豆叶片中保护酶活性的差异,研究了喷药后对叶片同化物代谢的调控效应,为大豆鼓粒(R5)后期抗衰老和生理代谢功能的提高提供参考。试验于2006年在大田条件下进行,为了避免遗传因子的影响,本研究只选择垦农4号品种为材料,研究对其喷药后叶片内保护酶活性和同化物代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喷药时间的延续,SOD模拟物(SODM)、氯化胆碱(Cc)和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提高了叶片中的SOD和POD活性。其中SOD活性以DTA-6为最高,SODM次之;POD活性则以SODM调节剂的为最高,调节剂Cc次之。此外,DTA-6和SODM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叶片中的CAT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硝态氮以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减缓了MDA含量的升高,而调节剂Cc则表现不明显。综合分析表明,叶面喷施DTA-6和SODM,维持了叶片保护酶和同化物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有效的提高了叶片抗氧化能力和控制了叶片的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89.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光合作用和同化物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垦农4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试验于始花期叶面喷施SODM、CC和DTA-6,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光合作用和同化物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调节剂均提高了大豆叶片的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特别是生育后期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的促进作用较前期明显,增加叶片中蔗糖、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含量,结荚期前(R3)增加转化酶活性,结荚期后降低转化酶活性;鼓粒期(R5)大豆各层叶片夜间可溶性糖输出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中部、上部、下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加速了大豆各层叶片夜间光合产物的输出,作用效果依次为SODM>DTA-6>CC;植株中层的产量构成因素最大,各处理植株上层的荚数、荚重和粒数与对照间的差异达到1%极显著水平,SODM的中层产量构成各因素与对照间的差异达到5%显著水平,3种调节剂对下层产量构成因素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90.
以垦农4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氯化胆碱(choline chloride,Cc)对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于始花期叶面喷施Cc,结果表明:氯化胆碱促进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显著增加叶片厚度、栅栏细胞个数和栅海比值,改善产量构成因素,显著提高大豆产量,增产达25.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