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7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摘要:运用nested-PCR技术对广西黄皮和九里香进行柑桔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 HLB)检测,结果表明:从部分黄皮和九里香样品抽提的DNA中,可扩增出一条特异性的400 bp条带,说明广西种植的黄皮和九里香均可感染黄龙病;在柑桔黄龙病疫区,黄皮和九里香黄龙病感染率分别为35.0%和40.0%。  相似文献   
22.
广西黄皮、不同柑桔品种黄龙病检测及16S r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nested-PCR技术对广西黄皮及11个柑桔品种进行柑桔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 HLB)检测,结果表明:从黄皮及11个柑桔品种中均可扩增出一条特异性的400 bp条带,说明广西种植的黄皮及11个柑桔品种均可感染HLB。同时对广西HLB病原菌16S rDNA进行扩增测序,同源性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广西HLB病原菌属于亚洲种,且在亚洲种不同株系中,与中国厦门株系及日本株系遗传距离较近。  相似文献   
23.
为分析11份柑橘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以7份沙糖橘种质以及4份其他柑橘种质为试验材料,利用SRAP分子标记进行分析,并用UPGMA法进行聚类。结果表明:160对引物组合筛选出20对引物组合扩增条带清晰,11份种质材料两两之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322 1~0.931 6之间。沙糖橘和金葵蜜橘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大,为0.931 6;姑婆山野生元橘和宫川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为0.322 1。聚类结果显示,在相似系数为0.861 9时,早熟沙糖橘、沙糖橘、金葵蜜橘、灯笼沙糖橘、八月橘聚为一组,在0.810 8时与红皮酸橘聚为一组,继而再与别的柑橘品种聚为一组。金葵蜜橘与沙糖橘间不同引物扩增的电泳条带存在特异性,证实了金葵蜜橘是沙糖橘的芽变品种。灯笼沙糖橘是沙糖橘变异新类型,二者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921 1,不同引物扩增结果存在特异性条带,证实了灯笼沙糖橘是沙糖橘的芽变新类型,可以登记为新品种;根据遗传相似系数、聚类分析、不同引物扩增产物的电泳结果推测沙糖蜜柑是沙糖橘和温州蜜柑的自然杂交后代,可以登记为新品种;姑婆山野生元橘与其它柑橘材料亲缘关系较远,也佐证了姑婆山野生元橘比道县野橘更为原始,是一个独特的、原始的宽皮柑橘类型;在7份沙糖橘材料及4份其它柑橘材料中,沙糖橘与红皮酸橘亲缘关系最近,二者在遗传相似系数0.822 5处聚为一类,由此推测沙糖橘有可能由红皮酸橘进化而来。目前关于沙糖橘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结果可为沙糖橘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不同沙糖橘品种的来源和亲缘关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为了解桂林市沙糖橘产区的叶片营养元素的丰缺状况,并为桂林市沙糖橘的合理施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于2017年调查分析了桂林市沙糖橘产区6个县60个果园叶片的氮(N)、磷(P)、钾(K)、钙(Ca)、镁(Mg)、硼(B)、铁(Fe)、锰(Mn)、铜(Cu)、锌(Zn)的含量状况。结果显示,桂林市沙糖橘叶片中N、P、K、Ca、Mg、B、Fe、Mn、Cu、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92±0.36)、(1.23±0.01)、(14.54±0.78)、(32.96±1.03)、(2.67±0.10) g.kg-1和(95.77±4.72)、(50.64±8.57)、(77.42±5.70)、(4.70±0.59)、(15.72±0.95)mg.kg-1.。其中,N和B含量普遍偏多,位于高量和过量水平的果园比例分别为43.33%和78.33%;P、K、Ca、Mg、Cu和Zn的含量普遍存在偏少现象,位于低量和缺乏水平的果园比例分别为38.33%、35.00%、40.00%、43.33%、65.00%和81.67%;Fe和Mn的含量适中的果园比例分别为65%和66.67%,均同时存在偏多或偏少的现象。桂林市沙糖橘产区树体营养元素失衡现象普遍存在,生产上应减少N和B肥的用量,重视补充P、K、Ca、Mg、Cu、Zn肥,合理施用Fe和Mn肥,以确保树体营养均衡,实现沙糖橘的优质丰产。  相似文献   
25.
