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9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4篇
  4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叶片光合特性及糖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大田叶面喷施的方式,比较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叶片的光合特性与糖分合成的差异,研究了大豆叶片的糖分积累特点.结果表明:3种调节剂(SOD模拟物(SODM)、氯化胆碱(Cc)和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提高了叶片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而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导度的变化并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其中在喷药后15~30 d,DTA-6处理的蒸腾速率下降幅度要高于其他处理及对照.在喷药后5~30 d,各处理及对照的气孔导度呈双峰曲线变化趋势,表现为各处理及对照在10 d与20 d分别出现一高峰值,至喷药后30 d,各处理及对照的水分速率和气孔导度值变化规律一致,具体表现为:SODM>氯化胆碱(Cc)>DTA-6>CK.SODM和DTA-6处理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高的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其中SODM调节剂显著的提高了大豆可溶性糖输出量、淀粉转化率以及淀粉积累速率,而Cc处理在喷药后5~30 d一直维持着较高的蔗糖含量.综合分析表明,大豆经叶面喷施SODM和DTA-6可以有效的调控叶片中糖分合成、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等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2.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改进方法与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现状与面临问题的分析,指出生产技术改进的必要性,并从技术特点和技术内容两方面,提出建立食用菌工业化清洁生产工艺及安全危害关键点控制技术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93.
从科技发展史的角度,探讨了科学技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角色的变化.以此为基础,对科技进步给环境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进行了探讨,指出实施可持续发展这一全世界共同的发展战略需要树立全球意识.  相似文献   
94.
基于SI模型的农业技术扩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技术扩散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随着我国农村社会步人转型期,农业技术扩散面临着新的问题.本文通过复杂网络中的SI模型解释农业技术扩散的规律,基于该模型讨论了约束农业技术扩散的因素,并据此提出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技术扩散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95.
低温冷害影响水稻生理功能变化,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矿质养分吸收、膜脂过氧化以及抗氧化系统。本研究一方面详细介绍了低温胁迫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矿质养分吸收、膜脂过氧化以及抗氧化系统变化机制,着重分析了低温胁迫下,水稻体内脱水蛋白、酶蛋白、活性氧、内源激素以及细胞膜脂肪酸组分的变化相关生理机制;另一方面,从冷害调控角度出发,较全面地综述了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水稻冷害调控方面研究概况,提出中国在水稻冷害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与新趋势,进而为今后水稻冷害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
为了提高人们对寒地水稻浅土层热效应特征变化的认知度。试验在大田条件下,以‘空育131’为试验材料,设置行株距30×8 cm (D1)、30×10 cm (D2)、30×12 cm (D3)、30×14 cm (D4)、30×16 cm (D5) 5个密度水平,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浅土层热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土层温度在抽穗期达最高值,灌浆后开始下降,且温差缩小,其中以10 cm土层温度稳定性最高。受种植密度影响,高密度处理下土温白天增温快,夜间最低,昼夜温差大,最高日平均温度出现的早,其中D1、D2处理在10 cm、15 cm土温变化上几乎同步。相比之下,各土层TmaxTmin出现时间随土层的加深而向后推迟,生育期内TavgTmaxTmin与气温极显著正相关,而Tmax-min则随密度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分蘖期和成熟期,且作用效果随密度增加而增大。产量以D2处理最高,表现为9.27 t/hm 2,较D1、D5处理增幅13.5%~14.6%。说明适宜密度条件能够实现对浅土层热效应的科学调控,并获得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7.
为了提高人们对寒地水稻浅土层热效应特征变化的认知度。试验在大田条件下,以空育131试验材料,设置行株距30*8 cm(D1)、30*10 cm(D2)、30*12 cm(D3)、30*14 cm(D4)、30*16 cm(D5)5个密度水平,分析不同密度对浅土层热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土层温度在抽穗期达最高值,灌浆后开始下降,且温差缩小,其中以10cm土层温度稳定性最高。受密度影响,高密度处理下土温白天增温快,夜间最低,昼夜温差大,最高日平均温度出现的早,其中D1、D2处理在10 cm、15 cm土温变化上几乎同步。相比之下,各土层Tmax、Tmin出现时间随土层的加深而向后推迟,生育期内Tavg、Tmax、Tmin与气温极显著正相关,而Tmax-min则随密度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分蘖期和成熟期,且作用效果随密度增加而增大。产量以D2处理最高,表现为9.27 t/hm2,较D1、D5处理增幅13.5~14.6 %。说明适宜密度条件能够实现对浅土层热效应的科学调控,并获得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8.
为了更好地促进非石油基可降解材料的研究,对聚乳酸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聚乳酸具有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易吸收性,是一种无毒无害的高分子材料。加大对聚乳酸可降解材料的合成和应用,有利于解决全球气候变暖和石油资源枯竭等环境和能源问题。聚乳酸的合成方法主要有直接聚合法和丙交酯开环聚合法。聚乳酸目前主要应用于生物医学、工农业和食品包装等领域。  相似文献   
99.
低温下水稻SPAD值与产量构成变化及化防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孕穗期低温下水稻SPAD值与产量构成变化及化防效果,在大田条件下,以垦鉴稻6号和空育131为试验材料,叶面喷施spd、6-BA和SY20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比较水稻低温后与常规之间差异,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低温水稻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与常规水稻相比,低温处理导致SPAD值下降和株高、穗长以及节间长的缩短,显著降低水稻单株实粒数、单株粒重、结实率和产量。而与清水对照相比,叶面喷施6-BA与SY20可以明显缓解SPAD值降低和株高、穗长以及节间长的缩短,减小低温对产量及其构成的不利影响,降低产量损失。综合分析表明,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6-BA和SY20可以调控低温对水稻的影响,受敏感性差异影响,其中6-BA对垦鉴稻6号作用效果最佳,而SY20对空育131作用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0.
水稻光合作用研究进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两方面出发,一方面以光合作用为中心,详细的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水稻光合作用的研究进展;另一方面以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为中心,较全面地介绍了影响水稻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环境因素,并着重介绍了矿质养分和不同基因型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为今后如何提高水稻光合效率和利用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