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1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1.
抗寒紫叶李新品种‘长春彩叶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春彩叶李’为中国李( P. salicina) ×紫叶李( P. catropurpurea) 人工杂交培育的新品种, 叶片全生长季为紫红色, 生长季节的不同色泽有程度上的差异, 为园林绿化树种, 适合我国东北部寒冷地区栽植, 使寒冷地区有了彩叶常色乔化树种。  相似文献   
22.
长春彩叶李是我们1991年用孔雀蛋实生(Prunus salicina)作母本、紫叶李(Prunus cat-ropurpurea)作父本杂交育成。果实长圆形,平均单果重14.0 g,最大单果重22.0 g;幼果为深红色,成熟果紫红色;果肉红色,充分成熟时果肉变软,纤维少,果汁多,清香,风味酸甜,鲜食品质上等;幼叶红色,有光泽,成叶绿色,树冠内既有绿色成叶又有红色幼叶,适合我国东北部寒冷地区作为观赏果树栽培。2004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3.
‘寒雅梨’(原代号77-2-26)是由‘奥利亚’与‘鸭梨’人工杂交选育而成的新品种。抗寒、抗病能力强。果实黄绿色,卵圆形,果形整齐,平均单果质量130 g,最大果180 g。果肉酥脆,果心小,石细胞少,多汁,酸甜适口,品质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0%,可溶性糖9.92%,可滴定酸0.351%,维生素C 0.0514 mg ? g-1。5年生高接树产量可达21 t ? hm-2。  相似文献   
24.
我国东北部寒冷地区野生果树植物优先保护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以长白山区为主的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综合调查时发现,野生果树资源生存现状岌岌可危,数量急剧减少。因此,采用珍稀植物优先保护分级研究的方法,构建了以蕴藏系数、保护缓急程度等7项指标定量评价植物优先保护指标体系,评价了分布在我国东北部寒冷地区的野生果树资源,为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12科、33属、49种的评价指出,有6科、9属、11种急需保护。  相似文献   
25.
大豆通常被认为是较难转化的豆科作物之一,大豆基因型是影响大豆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采用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方法,对2个国外大豆品种和9个国内品种进行转化研究,对转化再生植株进行BAR试纸条和PCR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再生率及转化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国外品种Jack和Bert,南方大豆品种华春6号和东北大豆品种沈农9号具有较高的再生率和转化效率,转化效率分别达到6.45%、3.80%、3.24%和2.86%。对来源于沈农9号的PCR阳性植株进行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导入受体大豆品种,该受体品种实际转化效率为2.14%。对外源T-DNA插入结构进一步分析表明:低拷贝(1~2个)T-DNA插入比例为75%。本研究筛选了4个转化效率较高的大豆品种,为开展高效大豆遗传转化研究提供依据;同时,作为大豆主栽品种,利用华春6号和沈农9号作为受体品种开展转基因研究,对于加快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6.
高频稳定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是开展白三叶遗传转化的重要前提。为进一步优化白三叶再生体系,本研究以白三叶子叶节为外植体,对影响丛生芽诱导、增殖的激素种类(2,4-D、KT、6-BA和NAA)和浓度进行了优化;同时研究了不同基质配比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6-BA 0.5 mg.L-1和NAA0.1 mg·L-1诱导培养基上丛生芽诱导率最高,达68.33%,且生长状态最好;在含IBA 0.2 mg·L-1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生根率为90%以上,平均每株生根数达6条以上;移栽至腐殖土和珍珠岩(2:1)混合基质中的再生苗成活率可达85%。本研究结果可为建立豆科植物转化体系、加快白三叶基因工程改良及创制白三叶新种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7.
秋子梨野生种和部分栽培品种交配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秋子梨(Pyrus ussuriensis Maxim.)为试材,进行了花粉育性和交配亲和性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32份资源中有53%为雄性不育类型,可育品种间的花粉生活力存在明显差异,人工催花的花粉生活力低于自然开花,但对授粉结实无显著影响。南果梨、苹香梨、寒香梨等大部分栽培品种及山梨5个株系(野生秋子梨)都表现为自交不亲和。红花盖梨花期自交能够结实,但所结果实的种子不正常,为假亲和。龙香梨有一定自交结实力,花期人工自交花序坐果率达23.3%。部分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的梨品种蕾期自交授粉可提高结实率,但盛花后期授粉无显著影响。梨子代品种与亲代间互交,大部分组合表现亲和。南果梨×寒红梨组合交配亲和,但反交不亲和。梨同一类型不同品种间杂交结实正常,但亲本与其芽变品种间交配不亲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