为筛选出防治沙糖橘采后腐烂的高效低毒杀菌剂,本实验分析测定了咪鲜胺、抑霉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和甲基硫菌灵6种化学杀菌剂对沙糖橘采后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以及其在果皮、全果和果肉中的残留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咪鲜胺、抑霉唑、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可有效防治沙糖橘采后腐烂。药剂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果实失重率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根据GB 2763-2016规定,在柑橘中咪鲜胺、抑霉唑、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的最大限量分别为5 mg/kg、5 mg/kg、1 mg/kg和0.2 mg/kg。吡唑醚菌酯和甲基硫菌灵参照葡萄中的最大限量分别是2 mg/kg 和3 mg/kg。经抑霉唑、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处理的沙糖橘,在处理后第3 d果皮、全果和果肉中杀菌剂残留量低于最高限量。经咪鲜胺和吡唑醚菌酯乳油处理的果实,在处理后第3 d果皮中药剂残留量高于限量,全果和果肉中药剂残留量低于限量。经苯醚甲环唑处理的果实在处理后第3 d果皮和全果中残留量高于限值,果肉中残留量低于限值。  相似文献   
26.
为了提高沙糖橘抗寒防冻能力,达到晚采提质增效的目的,从2008年开始,在荔浦县开展沙糖橘树冠覆膜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结果表明:在12月上旬覆膜,采用双行倒V形架式、单行倒U形架式、单行倒V形架式及直接覆膜等4种方式,可提高沙糖橘抗寒防冻能力、延长市场供应期、提高果实品质、减少农药残留和提高经济效益。目前沙糖橘树冠覆膜栽培技术已在广西北部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7.
广西产区柑橘叶片大中量元素营养丰缺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系统研究广西产区柑橘树体大中量营养元素的丰缺情况,为广西柑橘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年调查分析了广西15个市区县207个柑橘园6月龄春梢营养枝叶片氮(N)、磷(P)、钾(K)、钙(Ca)、镁(Mg)和硫(S)元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广西柑橘叶片N、P、K、Ca、Mg和S含量分别为:(29.70±2.75)、(1.25±0.14)、(14.87±5.49)、(33.47±8.44)、(2.52±0.72)和(3.03±0.62)g·kg~(-1)。其中,N和K元素含量不足与超量并存,处于低量及以下水平的果园比例分别为13.53%和30.43%,而处于高量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为45.41%和27.05%;P、Ca和Mg元素主要存在含量不足问题,其在适量水平的比例分别为67.63%,63.77%和51.21%,而在低量及以下水平的比例为32.37%,35.75%和48.79%;产区绝大部分地区S元素含量正常,处于适量水平的比例为92.75%。【结论】广西柑橘树体N、P、K、Ca和Mg元素营养明显失衡,生产上应合理施用N、K肥,适量补充P肥,重视补充Ca和Mg肥,确保树体正常生长,以促进广西柑橘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8.
采用外黄内黑双层纸袋对尤力克柠檬进行套袋处理,以不套袋为对照,研究套袋对柠檬果实发育、外观及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能明显提早柠檬果实着色,套袋果实在10月中旬即可采收,比对照提早2个月采收上市,且着色均匀,果皮光滑细腻,光洁度好,外观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套袋果实维生素C含量与对照相比略有降低,果实纵横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出汁率等指标与对照相比呈无规律变化,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9.
为了探讨柑橘网棚栽培的可行性,2005~2014年开展柑橘网棚栽培研究。结果表明,塑料网棚遮挡一部分太阳光,棚内透光性和散热性减弱是很显著的;柑橘花期和幼果发育期遭遇光照不足与气温偏高,诱发大量落花和异常落果,导致严重减产。在生产中柑橘采用网棚栽培应慎重。  相似文献   
30.
2011~2015年对奥尼尔、密斯提、夏普蓝、莱克西4个蓝莓品种进行引种观察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4个品种在桂林种植适应性均表现良好,莱克西品种的综合性状最佳;为了更好地促进桂林地区蓝莓品种良种商品化生产发展,本文从建园选址、土壤pH值调节、品种选择、苗木定植、科学的施用有机肥水管理、合理冬季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桂林地区蓝莓优质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